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简介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肇始于1932年10月创办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组(科),前身是1943年的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数理化专修科。学院曾“三度调整、八次迁址、十次更名”。几代人励精图治,辛勤耕耘,使学院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13年,学院更名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弄潮逐梦新征程。 u8+,Yr6=7mz2-3p
学院现拥有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学科教学(数学)、应用统计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优势专业)立项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第二级专业认证。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是广西重点学科。《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现代数学教育技术》入围自治区级一流课程。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余项。 V7=8fH8?8th8+7J
学院以一流的科研平台打造科研高地,培育集聚人才。学院拥有广西应用数学中心和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西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广西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中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桂林市数学学会和桂林数学课栈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等6个基地、学会挂靠在学院。 F7!4gZ9=4cq3;8q
学院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外籍教师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超55%,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75%。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广西终身教授、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杰青、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等各类称号30余人次。学院教师在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y5:4ap2!6ys5-4L
秉持“秉德知数 精统持正”的院训和“严谨治学 务实求新 和合致远”的办学精神,学院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了近2万名毕业生,其中大学校长数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2人、万人计划1人、八桂学者3人。他们成为各行业的骨干,为教育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生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数学建模、数学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东芝杯”理科师范生创新大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等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上屡获佳绩。 O,;5FY2?5lz9,d
学院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积极拓展育人渠道,引领学生矢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院打造“数统风华”文化活动节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成长平台,与广西区内外80多所高级中学,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基地,与桂林市统计局、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校地党建合作,开设“卓越教师班”,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社会实践团队获推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中青网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事迹。 J3=6wP,=7Ki98f
学院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助推对外交流走出新路子。学院勇担社会服务之责,积极承担国培、区培、统计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各类培训,承办“青椒计划”百优学员暑期研修班等各类培训班。“数学课栈”团队送教下乡,送研究上一线,在遵义、通道、百色等红色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受益师生100多万,事迹获得人民网、中青网、《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留学生的推动下,辐射团队成果至东盟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国家乡村振兴局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等给予高度评价。 H2=6jO9;7MH,~,v
学院党委认真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汇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学院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学院获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高等学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五四红旗团委、桂林市五四红旗团委、桂林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育人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集体荣誉。多项工作和个人获得学校“点赞师大·年度致敬”表彰。多名师生获得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自强之星”学生励志典型人物、广西优秀共青团员、桂林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H3?2Qw8!2yc8+5m
数学与统计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在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大踏步迈上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Q9-1oF1~5cR8=5F
(2022年11月) h1;7rQ6.8WE5+,J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