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霍县简介
炉霍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介于北纬31°00′~31°51′,东经100°10′~101°13′之间, 总面积5796.64平方千米。炉霍县属高原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截至2021年10月,炉霍县辖4个镇、11个乡。 县人民政府驻新都镇。 2022年,炉霍县总人口为47185人。 d4:4lj81pX,+5L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制屯时因炉(打箭炉)至霍尔为入藏要道,两地名中各一字命名“炉霍”。1950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炉霍县工作委员会和炉霍县人民政府。 炉霍县有317国道贯通全境。2020年6月30日,炉霍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主要景点有宗塔草原、易日沟、石棺墓群等。 H9!5lx5-5Uk7-4p
2021年,炉霍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48亿元,同比增6.5%;工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同比增8%。 l7-3Wy9=8vX7;1v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制屯时因炉(打箭炉)至霍尔为入藏要道,两地名中各一字命名“炉霍”。 U4.,Re8+7hp4:7J
民国二年(1914年),设县。 D8+7kn6;6Mf,-50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建立县、乡博巴政府。 g1+2Fx6;7Hj4:3X
1950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炉霍县工作委员会和炉霍县人民政府。 Z9+5RC8-8pV5+4d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w7?7xg6-6Ih1!8F
2004年,炉霍县辖1个镇、15个乡。 z6+2hj7~1ao1+2Q
2021年8月,炉霍县辖4个工委,12个乡、3个镇、139个行政村,其中纯牧业乡6个,半农半牧乡(镇)9个。虾拉沱片区工委基层区划:仁达乡、虾拉沱镇。新都片区工委基层区划:新都镇、雅德乡、泥巴乡、卡娘乡、洛秋乡。朱倭片区工委基层区划:旦都乡、朱倭镇、充古乡、更知乡。罗宗片区工委基层区划:上罗科马镇、下罗科马乡、宗塔乡、宗麦乡。 C9~1QZ,2At6?3M
区划详情 K3.7yI2.6ay7:2b
截至2021年10月,炉霍县辖4个镇、11个乡:新都镇、朱倭镇、虾拉沱镇、上罗柯马镇、泥巴乡、雅德乡、洛秋乡、仁达乡、旦都乡、充古乡、更知乡、卡娘乡、宗塔乡、宗麦乡、下罗柯马乡。 县人民政府驻新都镇。 P1.1eo3!5gG8:1P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W1?6qL4!5Oc3-4J
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与山原的接触地带,介于北纬31°00′~31°51′和东经100°10′~101°13′之间°, 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距成都654千米,距康定291千米,总面积5796.64平方千米。 O4?9sx6=3ER2;9R
地形地貌 I7=6cK9.4oi880
炉霍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河流走向多是由西北向东南,牟尼芒起山自北部伸延入境。处于鲜水河断裂带,县内平均海拔3860米。最高点为旦都喀雪山,海拔5484米,终年白雪皑皑,高山地貌特征极为明显;最低点为仁达乡扒里村,海拔3050米。 b5;9Fz8~50V6~3D
气候 H1!8TM5~3mb9=6D
炉霍县总的气候类型属高原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垂直分布变化明显,但也有区域性差异。全县地形相对高差大,垂直变异显著;立体地貌景观突出,气候基带属山地寒温带气候,并随海拔增高而依次过渡为山地亚寒带→山地寒带→极高山冰冻带等不同4条垂直气候带谱,2020年平均气温约6.2℃,年总降水量约695.7毫米,年日照总时数为约2256.4小时。 H7;4Bx7;,YF59u
水文 x7-6uw5:8PL,~,L
鲜水河西北向穿流炉霍县。 j6~2yh1;2XW48T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W2-,Hb9?4hW9-3y
炉霍县矿产主要有砂金、泥炭、汞、多金属矿和一定储量的石灰石。 l4:8DC5.6II45l
生物资源 q5:3Bp,;,cA7;7r
炉霍县出产贝母、虫草、羌活、党参、三颗针、大黄、秦艽、雪莲花等名贵中药材,有猴头菌、刷把菌、红菌、草地白菌、鸡蛋菌、羊肚菌、獐子菌、木耳等稀有菌类以及野生蕨菜、沙棘等。 j62yO5+,rD7+6c
水能资源 C9!4Pb3~9Dh9=9R
炉霍县集水面在72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17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9万千瓦,可开发能量14.7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8878万千瓦时。其中,尼曲、达曲、鲜水三大河流天然落差大,水源集中,占可开发总量的93%以上。 N4-8vA2;4e06:1a
土地资源 a3~1bs14Tv3:6p
炉霍县境内有草地面积1754.71平方千米,林地面积2360.0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51.89%;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340.9463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9.95%。 I4.7bf6=4lR1.8w
人口
2022年,炉霍县总人口为47185人(户籍人口),城镇人口:12989,非城镇人口:34196人。其中:男24161人,女23024人;其中:农业人口34196人,非农业人口12989人;藏族44028人,汉族7975人,蒙古族2人,回族164人,彝族125人,土家族7人,羌族11人,土族4人,仫佬族1人,塔吉克族1人,壮族2人,布依族1人,朝鲜族1人,满族1人,白族1人,东乡族2人,水族1人,撒拉族7人,保安族1人。 K4+5Ai,8ir1!2y
经济
综述 J6:8ZT17AO1+2B
2021年,炉霍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48亿元,同比增6.5%;工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同比增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0.5亿元,同比增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亿元,同比增9.2%;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0.51亿元,同比增13.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5万元、1.41万元,同比分别增8.4%、10.5%。 a1-8Dc2.2rp5,I
第一产业 t9.7VO4-6KZ7!5q
2021年,炉霍县累计投入资金1.69亿元,创新4+“飞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139个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累计分红2277万元。建成中藏药材基地1.3万亩,实现特色产业产值1.2亿元。成功申创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农产品“三品一标”6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4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2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3个。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家庭农场2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43个、科技示范户517户。 l87Oe9~1ED4.5f
第二产业 H2=3jm5~7pz6!4p
2021年,炉霍县工业增加值由0.59亿元提高到1亿元,年均增速1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3.8%。发展规上企业1家,培育中小微企业3家。建成总装机容量7万千瓦的光伏电站2个,年产值达9000万元;培育牦牛产业企业,年产值达2069万元。强化特色产业培育,郎卡杰唐卡、高温粉彩等文创品牌逐步打响,炉霍雪域俄色茶通过国家“绿色”认证。 T,:9Nw27fD8-6y
第三产业 H13Xn7;3RG6=9D
2021年,炉霍县创建旅游示范村3个,完成虾拉沱红军主题文化广场、2个旅游综合服务站及旅游标识标牌建设。累计接待游客247.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接待收入26.33亿元。 O4.7zG2;6Mv2.,J
交通运输
2010年,炉霍县有317国道贯通全境,已完成川藏北线炉色通县油路、三县联网络共181千米,红罗路线按山重四级标准改造,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交通建设投入资金3916万元,完成通乡油路建设37.8千米,通村公路建设120.2千米。 s3!1tb7=5zX5:4u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q7;6Tj86RP5~4G
2017年10月,炉霍县公办建制义务教育学校16所,其中:高完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3所;另有小学教学点3个。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7464名,其中:小学生5437名、初中生2027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专任教师494名,其中:小学教师338名,初中教师156名。 R5.2uy8;5VM2=2f
2022年5月,炉霍县具备独立法人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所,其中:高完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3所;另有小学教学点3个,现城三完小在建。 J9.,Mp7:6jV8;2z
文化事业 L1~5It3.1Pa1-2y
2021年,炉霍县完成1个国家级、1个省级、20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41个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 n8=6Vq,?3ev7;,S
医疗卫生 i15ry7+5jR4?7E
2021年,炉霍县建成重大医疗项目3个,县人民医院、县妇计中心、县藏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 z9+1DZ2~50E32j
基础设施 K57Uj3~5jR2=4c
2021年,炉霍县投入186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投入870余万元,开展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着力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围绕农业增产开展节水灌溉、农田水利等项目,建成太阳能提灌站工程1处、500方蓄水池2口。投入1450余万元,加快推进堤防、水利维修养护等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h9+8oH9=5AR5:1H
社会保障 r83fO4-2mk8;9F
2021年,炉霍县171个贫困村和4个社区聘用“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175人为村级水利巡管员,妥善解决贫困村劳动就业安置问题,每人每年增收6000元。 炉霍县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各类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8%以上。炉霍县1350户399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169名老人实现居家养老。 05-3Tq8!,tF1!3y
风景名胜
炉霍县境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以及卡萨湖、宗塔草原、易日沟、地震遗迹、石棺墓群、红军文化遗迹等景点。 Y4:6wy9?4El4;8B
卡萨湖 a8=6ix1-9KN1!7O
卡萨湖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西60千米处,海拔3510米、面积1.92平方千米,属于高原淡水湖泊,是川藏北线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冬季的卡萨湖,湖水如镜,倒映着群山白云,恬静美丽。 T9:9sq3?1EV6.4F
密八勒幽静圣地 U7:1lJ5?6Nw5~6G
密八勒幽静圣地位于炉霍县仁达乡境内。这里是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道场,亦称三怙主神山,三座神山紧相对峙,山上有森林、溶洞、白泉等许景观,有珍稀动物栖息于山中,沟内还有分别属宁玛教派和本波教派的两座寺庙。 k,?,0T2?7WO,?1y
炉霍卡萨湖石棺墓 z,+5Zf5;8uu,+70
炉霍县卡萨湖石棺墓地是1984年初,在卡萨湖修建水力发电站开挖引水渠道时发现的,发掘工作从5月初开始,7月中旬结束,发掘工作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孜州文化局联合组织。发掘实际揭露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对引水渠道的西侧和湖周围没有探掘,仅引水渠道地段发掘清理了275座。是全国境内最大的石棺墓葬群。石棺的作法不一,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完全石棺型,常见石棺型,简易石棺型,变态石棺型四种。 R8~3IL6=6FI6?80
历史文化
语言 e7-6ec1~3QK2!4E
炉霍县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农牧民交流工具以藏语为主,县城以汉语为主。 w,=3jQ81Qn,+8k
宗教 v6~4es1+4TW7:4N
炉霍县境内有藏传本波教、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寺庙共22座。其中喇嘛庙20座,觉姆(尼姑)庙2座。炉霍县境内95%以上的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信教群众家中均设有经堂,供有佛像、唐卡,逢农历初一、十五有点酥油灯、煨桑的习惯。许多寨子外面必经路上放有“嘛呢”石堆,高处挂有经幡,山上立有山神位。信教群众普遍佩戴“松扣”、“松的”、“嘎乌”等护身符。教徒遇重要的事情有请活佛、喇嘛打卦做决定或作指点的习惯。许多老年人经常佛珠和转经筒不离手,并认为到西藏拉萨朝佛是一生最大的功德。有少数群众叩头到拉萨朝觐。在宜木乡虾拉沱有十余名天主教信徒,年龄均在58岁以上。 f4~8yz2-8pb8,a
石棺文化 G9?4GU9?3Vu1:4a
炉霍县地处远古民族迁徙古道要衢,以石棺为代表的远古文明遗存十分丰富,在川滇西部高原民族考古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内仅上百座的巨大石棺遗址就有6处,沿达曲河、泥曲河、鲜水河西岸台地均有零星分布,是名符其实的石棺王国。 B,=5pV2.1xP3!,n
“望果”节 L3~4wV9-1Qc7.2I
“望果”是藏语的音译,“望”的意思是土地,“果”的意思是转圈。“望果”就是绕田间地头转圈。它是炉霍等县农区藏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因此,又称为丰收节。 l5+3CU6-6Ox7+,W
“望果”节是藏族地区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吐蕃时期,为了祈祷农业丰收,以村寨为单位,人们手捧香炉,高举幡杆,手拿青稞、麦穗,跟在本教教主后,绕田间地头转圈,祈祷神灵保佑,获得丰收。这种宗教仪轨结束后,开展角斗、斗剑、耍梭标等活动。 O3-3WG3.9dY2.1S
地方特产
贝母 U6;9Rh9:8Fc1!1e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V48XJ9.3rJ7:7k
虫草 a8;4xh8!3EM6~4P
虫草,又称冬虫夏草,属菌种植物,生长在海拔3400~4500米的高原草甸土中。虫草是补精益髓、保肺、益肾、止血、化痰、补虚弱的高级天然滋补品。虫草炖鸭是有名的药膳菜。州内各旅游区均可供应。 h1:1gN2;4Lw67p
牦牛肉 p4:8QZ2+2pJ6?9P
作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之一,牦牛肉被誉为“牛肉之冠”,属半野生天然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牦牛肉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M4!8CV65XE8~4m
雪域俄色茶 u8;9zZ8=,Mr,-3h
雪域俄色茶产于青藏高原的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霍尔章谷地区,是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3800米之间的野生俄色树的一年生嫩芽,经现代工艺加工精制而成的雪域天然绿色的药、食两用健康饮品。 E37Pa2+5wg1=9E
所获荣誉
2020年6月30日,炉霍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k9~4Hx5=3Bh2:4h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