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 简介
为贯彻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助推地方绿色发展,结合建设西部高水平高标准的财经类高校和经世致用的一流实用类学科的要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工作总纲。 e9?7I08=6qh6+2X
一、重要意义和背景 F6!,Uo5?1LL1;1T
1、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的创新理念,明确新形势下完成第一要务的重点领域和有力抓手,是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之一,为我们党切实担当起新时期执政兴国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高校服务国家发展和地方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D3?2jk6.9wO6;3I
2、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同时也是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战略要地,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意义重大。 Q2=4dK8;4Uf8=3p
3、成立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是贵州财经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之路” 的重要指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重大部署的重要体现,也是贵州财经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 n6.6mn4~,uP5?3u
二、政策文件依据 O3!9Br2-7GV8+,z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 的要求。要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为高校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着力推进成果转化”,要求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提高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为高校研究机构提供了发展和建设的广阔空间。 z9=30Y,;1hj,;4H
5、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中鲜明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因势利导建造绿色家园、与时俱进完善绿色制度、绵绵用力筑牢绿色屏障、久久为功培育绿色文化”等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五大任务,为贵州智库明确了丰富的研究任务。 k5-7ds7?2Zp9!9m
6、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意见》下发后,省教育厅修订了《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了贵州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管理体制、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研管理和图书资料管理以及检查评估等要求,是研究基地建设和评估的依据。 i3?6TY1!5Tr,!,q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l2-8bT4-9Tv5~6c
7、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好地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贵州发展新篇章提供智力支撑。 v44FG3:7eZ1;5P
8、基本原则: F1+7fS3;6Io9~1X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党管智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立足我国国情特别是西部地区实际,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着力打造重大问题研究及时深入、地方党委政府高度信赖的智囊机构。 p8?6fs6;1ku,5O
——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立足贵州省委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并积极向西部各省区延伸,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加快绿色发展、同步建成小康的重大任务,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综合研判、战略谋划、服务决策的能力。 b4?7xP23nA6~2i
——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欠发达地区绿色崛起的的西部特色,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应用实践,强化政策衔接,积极改革创新,注重结合实际,积极建言献策,服务西部发展,着力突显西部风格、发出西部声音、探索西部路径。 i3-9xq9+2IL5;1K
四、发展定位和目标 G,?4YO,.5Ca4:9q
9、发展定位: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发展理论体系,丰富绿色发展内涵,拓展绿色发展外延。立足贵州发展并向西部延伸,围绕贵州财经大学建设中国特色经世致用的院校和学科体系的目标,积极推进科研制度创新,深化“儒魂商才”的办学理念,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持学术研究和实践研究同步推进,着力提高大学对地区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率。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价值链,增强政策研究、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努力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建成服务贵州、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中国特色高校新型智库。 i8-,ew7-4iB2?9h
10、发展标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突出学术成就和良好学风的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等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我省乃至西部本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理论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图书资料和情报信息网络等措施,构建成辐射全省乃至西部高校学术信息中心,成为我省对外学术交流基地;充分发挥资政作用,成为我省知名的研究咨询服务基地;探索项目组研究人员聘任制和内部分配制度,申报贵州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基地。 a2=1EO8;8eW5.7N
11、阶段性目标: a7-3wo7-6St9.8U
——2016年12月底前,完成研究院基本框架的组建,形成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思路,完成硬件设施配备、专家团队组建和工作人员的到位,为申报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打好基础。 G4-1JF7-5UO8=6l
——2017年初步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布局科学的贵州高校新型智库,初步建成理论指导和政策咨询专家库,打造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初步建立一套管理规范、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运行机制,创建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T2!5HZ1;,wD,!3X
——2020年拥有一支在贵州具有核心竞争力、在西部有较大影响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队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西部地区充分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建成贵州重点、西部一流、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新型智库。建立完整的研究生招收体系。 y3?7Ah,:2tw8?2X
五、重点内容和任务 u7=8wD8-4Is3+8R
12、绿色经济发展研究,包括生态资源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大产业研究;重点研究西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经济、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经济、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生态经济、高速交通时代的县域经济。同时开展绿色金融、绿色技术、绿色人才三大支撑等相关研究。 X5+4er8+2Ch3:6N
13、绿色家园建设研究,包括山水智慧城市、山地特色城镇、美丽民族乡村、绿色和谐社区等绿色空间建设研究,以及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内容研究。 w8~8Hi1?8ly8;7b
14、绿色政治建设研究,包括绿色发展制度创新、绿色法治建设、绿色经济考核评估、智能低碳运转等研究,以及绿色政治生态建设研究。 E,-5FQ8;9UG5:8a
15、绿色社会文化研究,包括绿色理念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绿色社会组织发展、减贫脱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文化教育和大健康医疗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和谐社会、公平发展等方面研究。 I1:6Vg84uq,?8R
16、绿色环境建设和保护研究,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保护治理、环境监管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西部生态环境特别是两江生态屏障建设保护等方面研究。 j9+4bB4.7nX59Z
六、主要工作团队 v15Uj4.2mQ,.1x
17、理论指导团队。通过外聘名誉院长、名誉顾问、名誉专家教授的方式,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和全国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学校和研究院举办的论坛和讲座,参与研究院学术研究方向的讨论、研究项目的评审和重大成果的评审鉴定工作,协调本学科领域西部及全国性重大学术活动。同时商定个性化研究参与机制,建立专家信息档案,分享专家思想学术成果,建成研究院“理论指导专家库”,在此基础上成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O94TP9~9BU1?8d
18、政策咨询团队,通过聘任政策咨询专家、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的方式,邀请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政府参事室及省直综合部门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学校和研究院开展课题研究、举办的论坛和讲座,商定经常性交流和信息成果分享机制,建立领导和专家信息档案,向专家所在部门报送研究成果,随时掌握国家重大战略、西部发展情况、重点是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决策,建成研究院“政策咨询专家库”。 t1:4eU5!1nd,-2T
19、研究工作团队。按照“立足本校、对外拓展”的原则,整合学校学科带头人和各专业学术骨干研究力量,按照研究院发展计划和对外承办课题的需要,分阶段对区域重大发展问题和理论热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同时根据需要在省内高校邀请部分学术专业对口、有兴趣和意愿合作的教授骨干参与相关研究工作,创新课题研究制度,制定正向激励机制,形成动态开放而又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 K6+1Nd7-3Wj1+6k
20、日常运转团队,在全校范围内物色和动员熟悉课题管理和课题研究服务的中青年教师,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校党委行政的重大安排部署,根据研究院建设计划和研究工作需要,承担组建筹备、近期研究、长远发展的服务工作,形成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短期能突击打硬仗、长期能搞研究做服务的相对固定的日常工作队伍。 p4=2Ch8;,sX4?,j
七、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n88QX,;3U08.3b
21、研究院下设“六个研究所”和“两个中心”及“两个办公室”。“六个研究所”分别是绿色产业发展研究所、绿色经济制度创新研究所、绿色家园建设研究所、绿色社会文化研究所、绿色环境建设与保护研究所、绿色政治建设研究所,承担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两个中心”分别是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建设和评估中心、西部绿色发展信息和成果管理分享中心,承担相关工作,建立绿色发展相关资料库。“两个办公室”即是行政办公室,承担研究院日常行政和与分院对接协调等事务;专家联络办公室,承担专家联络联系等工作。 M4;9Ns2!8yG9=,l
22、研究院在九个市州、贵安新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绿色经济发展前沿设立分院,在全省经济强县和发展困难县建立观察点,承担片区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工作,报送地区绿色发展的重点情况,衔接绿色研究相关课题。 z8?,Wl4-,WT1=2h
23、日常工作运转团队18人,设执行院长1人,由专人担任;设所长6人,由学校相对稳定的相关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学术骨干担任或兼任;设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4人,工作人员7人,由熟悉相关领域、工作相对固定的专人担任。明确工作运行团队编制和职称,工作人员由学校内部抽调,或根据工作需要从其他机关事业单位调入。 i5?9PB,?2av2;9y
八、主要阵地和平台 I51Nz,;9Zx37k
24、创建绿色发展理论研究成果发布平台,建立国内外重要刊物编辑部联系制度,丰富拓展学术成果发表渠道;在《贵州财经大学学报》《贵州日报》《当代贵州》上开辟研究院绿色发展成果专栏,以理论文章的形式,有计划、成体系地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p82lk8?2iQ1?8k
25、创建绿色发展实践研究成果发布平台,创办《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资政报告(专报)》,以红头编号形式,不定期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省直综合部门领导报送研究成果,供决策参考。 x1-7Pv96NL3.4d
26、创办西部绿色发展战略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西部高校相关领域资深学者、省内各综合部门负责人和高校专家出席,每年举行一次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论坛;在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召开期间,争取承办一个分论坛。每次论坛形成会议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发布,提高研究院知名度。积极承办地方党委政府关于绿色发展的相关培训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论坛和培训机制。 M3:5aZ7?9xg3=6v
27、在学校官网开辟研究院专栏,及时发布和报道研究院理论学术研究情况、课题工作情况、各分院建设情况,形成有利于研究院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K4~4RD97po4;7z
九、保障措施和机制 W7.9IS4+6Tx5~6k
28、组织保障。成立研究院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定期研究研究院重要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催办相关工作进程。校办、组织部、人事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等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研究院的前期筹备与协调工作,与教育部相关部门、省哲学社科部门、省教育厅、科技厅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积极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对接工作,为研究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好服务。 r9+6Iy8.9MD19i
29、资金保障。学校单列研究院工作筹备和运转专项资金以及重大科研项目启动经费,每年1000万元;同时鼓励研究院多渠道筹集资金,创收经费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缴纳管理经费。开辟研究院经费管理使用绿色通道,为研究院经费使用情况单独建账。每年年初由研究院根据建设规划列出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报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研究院根据工作实际进度自主安排,规范使用,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接受学校财务管理监督和审计。 C7+,0v9=1ZF6:1T
30、制度保障。建立专家库专家联络联系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学术成果奖励制度,形成纵横向学术研究成果分类归口管理和激励运用机制;参照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调研报告奖励机制,形成实践研究报告报送和推广运用机制;高配职称比例,创新学校教师考核制度,参加研究课题的教师,根据参与课题及项目的程度适当减少教学任务考核要求,进入研究院日常工作教职工,学校优先推荐申报研究员系列职称。在研究院设立硕士招生点,与中国社科院等相关单位合作,筹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t21nV7+2ZV2-7M
31、人员保障。对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研究人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根据需要,可以从学校现有的教授、博士、研究员有针对性地纳入,并签订任务书;可以对外聘请兼职研究员,签订以研究院专家名义发布成果的奖励协议,及时兑现奖励,保持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o7-3Or,.2HI7-6s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