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简介
龙川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19年末,全县总面积3081.31平方公里,辖24个镇,总人口约103万人,常住人口约73万人,有海外华侨34.1万人 ,县治设于老隆镇。 K6~,BN3?5yc1~3s
龙川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旧治龙川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之称。龙川县是客家古邑,通行客家语 。 F4,Fa4~7aA,+5F
龙川县于2016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 ,于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龙川县享受原中央苏区县优惠 ,境内设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 g6+7dV,.2Rp4;1I
2019年12月份统计月报显示,龙川县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 r2!,LA5-9eJ1!3V
历史沿革
据考查,在新石器时代,今龙川县境内佗城坑子里、上印牛背岭,紫市坪岭头、九龙岗,丰稔牛角塘,登云鲤鱼山,龙母坪背岗等地已有人类从事渔、猎、耕、织等活动。 F1!,HM56Vn7?,d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龙川得名缘由,一曰博罗之东乡(古龙川)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一曰龙潭自嶅山分注会于川,故名龙川。其时龙川县地辽阔,包括今之粤东大部分地区。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县名由此。秦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 C8.7hA6!2qZ3~9e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赵佗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八年(203 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T3.9Eq4;4uI,?1z
吴黄武元年(222年),废荆州,复交州,龙川属南海郡。黄武五年(226年),吴分南海等郡置广州,不久又并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永安七年(264年),废交州置广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M6.1Pp,+8fc5~8c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析置东官(东莞)郡,龙川析置兴宁县,仍属南海郡。 废帝太和元年(366年),龙川析置雷乡县,均属南海郡。 H4!4Jz7?4gw5!4G
南朝宋年间(420—479年),撤雷乡并入龙川县。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置河源、新丰县。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置梁化郡。龙川县析置雷乡县,均属梁化郡。 c7+8GY6!9kL1!3n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总管府于龙川。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总管府迁于归善,龙川并入河源县,雷乡并入兴宁县。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废循州置龙川郡。 c5:9Za1;7HE83A
唐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循州。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循州属之。天授二年(691年),废循州置雷乡郡,复雷乡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废海丰郡复循州。 X3;5va9+7Pw6!1D
五代南汉刘龚乾亨元年(917年),循州析置祯州,循州治所迁设雷乡县(今龙川佗城),州县并存,仅辖雷乡县。 T6.3rP,9Nn9;60
宋开宝四年(971年),设置广南东路,撤雷乡复龙川县,属循州。宣和二年(1120 年),龙川改雷江县,属循州。绍兴三年(1133年),废雷江复龙川县,属循州。 C,?3bi7:,BW59O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废广南东路设置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循州改路,治所仍设龙川城(今佗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循州路降为散州,龙川属循州。 M2:,pk4~1OC7-6B
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置广东行中书省,惠州路改府,循州仍存,龙川属循州。翌年,废循州并入惠州府,龙川属之。洪武九年,广东行中书省改为广东布政使司,龙川属惠州府。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龙川析置和平县,均属惠州府。 u7~9wC5-8uQ,+7l
清雍正九年(1731年),龙川属惠州府。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惠嘉潮道,龙川仍属惠州府。 t41dk3:,jW1=8z
民国2年(1913年),废广东布政使司和惠州府,设置广东都督府潮循道,龙川属之。 民国15年,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民国20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专员公署。民国26年,属广东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5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 t,~3Gp9!3GG9!2h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翌年,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9年,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专员公署,龙川属之。1968年,属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至1985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 。 x69wT5;3yy1.5J
行政区划
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以后,龙川县地曾多次析置新县。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 I73kY9?1pt19x
2000年,龙川县辖30个镇:老隆镇、田心镇、龙母镇、上坪镇、回龙镇、铁场镇、四都镇、义都镇、细坳镇、岩镇镇、黎咀镇、车田镇、新田镇、附城镇、黄石镇、丰稔镇、鹤市镇、锦归镇、黄布镇、麻布岗镇、紫市镇、登云镇、贝岭镇、赤光镇、通衢镇、佗城镇。 L7+3ms8!4aK6.5N
2002年,龙川县辖30个镇(老隆、四都、黄石、细坳、车田、贝岭、黎咀、上坪、丰稔、赤光、龙母、回龙,田心、铁场、登云、通衢、鹤市、黄布、紫市、佗城、郑马、岩镇、新田、石坑、锦归、附城、义都、谷前、麻布岗、枫树坝)。 i5;2XU,7po7.,m
2004年,将全县356个村民委员会减少至313个。 v5=8vd2-6QK3!2P
截至2018年,龙川县辖24个镇(老隆镇、佗城镇、义都镇、黄布镇、鹤市镇、紫市镇、通衢镇、登云镇、丰稔镇、四都镇、铁场镇、龙母镇、田心镇、黄石镇、黎咀镇、车田镇、赤光镇、回龙镇、新田镇、岩镇镇、麻布岗镇、贝岭镇、细坳镇、上坪镇)、315个村、42个居委会。 县人民政府驻老隆镇。 T,=4Vs9+6BU3;4v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b8-30j9?60j1!8g
龙川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地跨北纬23°5′57″——24°47′03″,东经115°03′13″——115°35′18″之间。北接江西省寻乌县、定南县,东连梅州市五华县、兴宁市,南接东源县,西临和平县,全县总面积3089余平方公里,人口70多万,绝大多数为汉族,县治设于老隆镇。 a6~4Oo7-8xH8.1f
龙川县 b5;5mt2+4Ph2+6B
地形地貌 l6!5Iu,1vD4~5I
龙川县主要山脉为霍山。霍山,方圆10公里,海拔550米,属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霍山以它奇特的山形,清幽的岩宇,悠久历史而著名,被誉为“朝在罗浮暮在霍”。以其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早已闻名遐迩,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 q3~2tH7+7WV9.6u
气候 G3~6Al,6HQ7+6h
龙川县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阳光充足,平均气温21.8℃,历年降雨量平均1501.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 t5,E061gS8!1L
冬半年受极地冷高压脊控制,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则受锋面低槽、季风低压,热带气旋所影响,盛行西南、东南季风,高温多雨。县站累年平均气温21.0℃,年雨量1693.3毫米,年日照1703.5小时,无霜期320天,这种呈温和、雨量充足、夏长冬短、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季风明显等特点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喜温作物和双季稻的种植。由于南北跨度大,且地形多样,气候的季节性和地方性差异也明显,农业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发生,春季的低温阴雨、5—6月份的龙舟水、夏季高温、秋末的寒露风、隆冬的低温霜冻、春季和秋季的干旱、夏季的局地雷雨大风以及暴雨等气象灾害常给各地工农业生产带来比较大的危害。 x5~4TT1;,JB16v
水文 F2:6MC2-9Gc5~2N
地下水 A1!,tt2-6Nx4.8W
地下水分为深层和浅层,深层地下水因资料欠缺,难以分析计算。经查明:本县浅层地下水约占径流址的25%,为5.89亿立方米。 Y7!9Kv2-,GR8=4P
据1980年有关部门测定,本县地下水分布情况为:下半县佗城一带的流量为每小时18吨,中半县黎咀一带的流量为每小时7.7吨至14.4吨,上半县上坪一带的流量为每小时12.26吨。 p1:3Sx8~5Si7.2J
地表水 Q8+,Od4+4St,1w
县境内大小河流共15条,主要河流有东江水系的东江河,韩江水系的铁场河、鹤市河。 h7;7gp7?9MZ6.1y
东江河水系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山和江西省安远县大岭嶂,称寻邬水、安远水。本县流域面积2260.41平方公里,流长165公里。寻邬水流经上坪、麻布岗、岩镇、新田、赤光;安远水经江西定南后,流经县境的细坳、贝岭、郑马。两支流汇合于枫树坝库区再流经黎咀、黄石、东水(和平)、四都、丰稔、附城、老隆、佗城等区镇,在佗城胜利村虎头岗注入河源县境。 n9.8U06.7zW95t
东江多年平均径流董62亿立方米,最大洪流量每秒1.02万立方米,老隆水位达海拔73.37米,出现于1964年6月17日,最小洪流量每秒7.9立方米,出现在1963年6月2日。 l,=9eZ9=7Dk1-2S
东江在县境的集雨面积为1677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一)小金水: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担竿嶂,从上坪的茶活流入本县渡田河汇入寻邬水。县境集雨面积45.1平方公里,流长8.9公里。多年平均径流童每秒6.67立方米;(二)流田水:发源于上坪黄背坳,从梅里坝流入寻邬水,集雨面积186.5平方公里。河长31.7公里,多年平均径流董每秒4.8立方米;(三)沙洲水:发源于上坪野猪嶂,从麻布岗赤石渡流入寻邬水,集雨面积117平方公里。流长25.5公里。多年的平均径流童每秒7.89立方米;(四)安远水:又名贝岭河,发源于江西省大岭嶂,在细坳流入县境。经贝岭、岩镇在合河口与寻邬水汇合,县境集雨面积498平方公里,河长33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每秒58.69立方米;(五)黄麻布水:发源于本县金石嶂,流经细坳、贝岭。从西桥流入安远水,集雨面积138.8平方公里,流长30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每秒3.58立方米;(六)车田水:发源于大帽嶂。经车田流入枫树坝在斗标流入东江,集雨面积137平方公里,河长28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每秒3.14立方米;(七)小庙水:发源于黎咀牙沙嶂,经龙母、丰稔,在黄塘水流入东江,集雨面积173.9平方公里,河长31公里。 t7+4hM8!9KW4;1S
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还有老隆两渡河,流经附城莲南的义都河等。 e2.1OB1:7bO1:,D
韩江水系韩江上游的铁场河,属韩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回龙的丫髻寨,流经回龙、田心、龙母、铁场,在鲁占出境,入五华县合水与龙川鹤市河汇合,集雨面积462.2平方公里,河长48.7公里。较大支流有4条:田心水、洋田水、谷前水、洋贝河等。雅寄河发源于紫市七目嶂,流经紫市、鹤市、通衢、登云,在石来口流入五华县歧岭镇,流经县境内35.2公里。 h9.3OO9?7dQ6=9C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C6.8hL4;4NL5~2d
本县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木本植物约500多种,以优良乡土树种壳斗科(杉、松、樟、山茶、大戟、柿、漆树、蔷薇、金缕梅、杜英、楝、竹科等)为主。经济价值较高的何壳斗科的椎、椆类,樟科的檫树、香树、黄樟,杉科的杉树,松科的马尾松,李科的积扭,漆树科的酸枣,石楠科的楠木,紫咸科的泡桐,山茶科的白荷、赤荷,毛科的毛竹,楝科的苦栋树等。 z2:5KN1:,hU,!7b
其它陆地野生植物有700多种,主要有山苍子,黄端木、猴耳环、乌药、春花、桃金娘、野牡丹、紫金牛、鸭脚木、五加皮、了哥王、毛冬胄、岗茶、女贞、算盘子、葫芦茶、山芝麻、半枫荷、映山红、羊角扭、土茯苓、玉叶金花、鸡屎藤、巴戟、野葛、鸡血藤、金银花、过山龙以及芒箕,铺地松、铁线蕨、乌毛蕨等。 K2?,tN2:3vt6!5U
动物资源 U7?2bl2+7yF2!7U
本县野生动物,多产于细坳、上坪、贝岭、麻布岗、新田、岩镇、黄石等山区,主要有兽类、飞禽类和两栖爬行类。 k6-2QK91Ja,:2P
兽类有野猪、野山羊、山牛、豪猪、黄凉、狐狸、猫狸、野兔、野狗、松鼠、黄鼠狼、野鼠、穿山甲、果狸等。 e6!7UX3!2DC7~2f
飞禽类有麻雀、禾花雀、山雀、喜鹊、长毛鹊、燕子、乌鸦、鹞、老鹰、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伯劳、杜鹃、黄莺、斑鸠、八哥、画眉、翡翠、米鸡、鸬鹚、白头翁、公雕、白鹤,野鸭、白鹩、雉鸡、竹鸡、屎缸鸣、五色鸟、赤哨、回归鸟等。 I8-6Sn5;6yb3~9D
两栖爬行类有甲龟、乌龟、金钱龟、螃蟹、舞蛙及各种蛇类。 b6~1md3.9hj4+1x
水资源 k4!7Vi49lL,=7c
龙川水力资源丰富,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33亿立方米。丰水年为35.23亿立方米;平水年为22.18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2.83亿立方米。据1985年统计,全县水力资源用论蕴藏量41.39万千瓦,可能利用开发量27.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18.24万千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2.24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e7?7Bv6!4zI2;,s
矿产资源 J1;6Ls56Vs,~8m
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锰、锌、钨矿总储量达46.7万吨,铷矿储量17.5万吨,为世界上首个超大型铷矿床。矿点分布10多处,为世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岗岩在石坑镇的乌石村,储量面积达130万平方米;位于紫市镇的花岗岩,储量大,品种多,均可露天开采。此外,优质稀有珍贵的黎咀天然矿泉水年流量27万吨,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被誉为“东方维希”。 d4=3xA9=9Um2?3l
人口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86155人,其中:老隆镇62596人、附城镇25076人、义都镇16761人、佗城镇28244人、鹤市镇20374人、黄布镇15804人、紫市镇20338人、通衢镇13368人、锦归镇7444人、登云镇15225人、丰稔镇25094人、四都镇12078人、铁场镇22872人、石坑镇11995人、龙母镇33438人、田心镇25622人、黎咀镇15011人、黄石镇10955人、赤光镇26660人、回龙镇19816人、新田镇11037人、车田镇30086人、郑马镇9682人、岩镇镇12674人、麻布岗镇27934人、贝岭镇11040人、细坳镇13254人、上坪镇20163人、枫树坝镇8632人、谷前镇12882人。 W3=1uS3.2mP3?5m
2017年,全县户籍总人口99.23万人,总户数288181户。其中男性50.71万人,女性48.52万人,非农人口18.08万人,常住人口72.7万人,人口密度为322人/平方公里。全县(公安)出生人口16051人,人口出生率为16.17‰;死亡9122人,死亡率为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7‰ ,城区建成面积达20.3平方公里,县城总人口达到2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增至18.1万人) 。 q6:60A4=2UF9=5P
经济
综述 d9:6kz6?3BX6.6X
2018年,龙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下同简称增长)6.3%。第一产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9.1亿元,增长5.9%;其中,建筑业增加值10.7亿元,负增长0.6%;工业增加值28.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90.2亿元,增长7.1%。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9亿元,住宿餐饮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2.5%;金融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5.6%;房地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8.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9.9%。三产占比调整为18.77:26.97:54.26。 U150f2-8gZ3:9z
2018年,龙川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97.2亿元,增长5.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4%,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 人均GDP为21621元,增长7.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与去年同期相比,放缓38.1个百分点,缓幅较大。其中:建安工程增长5.2%,房地产开发增长24.0%;工业投资增长1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8%,第三产业投资负增长3.0%。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年计划的95.1%。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8.6元,同比增长9.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4.3元,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7.1元,增长11.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8535元,增长10.9%。 J5~1KF9!,Ph,-8x
第一产业 K1~2ay79mB31i
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业,本卷专述种植业。 j,=90r6=2iE6?7T
龙川地处丘陵山区,山多田少,光、温、水条件较好,具有发展种植业的良好自然条件。1977年以前,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1978年底以后,农村多种经营发展较快,种植业比重下降。1985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7%。 T5=8KT8+4qy6;8f
建国前,一家一户经营,无力改变生产条件,耕作制度落后,洪、涝、旱、病虫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极低。贫苦农民仅能半饥度日。民国32年(1943年)统计,全县年产稻谷3.02万吨,亩产78.5公斤。 Q4!7dp2=4FH9:9u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革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兴修水利,治山、治水,改造山坑低产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推广农业机械和科学种田。农业生产虽然经受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产值仍然逐年上升。特别是1979年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得到真正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1985年,农业总产值1.2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9.1%。其中种植业产值6884.8万元,比1949年增长137.3%,比1978年增长19.7%。 p3:2Rg8!2SN,!9s
2018年,龙川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7亿元,增长4.4%。其中:种植业产值20.7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0.5亿元,增长6.2%,牧业产值7.6亿元,增长4.5%,渔业产值1.4亿元,增长0.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亿元,增长6.4%。 P3.7nn9?3ng3-9k
2018年,龙川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7万亩,粮食总产量22.9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1.8万吨。花生总产量1.2万吨。年末水果面积8.5万亩,水果总产量7.5万吨。 g,!,Dc1.4Lc,.5O
2018年,龙川县生猪出栏25.4万头,出售和自宰肉用禽554.4万只,家禽肉产量7887吨;肉类总产量3.0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02万吨;渔业养殖总面积2.5万亩,水产品总量1.3万吨。 V66jX9.9fH6;7E
2018年,龙川县地膜用量503吨,农药用量595吨,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8319吨。农村用电量17611万千瓦时。 Z4=1Ra9:,rY3!5c
第二产业 m9.,HP8=3oJ2.6T
龙川早在宋、元时代,已有陶瓷、纺织、造纸、造(木)船等手工业。明、清时期,采矿、冶炼生产和竹木、藤草、铜器、鞋革、车衣、食品加工业具有一定规模。民国期间,各种民营个体手工业比较普遍,生产品类较为广泛,其中佗城草席、贝岭东庄纸、老隆皮枕头及牛筋糕等产品颇有名气,畅销县内外。 E9?4Uc1!8nR8?7R
建国后,龙川工业生产有很大发展,国营、集体和个体工业遍布全县城乡,主要有电力、森林工业、采矿、冶炼、铸造、造纸、造船、印刷、化工、食品、饮料、建材、日用陶瓷、酿酒等工业。1985年,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1532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55个(含省办1个,地区办2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83个(县办10个,区镇办173个),其他工业企业1294个(乡村办236个,农村合作办130个,农村个体办925个,城镇办3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5583人,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6637人(其中区、镇工业企业职工5394人)。年工业总产值8495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08亿元的40%,比1949年281万元增长29.2倍。 X8:6Sh5?8VJ7?4l
2018年,龙川县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25.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8.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和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4.5亿元,工业增加值25.9亿元,分别增长11.1%和8.6%。其中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10.8%,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2%。园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力,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园区入库税收实现3.2亿元,增长17.5%。 i9;8Gu3.1Kv76m
2018年,龙川县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4.83亿元,增长19.6%。 k1?4CE6:2of1.90
第三产业 l5!4jd2?,vr13y
2018年,龙川县通车里程3037.8公里,公路密度98.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08万人,增长4.6%;客运周转量为50727万人公里,增长6.6%,公路货运量1170万吨,增长2.2%,货运周转量为108371万吨公里,增长5.5%。 J8~2kI17hZ7?1j
2018年,龙川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50亿元。固定电话用户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7万户, 国际互联网用户8.39万户。 V4.6dm6+,um4.3c
2018年,龙川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5亿元,增长10.3%。其中,零售业92.8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7.45亿元,其中,零售业实现了10.8%的高增长。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活跃,成交额达15.8亿元,增长9.0%。 G4?6Ue4.4io4+,n
2018年,龙川县实际到位内联资金4.78亿美元,增长10.9%。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2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14万美元,分别同比下降92.0%、18.9%。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1亿美元,下降41.4%,其中出口总额3.4亿美元,下降12.8%。 J1-4Zi4;4kK2?6S
2018年,龙川县接待旅游总人数416.59万人次,增长11.6%,旅游总收入36.40亿元,增长13.4%。 G2;8MN2-9vF3;6u
2018年,龙川县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3亿元,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8亿元,增长13.4%。全县完成税收(含海关)总收入13.70亿元,增长14.8%。 B73zd8?6Ys,?1Z
截至2018年末,龙川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8.85亿元,比年初增长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9亿元,比年初增长6.9%。各项贷款余额144.05亿元,比年初增长18.2%。 k8.5ci4=,uY4!3D
2018年,龙川县保费总收入3.73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33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40亿元。 g7.8az8:10S5?6B
交通运输
综述 H1+7rf5?,fL2:1P
至建国前夕,龙川县境公路里程较少。陆路运输除少数汽车、人力车运载外,大部分靠人力肩挑背负;水上运输较为繁忙。 h,=7AH2=4eM1~6P
建国后,本县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已构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客货运输体系,形成由水运、公路、铁路组成的城乡交叉运输网。至198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752.3公里,等于1949年的8倍;有客车、货车和小汽车590辆,为1949年机动车36辆的16倍之多;年货运量3万吨、客运量180万人次。水运业有国营、集体、个体运输船268艘、4710匹马力、7760吨位,水运公司年货运量8万吨。县境内有铁路线38.65公里,年货运量34.8万吨,客运量119万人次。 A3=5Mw3:1zG8~3J
公路 J9~7xz6;3GL,7I
国道205线、省道S227线贯穿全境,属一、二等级公路。全县315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总里程为1808.7公里。 F76FR8;1Sw1.4s
G25长深高速、G35济广高速、G78汕昆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并在县境内设有五个互通立交出口(龙川西、龙川东、佗城、义都、登云)。2015年12月31日,河惠莞高速公路龙川至紫金段先行工程在龙川县开工建设。 m3-4fZ2.3Ys2=2z
铁路 c5+7Le3+4yd37g
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县城交汇,设龙川站及大型编组站(龙川北站)和机务段(龙川机务段)粮食储备站、机务段、通信段,是岭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s9!5od3;9ox6.,l
赣深高速铁路与龙龙高速铁路途经龙川,设有龙川西站。 t,:4lu47aA4.7H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c6:8yH2?7fJ2.3T
截至2018年末,龙川县有中小学校122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初中28所(含民办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完全小学8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6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教学点270个。全县中小学在校生137980人,其中普通高中14524人、普通初中29613人、小学65498人、中职教育524人、特殊教育学校173人、幼儿园30168人。全县中小学教职工11499人,其中中学4943人、小学4105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9人;特殊教育学校53人;幼儿园2398人。 c1~4BT6-6xY1.1u
2018年,龙川县大专入围人数3084人,本科入围2298人,入围高分优先录取线324人,其中600分以上达到17人。 A3-4aL39wD4~3r
2019年,全县中招考总分600分以上达到253人,全市前100名龙川占39人。高考本科入围人数2373人 。 n7?2yy9!7Su48g
科学技术 E2~7nj,.4mZ2-,B
截至2018年,龙川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757人,较去年增加694人,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2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6人。 K91ny2~,OZ6.9l
文化事业 I3=8kw4~4MB9~2T
截至2018年,龙川县有艺术团1个,电视差转台1个,电视覆盖率99%,有线电视终端用户5.28万户,其中县城3.20万户。 D1,St8!4uu1:7U
体育事业 R9-8wY,+4Xg8:9f
截至2018年,龙川县拥有各类体育场3个,各类体育活动场所1368个。 K6~9Df4~6hG8=8G
医疗卫生 F5:9RA,~2ej9;7F
截至2018年,龙川县共有卫生机构42个,实有病床位3778个,增加床位37个,卫生技术人员3163人,其中执业医师900人,增长11.4%。 h5+,x06.3pE4-1X
社会保障 k3+6pB6;,aN,:5i
截至2018年,龙川县拥有福利敬老院27所,收养204人;参加养老保险7.93万人,参加工伤险5.0万人,医疗险5.4万人,失业险4.83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1万人,参加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77.53万人。 z7;2Ju7=8lk7.,Y
2018年,龙川县登记失业率为2.28%,较去年降低0.14个百分点。 u2+8ek6?4Ny5~2V
历史文化
语言 m4~9Hj5;3Gs1.8m
龙川人使用的语言是属于汉语客家方言中的地区方言,按一般习惯称之为龙川话。龙川话大体上可分为5种:老隆土语(包括今佗城、义都、丰稔、四都、老隆、附城等区镇水源音),鹤市土语(包括今鹤市、登云、锦归、黄布、通衢、紫市等区),铁场土语(包括今铁场、龙母、石坑、回龙、田心、赤光等区),车田土语(包括今车田、黎咀、黄石、枫树坝、郑马等区),贝岭土语(包括今贝岭、细坳、麻布岗、岩镇、上坪、新田等区)。 i7:5Ux3~9Ib2-8s
客家渊源 v3+7CV5+4pa4=9h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O9=,Sn3=9aS85T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q4:4pH8-3GH4+3j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族上出现。 t2-3nA3,co6.2P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x,2KH3:3YR9=3n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在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l3!5Dk8-4uL4:7a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Z9;3Or7.8Oo4.4v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k9-7uc1;2N09!7M
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L9-40M9!4oH3+9p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Q2!7UR6-8mf1-2L
节日习俗 a2+2Od6!8GY9+3X
婚姻礼俗: j2.7JN8=7fd4=6v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l7~8py2;7YC1~3Z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p,-,vK6:8ts9;4X
民间娱乐: T2,OY3.7SA84I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打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M4.,Fx5=1GM1.9w
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U3-1UT45ei6.7Z
风景名胜
2009年全县实现旅游服务业日趋活跃。通过资源整合,有序打造生态游、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业,明骏知青村旅游度假山庄已竣工试业,佗城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力度加大。霍山风景区、佗城学宫、越王庙、百姓宗祠等景点接待游客人数保持增长势头。全县共接待游客11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亿元,分别比增4.5%和-1.5%;积极落实“家电下乡”补贴等扩大群众消费需求政策,销售各类产品9554台(件),实现销售额4263.1万元。商贸物流、酒店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健康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9亿元,比增17.3%。 b4-5fm6~3oD8:9u
佗城 H,!8jA8=4er33x
佗城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龙川县南部。西南毗邻河源市的柳城,蓝口,叶潭等镇,东北与本县的黄布,附城,鹤市等乡镇接壤,西北连义都镇。总面积163,5平方公里,人口36780人,距河源市区99公里。 p4~3XR9=1ac1.6M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有广东四大河流之一的东江,从东北向西南斜穿而过,河两岸多为狭窄的平原谷地和丘陵地带。西北部多山地,与本县义都镇交界的大帽山,海拔1175米,为本镇最高峰。其余地区多为丘陵地带。镇政府所在地佗城,坐落在本镇的中心,西南距广州302公里,东北距龙川县新县城老隆镇10公里,北枕险峰连绵的熬山,南濒奔腾不息的东江,205国道自西向东横贯北郊。这里自古以来是往返粤中,兴海,赣南乃至闽西之间的必经之处,为东江流域兵家必争之地。 h8?,kp6!8Gl3?9d
燕仙岩 c1;6iU5~4yi9+5U
燕仙岩又名燕子岩,位于龙川县贝岭镇上盘管理区境内的一座大石山上。石山孤峰中悬,石梯入云,奇花异兽,风景清幽美丽。岩洞天成,泉水从石壁缝隙滴落,滴石成井,井水清洌甘甜。岩洞左边靠近石壁处有一石床,名曰:“仙人床”。据考古工作者的考察分析,极有可能是古人类穴居之处。 b,=3ia,+4Ur2:6m
下塔 d5;4Ai3=6vr67R
下塔位于田心镇塔峰村,宋代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仙塔”。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创建,明万历乙已(1605年)重修。至今已有885年历史。塔身铭文砖有“宣和二年庚子”字样,下塔为平面四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5米。塔外观黄灰色。花岗岩条石垫基,以上皆用砖砌。首层边长4.4米,西面辟一门可入塔腔,其余三面为假门。二层以上空心无梯,四面皆作假门。塔身外壁不设平座,不设斗栱,仅以棱角牙子砖与线砖相间叠涩出檐,各层收分较大,呈锥形向上。此塔在粤东古塔中为唯一平面四角宋代砖墙。 a5;,Ro5:8LR5~2S
鹿湖 w8+7Nu3!7Zy,:8s
鹿湖生态旅游区坐落于千年古县——广东龙川县四都镇新川村,距县城仅22公里之遥。鹿湖生态旅游区是集观光娱乐、骑马竞技、疗养避暑、休闲度假、入庙朝圣、古迹遗风、会议接待、生物考察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千年宝刹鹿湖禅寺就于景区之中。有“寂静山乡、佛门净土,世外仙境”之美誉。该景区是按国家AAAA级旅游区标准建设。 Z730b,5DX3;3K
九龙湾 G2;6NH1-8KI4!4w
龙川九龙湾,四季如春,平均气温20℃左右,从而形成罕见的“冬江水暖、江雾蒸腾”的奇观。 w,.,ef8:8Tn8+,d
九龙湾位于枫树坝水库下游至黎嘴镇河段,全程13公里。九曲成九湾,一湾一龙潭,顺流而下依次为:天龙潭、银河潭、白龙潭、紫龙潭、黄龙潭、天地潭、青龙潭、赤龙潭、金龙潭。相传2200多年前,秦朝大将赵佗统领三十万大军征百粤,天上玉皇差遣九神龙为赵佗大军保驾南征。赵佗平定百粤后,九龙神依恋此间美景,奏请玉帝准落居此地,九龙湾由此得名。 L5?9jE3;5zC6=5r
龙潭寺 X1:1rB9-7ZO53X
龙潭寺坐落于广东省龙川县义都镇风水宝地龙潭。此处风景如画,独占龙川八景中的两景,享有“龙潭瀑布”、“嶅峰雪霁”之称。龙潭寺历史可追溯至二千二百年前,前身乃赵佗书院,北宋年间改建为寺庙,清顺治年间扩建重修,期间香火鼎盛。由于历史原因,时至今日得于恢复重建。该寺是一座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该市比较有名的佛教场所。 P5!4BN3.8Fk4;9C
七目嶂 t8=8Lt7-,Rd9:3N
七目嶂(亦名七峰山),群峰竞秀,主峰海拔1318米,比罗浮山(1296米)还高22米,是龙川和粤东的最高山峰。其地史悠久,在大地构造上,为一隆起带,构造线以华夏型(东北—西南向)为主。自古生代后期的二迭纪至中生代初期的三迭纪;由于各期断裂及火山活动,大约至今23000万年,在原断陷地区沉积了不少陆相盆地沉积物。到中生代末的白垩纪至新生代初的第三纪。大约距今14000万年,由于燕山运动花岗岩开始侵入和抬升。使古生代以来各期形成的地层隆起,形成地层复杂的山地。从第三纪至第四纪期间所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大约距今4000万年,使山地间歇性进一步抬升,而形成地质历史悠久的山地。组成山地的岩石多为中生代侏罗纪砂岩、砂砾岩、砂页岩、粉砂岩和石英砂岩等。 K9-7cj4.7LY19P
霍山 Z5.20v6~20K6:6n
霍山位于田心镇,毗邻兴宁、五华,距龙川县城47公里,距河源市区146公里,方圆10公里,海拔550米,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属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以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闻名遐迩。为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当年的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霍山以它奇特的山形,清幽的岩宇,悠久历史而著名。山里三组峰峦组成一个体,傍无延缘,气势磅礴,奇峰突起,峭石峥嵘,百态千姿,景色秀丽。山上泉水清洌甘甜,久旱不竭。东峰之下,一湖环山,湖光山色,美尽粤东,全山计有二十七岩、四十八峰、十一泉池、八大洞府等名胜古迹。诸胜中尤以"霍山十景"为最。这十景是:船头观日、玉麟玩月、酒瓮凌云、雄师吼龙、横岩傲雾、一线曙光、砻盂接佛、七井仙泉、沙僧拜寿、铁拐挑葫芦 。 u,.5uN5:1ip1.2r
地方特产
老隆镇牛筋糕 X7;7Uf3=5hm9~8r
老隆镇牛筋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但已经不能尝到其正宗的味道,可喻为龙川第一大特产。 V,!,rw1~5rd2-,W
茶树菇 o4!4uY8?7Ui2=2I
河源龙川盛产茶树菇。茶树菇又名茶新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茶树菇隶属真菌门,又名柱状田头菇、杨树菇、茶薪菇、柱状环锈伞、柳松茸等,原为江西黎川境内的西域乡、东堡乡等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蕈菌。数量极少,主要要分布在江西、福建、云南等地。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物质)和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与抗癌多糖,其药用保健疗效高于其他食用菌。用作主菜、调味均佳;且有滋阳壮阴、美容保健之功效,对肾虚、尿频、水肿、风湿有独特疗效,对抗癌、降压、防衰、小儿低热、尿床有较理想的辅助治疗功能,民间称之为“神菇”。 U34Aw4=2OV9?,w
龙川柿饼 s4=4tJ8+6pt9.7W
柿子属木本科植物,一般经枝植后3--5年便可产柿。柿饼是青柿子经削皮、脱水、脱涩、以传统日晒加工法与新式机器烘干法配合制成的新鲜柿饼、柿干,不但保存柿子的原有营养成分,且风味更佳,用于冷冻方式保存,可保存一年。柿饼、柿干富含果糖、葡萄糖、天然有机绪、锰、钙、维生素等天然营养食品,是选择养生食品的不错选择。每年九月霜降前后,柿子便可成熟。柿饼的制作,将成熟的柿子摘下,刨去皮,晒干、制成柿饼,后用竹篓装上禾秆,放进柿饼,渗些酶种,再用禾秆封捆好,半月以后每个柿饼如涂上一层白粉末一样,俗称“柿霜”。柿子肉脆味甘甜。将摘下的柿子用盐水或石灰水浸周许,便可吃,谓之“盐味柿”、“石灰柿”。 k73ge3-1Oq1-2U
桂林茶 g2,EB6.5S07=3U
桂林茶是在海拔1170米绿色环境里生长,位于龙川大帽山下,是粤东北区一大名茶。桂林茶茶色清澈淡绿,香味浓郁、有抗氧化、清凉解毒、防脂、抗癌、抗衰老等功能。茶叶中含多酸类、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物质等各种成分。 u2-8YU2-7TQ1-10
著名人物
赵佗,河北正定人,南越国创建者、南越武王。为首任龙川县令,曾于龙川筑佗城。 E2:7uD9:5Mt5;4p
吴潜,安徽人,南宋中晚期名臣,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晚年遭排挤,谪建昌军,徙循州(治今龙川佗城)。 j2:4gm5!9Cv3:4L
冯云山,太平天国名将,原籍龙川县石灰窑村 。官封南王,七千岁。 p7~9yy,+5bp6.2F
黄克(1905年—1928年),字新发,别号新强,龙川佗城人,中共早期党员。曾率东江工农革命军攻占鹤市。曾为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H3~7kw7~4dq3.7D
邬保良,广东龙川人,曾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理科季刊》总及中国化学会《化学》等职。1949年至1952年间,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 O57MI6=4XB1~3R
萧殷(1915-1983)原名郑文生,笔名萧英。作家,文学评论家,龙川县人。曾任《新华日报》编委、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石家庄日报》副总编辑。 I48GK3:8Ow7~1o
黄麟书,广东龙川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国民党广东省委常委、中央监察委员、中央考试委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风纪迅察团中将委员等职。 I75XJ6!3zt2~4O
巫漪丽(1931年—2019年4月20日),祖籍河源龙川,美籍华人钢琴演奏者,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中国钢琴启蒙人之一。 S3:9sQ9:6Ng8-9b
张百如,1954年7月生,广东龙川人,曾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 a6:9Wx8.9vS4=30
荣誉称号
2019年0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同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L5+1Si4-1zH7.8z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同年8月,入选“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 s3?2zz8.,Uv1~5O
网站简介
广东龙川政府门户网站于2005年10月开通,由龙川县人民政府主办,龙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R6?5rs5;7os7+4p
广东龙川政府门户网站以宣传龙川、构架桥梁、信息服务、资源共享、辅助管理、支持决策为宗旨,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展示龙川形象,发布各类政务信息,提供网上服务和引导公众参与为主要任务,是龙川县人民政府信息发布的主阵地、为民服务的主窗口、政民互动的主平台。目前设置了“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民互动”、“魅力龙川”、“网站导航”五个一级栏目。 c5-2au2-4yj2;7E
我们真诚希望广大网民通过广东龙川政府门户网站了解龙川情况、获取政府信息、享受政务服务、开展互动交流,并欢迎广大网民对本网站建设和管理积极献计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S4=5FC,+7aV6!6C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