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简介
一、 历史概况 n,:,aQ,=8sY5.6N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我校雄厚的电子信息学科为基础,聚焦生物医学与电子信息深度融合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分子影像、神经影像、生物医学大数据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1990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获准试办的硕士点之一;1995年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开始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2006年我校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田捷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为了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健康发展,2009年在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N9-,Xv,:4yK8?6s
二、 人员构成 L1~9fz2=8SB5.4m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师55人,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博导15人、硕导31人,博士化率达100%,有海外交流经历教师占比41%。 i8;3wq3+5tN76p
近年来引进包括讲座教授4人,企业导师5人,兼职教授6人等外聘教师30余人。 T9.6O06!,Dj,~8N
在校学生559人,其中本科生273人;硕士研究生240人,博士研究生46人。 w9.5DP7.2n01=7q
三、 人才队伍建设 K8!1BK2:1Ro2:5h
学院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1人,陕西省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人才”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 G1.,WQ9~,AJ7:4a
四、 学科建设 f57OI5?,r07~5I
学院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和“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 z5~8Wy6=4ep4+8J
学院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分设四个学科方向,生物医学成像、分子影像、神经工程、医学大数据。 V5+2Vp5+,Uj7=8L
2020年,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 o9:9Hp1;1vA2+3J
五、人才培养 H3.1lI1=4sl2:2M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在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创新改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1年获批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13年入选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3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成功申报省级教学团队。 z2:3oG4.8mO8.2G
学院现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省级双创实践教育基地和校级双创中心;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陕西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v9+8hJ,-5kw7.2X
学院依托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和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与西安的2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科研和学科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整合优势力量长期持续攻关,健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努力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转化,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 p76xm4=6Zx6.,q
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项目制、导师制和校企联合培养三级体系,打造以竞赛为驱动的双创实践活动平台,培育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依托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应用转化,拓展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奖学金评定等管理实践发挥能力培养的指挥棒作用,加强对学生创新素养的认可,逐步形成了崇尚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氛围。学院先后建成2个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了3个示范性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发起4届陕西“生命科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并在2017年承办了全校星火杯大赛。学院本科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25项,省级竞赛奖励49项;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 l1?5xp4:2dd2!,C
六、科学研究 o5=,OT6.6fh9+6d
近五年,学院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到款经费6000万余元。2009年建院至今,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在内的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中科院I区占比超过10%,率先实现学校在 PNAS和Nature子刊零的突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x6!8CS3?1pn4+7X
七、省部级平台 g5?1Hw4:8IH8.8e
学院建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生物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双创实践教育基地。 j4!5kg,:6uD,=4S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G楼421办公室 D6;9QD5=,k01:8x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