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

锁定
乐都区是青海省海东市政府所在地,于1969年5月12日建制,区政府位于海东街道。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中游南北两侧,西与海东市平安区相邻,东与民和县毗连,南接化隆县以青沙山为界,北与互助县隔河相望,西距省会西宁市63公里,东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168公里。 全区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111个行政村,7个社区。2011年底人口36.02万,共有藏、羌、土、汉、回等15个民族,汉族占大多数。
网站指数
2021-2-25 23:32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1-5-25 13:53
最近更新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网站详情

海东市乐都区简介

乐都区是青海省海东市政府所在地,于1969年5月12日建制,区政府位于海东街道。 F8;4MM8!1KV5+,e

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中游南北两侧,西与海东市平安区相邻,东与民和县毗连,南接化隆县以青沙山为界,北与互助县隔河相望,西距省会西宁市63公里,东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168公里。 k9;6gn6?2wm3+1p

全区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111个行政村,7个社区。2011年底人口36.02万,共有藏、羌、土、汉、回等15个民族,汉族占大多数。 I1;1ll,.4JY99d

历史沿革

乐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根据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证明,距今4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 h73GI4?5Vp4:7R

秦汉以前,乐都属羌戎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军进入湟水流域,乐都地区归入汉朝版图。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破羌县,属金城郡。 n1+4JI3-9p053P

南北朝时南凉主立国,定都乐都。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改乐都郡为鄯州,移西都县于乐都。 v,.8xk6.2XM35V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西都县为湟水县,隶属鄯州。 L1;9GC65WG5?3Z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置鄯州都督府,督领鄯、河、兰、廓四州军政事务。开元二年(714年),唐置陇右节度使于鄯州,辖治陇右12州,使乐都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m9-1kE,+6YX8!7f

宋时称邈川、湟州、乐州。 y3.4wT6-,yd3?50

元时,乐都属西宁州。 R4:2vY2?,jG7-7Z

明代先后设碾伯卫、西宁卫碾伯右千户所,清雍正三年改为碾伯县。 y3!2LF9;7pJ,;6S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改碾伯县为乐都县,隶属青海省。 R1~5Hc3+2oF7=6j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乐都县。1979年6月9日划海东专区,县府驻碾伯镇古城大街。 G4~5Fg7+8nz7~8V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雨润乡、寿乐乡、高店乡和洪水乡;分别设立雨润镇、寿乐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土官口村)、高店镇和洪水镇。2001年末,乐都县辖8个镇、12个乡、3个民族乡,8个居委会、369个行政村。2002年11月16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2]97号文批复同意将桃红营乡并入蒲台乡。 I83XC5~,db89P

2005年,乐都县辖8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碾伯镇、岗沟镇、高庙镇、瞿昙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寿乐镇、下营藏族乡、城台乡、峰堆乡、达拉土族乡、共和乡、亲仁乡、引胜乡、中岭乡、李家乡、芦化乡、马营乡、马厂乡、中坝藏族乡、蒲台乡。 p,~4kP8-6ZA,?6v

2006年8月,撤销岗沟镇,并入碾伯镇(镇政府迁至原岗沟镇驻地);撤销亲仁乡,并入瞿昙镇;撤销引胜乡,并入寿乐镇。调整后,全县辖7个镇、12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S9~3en9:9Am4!3B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乐都县常住总人口260184人,其中:碾伯镇75934人,雨润镇14515人,寿乐镇22227人,高庙镇23398人,洪水镇16095人,高店镇8388人,瞿昌镇18601人,共和乡7473人,中岭乡5823人,李家乡8132人,下营藏族乡3635人,芦化乡7516人,马营乡10189人,马厂乡3699人,蒲台乡11803人,中坝藏族乡6689人,峰堆乡5102人,城台乡3656人,达拉土族乡7309人。 v4+,QB,=2Sp7;7p

2013年2月8日,国务院(国函[2013]23号)批复同意撤销海东地区和乐都县,设立地级海东市。海东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乐都区海东大道10号。海东市设立乐都区,以原乐都县的行政区域为乐都区的行政区域。乐都区人民政府驻碾伯镇古城大街50号。 V9;6mY8~5dj3-2G

2020年4月,乐都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 P8?8rZ7+2uO7-5p

行政区划

全区辖1街道7镇12乡,354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其中川水地区有高庙镇、碾伯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5个镇和海东街道;北山地区有寿乐镇、达拉土族乡、共和乡、中岭乡、李家乡、马营乡、芦花乡、马厂乡8个乡(镇);南山地区有瞿昙镇、中坝藏族乡、下营藏族乡、蒲台乡、峰堆乡、城台乡6个乡(镇)。 x8+,qp3=7it7:,j

碾伯镇 R87Ow2-6Fx52S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海东市中心。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区境中部,湟水河北岸。人口6万,面积177平方公里。辖西岗、陶马家、水磨湾、七里店、马家台、李家、熊沈家、下教场、上教场、东岗、贾湾、土桥、汤官营、晁家、赵家庄、谢家崖湾、高家庄、九哈家、北门一、北门二、下寨、上寨、八家、徐家沙沟、下李家、杨家门、东门巷、东关、河门街、城中、西门、邓家庄、河湾、前庄、后庄、东庄、后营、黄家、王家、苏家、八里桥、沙坝村委会和城中、东关、西门、东门巷、柴油机厂5个居委会。民国初属附城,1931年建本城镇,1945年改称碾伯镇,1958年成立碾伯公社,1984年复设碾伯镇。地处湟水谷地平原和北侧丘陵、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建筑、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种植为主,市场活跃,经济发达。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横穿全境。境内有建于明代的西来寺、关地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B56XR,!,Op3!,0

高庙镇 w7!5qL,-2Vh6.2F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2.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土族等。面积130.2平方公里。辖西村、东村、郎家、老鸦、晁马家、白崖子、蒲家墩、旱地湾、下沟、长里、柳湾、段堡子、新盛、大路、李家口、保家、田蒲家、寺磨庄、新庄、扎门、脑庄21个村委会。民国初置高庙镇,1950年仍设高庙镇,1958年成立高庙公社,1984年复设高庙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和北侧的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建材、运输及第三产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盛产闻名省内外的沙果、花椒、苹果等。 k7;2yN1!2aA4+3q

瞿昙镇 h3=2Oe85ja9!6q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驻地21公里。人口2.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308平方公里。中心,隆国、韩家、晁家窑庄、周家大庄、口子、红庄、盛家庄、中庄、阳坡、阴坡、车路、大石滩、大树庄、脑庄、祁家山、杨家河口、段家庄、魏家河口、晁家、河湾、新联、台沿、石坡沟、浪上、浪下、角营、朵巴营、官隆湾、龙占沟、斜上、斜下、斜中、斜沟门、磨台、徐家台、河西村委会。民国时置瞿昙乡,1950年沿旧制设瞿昙乡,1958年成立瞿昙公社,1984年复设瞿昙乡,1998年设瞿昙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蕴藏、黄铁石、铭铁、石棉等矿产资源。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自然林,草山宽阔,产冬虫夏草、黄芪等药材。通区乡公路,交通便利。建于明代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仿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为理想的旅游胜地。 I3?1oK7;3km,!3z

雨润镇 X1~9DJ2;4Kd2=,i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区府驻地10公里,驻地汉庄村。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土、藏族等。面积125.3平方公里。辖汉庄、大地湾、下杏园、上杏园、羊圈、迭尔沟、红坡、刘家、荒滩、深沟10个村委会。民国时置雨润乡,1950年沿旧制设雨润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雨润公社,1984年复设雨润乡,2001年设雨润镇。地处湟水谷地。矿藏有石膏、大理石。产业以加工、运输、建材等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果类种植为主。大蒜质高味好,享有盛名。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境内汉庄村瓦窑嘴墓地属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l4=4jI1!4Jt9=9g

寿乐镇 n2?9aJ3?9eK6?8X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0公里。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496平方公里。辖新堡子、熊家湾、王家庄、杨家山、杨家岗、上李家、龙沟门、龙沟寺、祁家山、窑庄、薛家庄、薛青、李家台、赵家寺、赵家湾、上衙门、仓家峡、仓岭顶、马家湾、土官口、王佛寺、陈家堡、仓岭沟、羊官沟、土官沟、联合、尕扎、昂麻、牧场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寿乐乡,1958年并入碾伯公社,1961年分设寿乐公社,1984年复设寿乐乡。2001年设寿乐镇,2007年将引胜乡并入寿乐镇。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劳务输出及第三产业为主。 E3:,Hx2:5sm1~7z

高店镇 e5,rO72ab2?4C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区主要产粮区。位于区境西端,距区府驻地18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回、藏族等。面积70平方公里。辖东门、西街、峡口、大峡、河滩、湾子、河滩寨、俞家、柳树湾、下杨家、上杨家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复兴乡,1950年沿旧制设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高店公社,1984年复设高店乡,2001年设高店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丘陵。矿藏有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产业以运输、商贸、采矿业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各种蔬菜、苹果、红蒜等。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k9=1dO6.8Kz6?1A

马厂乡 t8!,Mh6-,zM3?6u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驻地48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面积90.2平方公里。辖马厂、八旦、泉儿湾、小岭子、保家湾、孟家弯、那家庄、干沟滩、白石头、岔沟、毛烟墩11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冰沟乡,1952年设马厂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厂公社,1984年复设马厂乡。地处湟水谷地北岸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马铃薯产量高、品味好,在全县享有盛名。花椒种植为该乡一大名优经济作物。区乡公路畅通。 X5;8m04~4Lv4-8e

马营乡 p,:6bv2=7Jc2;2Y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区府驻地40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马莲沟、康巴、白崖坪、墩湾、胜利、卡拉、连丰、垭豁、龙庆、姜洞、上浪卡、古城、北坪、昆仑、龙王岗、湾塘、脑庄、八架山18个村委会和一个乡办牧场。始建于民国初,1950年沿旧制设马营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有少量林业、畜牧业。区乡公路畅通。 d5!7mL3;1ER5.8e

中坝藏族乡 a7+3qQ95ER6.1c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驻地34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32%。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中坝庄、洒口、交头、嘛呢台、牙昂、红庄沟、确实湾、大湾、何家山、泉脑、山丹坡、四庄、柏杨沟、洪三14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归化乡,解放初仍设归化乡,1952年改为中坝乡,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中坝公社,1984年改建中坝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矿产有滑石粉、石膏等。产业以开采、商贸、运输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天然森林,生长云杉、杨、桦等,林中央宋寺,风光秀丽,建筑奇特,是理想的旅游区。区乡公路畅通。 o8;9jX,=6LM9?1o

中岭乡 b3?4rM1?3bY1!1z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区油菜籽主要产区之一。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1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72.6平方公里。辖业善洼、大水泉、梅家洼、上岭、平坦、甘沟脑、泉沟、铲铲洼、平顶、吴家洼、草场、马家洼、中岭庄、牧场14个村委会。1932年建中岭乡,1950年沿旧制设中岭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分设中岭公社,1984年复设中岭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加工、运输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少量牧业。区乡公路畅通。 i2=2eS2?50T,!8V

达拉土族乡 h,:8OE3!4Fl8?,F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驻地31公里。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3%。面积162.1平方公里。辖袁家台、长沟、黑沟顶、滚子洼、前半沟、杜家洼、红沟、马圈沟、烂泥滩、白崖坡、宁过、马趟、春洒、白草台、王家滩、达拉滩、麻洞、拉卡、泉洼、干沟山、大庄子、扎什加、李家昂23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同化乡,1950年沿旧制设达拉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达拉公社,1984年成立达拉土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及采矿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建有容量35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区乡公路畅通。 G6!4bA5;4hT69t

李家乡 g3;7pt7+,kd7:4B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区府驻地34公里。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烂泥沟、双坪、合尔红、马圈、西马营、东马营、陈家磨、滚茶海、大洼、干沟岭、民族、交界湾、尕泉湾、山庄、阿塔岭、和尔寺、丹科尔17个村委会。民国初属长里堡,1950年沿旧制设李家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年分设李家公社,1984年复设李家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林业、畜牧业。境内建有蓄水254万立方米的大帐房水库。 s9+,vC1?8Ri2=5r

共和乡 d,=,Kd1!,Yw1+7s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113.2平方公里。辖联星、许家寨、高营、大庄、拉科、马厂、上桦林、拉日、虎林、童家、克什家、磨石沟、洒龙、书卜、嘛业磨、祁家堡1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努木乡,1952年改称共和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共和公社,1984年复设共和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丘陵。产业以加工,运输、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境内建有蓄水20万立方米的桦林水库。通区乡公路。 R7.4OW9-5IQ7,k

城台乡 e93zg7-4GV8-3H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30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104.5平方公里。辖拉甘邑、山城、坝口、城子、台子、升地湾、河东、小沟、衙门庄、上新庄、滩、下台、许家口子、上菲菜沟、下菲菜沟17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模范乡,1950年沿旧制设城台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城台公社,1984年复设城台乡。还牧养牛、羊、马等。区乡公路畅通。 o9?3DU8+1ZO2+1A

洪水镇 w3!4NG6!1UQ9~9p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东南部,湟水河南岸,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面积169平方公里。辖店子、双一、双二、高家湾、河西、上窑洞、阿西、阿东、马趟子、下街、马家营、李家壕、上王家、下王家、吴家庄、袁家庄、大寨子、石岭子、下沈家、洪水坪、姜湾2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洪水乡,1950沿旧制设洪水乡,1958年成立洪水公社,1984年复设洪水乡,2001年设洪水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滩地、沟谷地、山地。矿藏有高品位的石灰石矿。产业以运输、采矿等为主。白灰、纸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甘青公路、青藏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S2!4Fj,;3qu2;3D

芦花乡 o8=,j02+8IE,+7L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东及北部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区府驻地45公里。人口1.1万,以汉族为,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119.8平方公里。辖寺院、三条沟、西坡、冯洼、九架山、朵家湾、查干、东岭、十字、牙合、营盘湾、王家湾、城背后、转花湾、本康岭15个村委会及乡办牧场。民国初置芦花乡,1950年属冰沟乡,1952年设芦花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芦花公社,1984年复设芦花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牧业以牧养牛、羊、马等为主。区乡公路畅通。境内有旅游观赏的冰沟奇峰和旧寺掌等自然景观。 q4;5YH,;5Fw28a

峰堆乡 X2~7GD2!2ea1~8U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22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面积81.7平方公里。辖上营、联村、李庄、红沟门、熊家、刘家寺、下阳洼、上阳洼、上一、上二、下帐房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敦厚乡,1950年沿旧制设峰堆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峰堆公社,1984年复设峰堆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产大红蒜,质优味好,享有盛名。境内建有库容量为55万立方米的黄河滩水库。区公路畅通。 l8-3Iq,!8qd7!9u

蒲台乡 y74us29ou9?8D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驻地18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藏族等。面积189平方公里。辖头庄、桦庄、中岭、上岭、郭家、西沟庄、严家山、黑窑洞、山桃、大麦沟、尹家、下半沟、新庄湾、千户台、赵家庄、李家台、辛家庄、地洼、赵宝湾、范家坪、侯白家、雷盛家、赵家坪、羊起台、东台、圈窝、小干沟、寺沟脑28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双堡乡,1950年属中坝乡,1952设蒲台乡,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蒲台公社,1984年复设蒲台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区乡公路畅通。 s51Lt3~1hf62N

下营藏族乡 l1!8Em9?7QR,?2E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32公里。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8%。面积98.1平方公里,辖下营、尕庄、上营、坑坑、白土庄、卡子门、杨家庄、上祝家、杨家堡子、下祝家、茶龙、塔春12个村委会。民国初属归德堡,后称维新乡、平等乡,1950年沿旧制设茶龙乡,1956年划归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3年分设下营公社,1984年改称下营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区乡公路畅通。 k2?7kA,~,yF5;7s

地理环境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西连青海省西宁市中心城区,南与化隆县为邻,北与互助县相望。南北长33.6千米,东西宽23千米,总面积3050平方千米。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湟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L2-30g3.5ci1:3e

自然资源

乐都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0余种,非金属中,石英石地质储量达10多亿吨,白云石储量4900万吨,石膏储量8000余万吨,大理石工业储量5000余万吨。其外,中坝玉、滑石、蛇纹石、陶粒粘土、石墨、红柱石等也有相当储量。金属矿中,黄金(砂金)、铁、铜、铬、铅、锌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境内水资源充沛,水能蕴藏量达2万kw,开发潜力很大。 h6,nR9?,QF3=,B

全区有耕地面积368577亩。其中:水浇地108229亩;浅山地156390亩;脑山地103958亩。 N2;8cr8:8rm6-,s

人口民族

第六次人口普查,乐都区总人口26.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99万人,农村人口9.02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23.1万人,还有藏、土、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9万人;劳动力17.24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3.54万人)。 L1+4DH,?4ZN4?3d

交通

兰青铁路、兰新高铁、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穿境区乡公路畅通,区府驻地距西宁机场40公里。 S1~4Ne9?7Ao2~,P

经济

农业、工业、乡镇企业等已成为乐都区国民经济的支柱。2013年全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35.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6.8%。2013年,区内人均生产总值12189元,比2012年增长2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58亿元,比2012年增长6.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92亿元,比2012年增长4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81亿元,比2012年增长6.0%。一、二、三产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31%、75.12%、18.57%,三次产业结构为21.4:33.8:44.8。 05;8JP4~4FW1:4p

第一产业 Z7=2jf9-,fy4?7B

乐都是青海的农业区之一,2007年底,全县有耕地24572公顷,截至2013年底,耕地面积达到25100公顷。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72680.5万元。其中:粮、油总产量分别达到60802吨和5927吨。乐都县是青海省东部地区农业生产大县,并有“蔬菜瓜果之乡”的美称。全县盛产小麦、青稞、豌豆、洋芋、蚕豆和油籽,并盛产苹果、花檎、软儿梨、桃、杏、核桃、葡萄。蔬菜生产已形成产业优势,是青海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开发“绿色食品”的潜力很大。2013年,全县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3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结合百万株大樱桃和百万株花椒生产基地建设,通过项目支持、财政补贴、群众自筹等方式栽植大樱桃10.8万株,完成育苗15亩;栽植花椒20万株。新建日光节能温室4021栋,蔬菜温棚累计达到3.6万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3.49万亩(复种4.91万亩),逐步形成了“蔬菜、洋芋”两大主导产业和地膜洋芋、乐都紫皮大蒜、乐都长辣椒三大优势品牌,以蔬菜生产为主的特色农业初具规模,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F9~,RH8+8Ul6.6p

第二产业 r,:,iq8+1iP8+8Y

以轻工业为主,2013年,工业总产值(现价)达到120968万元,同比增35.53%,已建立包括轻工机械、建筑建材、冶炼制造、粮油加工、白酒酿造、塑料制品、文化用品、服装鞋帽、日用五金、印刷、家具、地毯加工等十多个行业,产品达200余种。 j99JU,;5yM4?6G

乡镇企业。到2013年底,全区乡镇企业已发展到3600多个,总产值(现价)118531万元,主要行业有轧钢、建筑、建材、冶炼、采矿、藏毯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商业、饮食服务等。 t8;1cc6!3Nz17J

民俗文化

竹马 w,+3Jy4:7ws7!1Y

《竹马》舞蹈是流传在乐都区碾伯北门村的一个传统民间舞蹈。据村里老人讲,一百多年前,山西的商人来乐都区经商时传给碾伯北门村社火队的。《竹马》灯大部扎制的是珍禽异兽,骑士古装,多以神话和《封神演义》中的故事而排演的舞蹈,白天和晚上演出两场,内容相同,每天换演一个故事,为了吉祥太平,全村平安,每年的第一场演出“姜子牙金台拜将”。《竹马》是由十六个十二岁左右的男孩扮演,共十二种动物,有“豹子、独角兽、孔雀、麒麟、四不像、仙鹤、骆驼、老虎、牛、狮子、梅花鹿、马,其中青牛、黄牛各一头,狮子两头,梅花鹿两头,红马、白马各一匹”。在变成两排队形时一排由麒麟领头,仙鹤排尾,另一排狮子领头,孔雀排尾。把制作好的动物架系在舞蹈者的腰间,整个节目没有舞蹈动作,只脚下两脚后跟抬起随着鼓点小碎步向前行走。《竹马》的演出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六日,地点在广场、街头。该节目尤其在夜间观赏,因每个动物胸、腹点有两支蜡烛,相似点点繁星,场面壮观,其景令人难忘。《竹马》舞蹈的演出目的是庆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以求太平吉利。 q1=9mh,!3sE3~7q

社火 y,+7WI8-6EX3+6W

据文字记载,社,既土地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神。火,是人们煮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类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神物加以崇拜。并形成祭“社”与“火”的风俗。如今的社火,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来。乐都高庙的民间社火在原有的基础上吸纳了外地优美的民间社火节目或优美的唱词和舞蹈动作,提高了社火的质量。乐都的汉族大都是历代从内地迁徙而来的,也把内地传统的社火带到了青海,同时又吸引了兄弟民族特别是藏族舞蹈剧的传统,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火节目。从正月初八开始,社火就闹开了。乐都高庙社火的名目很多,什么耍龙、舞狮、花鼓、太平鼓、八大光棍、拉花姐、秧歌,极具高庙社火特色的有高跷和亭子。高庙的高跷比一般地方的高,它是由两根笔直的松木椽子制成,紧韧轻巧,一般高7-8尺,最高的达1.2丈。亭子,也称“高台”,或称“铁蕊子”,是整个社火的最后一个节目。亭子制作,由一根长5米,直径3公分的铁杆,弯曲成形,合理布局演员位置,取得重心平衡。高庙亭子,经几代艺人的精心设计和相传,亭子造型多变,构图精美,艺术风格独特,成为艺苑中的一支奇葩,深受各族观众的赞美和好评。乐都高庙社火的乐器也在传统的二胡、板胡、三弦、竹笛演奏基础上,增加了手风琴、小提琴、大提亲、电子琴等西洋乐器。早在五六十年代,高庙人演社火就已用上了手风琴、小提琴这些洋玩艺儿。 H11yx3=5Sy,?6S

花儿会 P4~1Yc1=8mO7+30

乐都区“花儿会”历史悠久,自清道光年间瞿昙寺庙会开始,到清末民初逐渐发展成一定规模的“花儿会”。新中国成立后,“花儿会”迎来了鼎盛时期,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瞿昙寺等地“花儿会”以其参加人数多、庙会规模大而享誉西北,一批民间“花儿”歌手从这里走向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花儿会”举办地瞿昙镇199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乡”,199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花儿)之乡”。瞿昙寺“花儿会”源自庙会,群众自发参加,既有浓厚的庙会色彩。历经百余年的演变,如今成为乐都区规模最大的物资、文化交流会之一。“花儿会”演唱分舞台演唱和群众自发演唱两大类,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联唱等。“花儿会”以碾伯令(也叫直令)为主,还有红牡丹令、河州令、下四川令、水红花令、尕马令等数十种,其曲调或高亢激昂,或婉转悠扬,或悲哀忧伤。它最善美表达爱情,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风格。 W5~6eV1;1bU2~60

火把节 A5!6Dy,?5Hn8+,p

乐都火把节历史悠久,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据火把节的组织者之一的马福海老人讲,马家营村的火把节自明朝洪武年间就已开始。据说当时这里流行瘟疫,点火把可以消除瘟疫,驱出死神,祈求吉祥平安。也有一种说法,遇到战乱或土匪袭击等突发性事件,守护者点火鸣号,乡民们闻讯进入大山深处避难。久而久之,烽火示警成为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到今天变成全村人参加的一项文体娱乐活动。火把节已成为人们业余的一项综合性文体娱乐活动,每当举办火把节的这天,白天村里耍社火,扭秧歌,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点亮灯笼,正式点火把,放焰火,跳锅庄。夜幕降临时,事先选好的山头上,几十个火把一起点亮,人们几个人一组轮流扛着火把向山下指定的地方奔跑,火把如游动的火龙,蜿蜒而下,蔚为壮观,附近几千名群众前来观看,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K3.4Nc6~,Mx5~3x

灯皮影戏 m8;4fu,-,gf9~8r

青海灯影唱腔中,板腔部分的伴奏乐器,习惯上用四胡、三弦、笛子三件。唱腔中过门的长短,一般不太严格,一次过门奏完,如果演员没有接着唱,可再反复,演员起唱也较自由,可在过门结束处开口,也可在某一句结束时起唱,甚至也可在某一个乐句中间插唱。青海灯影戏,是流行在我省东部农业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活动广泛,深受群众欢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青海灯影戏的音乐,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独特风格的唱腔和曲牌。灯影戏班的组织比较简单,一般由五人组成,其中演员一人(俗称把式),乐队四人(俗称后台)。其乐器有弦乐、击乐、管乐三类。弦乐器有小鼓三弦、四胡;打击乐器有小战鼓、大窝子干股(暴鼓)、大钩锣、小锣、铲子、铰子、梆子、盏儿(碰铃);管乐有曲笛、唢呐、二码子(长杆喇叭)。上述三类乐器分别由四名乐手所司,每人至少司三四件。与演员平列坐在前面的称上手,司小战鼓、干股、小锣、三弦;坐在演员后面的称中手(也叫空场),司四胡、唢呐、二码子;和中手平列而做的称下手,司钩锣、铲子、曲笛;其余一人则敲梆子、铰子、盏儿,还兼做演员的助手。凡上、中、下手所司都会者,叫“全手”或“满台转”。青海的灯影属于板腔体。它的板式唱腔大体上分为紧板、慢板、散板三类。在这三类唱腔中,紧板唱腔是基本唱腔,其余两类是辅助性质的。紧板有阴腔、阳腔两个唱腔,它们在整个唱腔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的演唱速度很快,节奏鲜明,加上每拍一下的梆子声,构成了青海灯影唱腔的主要特点。 U1.7iE91cG85s

九曲黄河灯 O5=8cD6-4Kr88n

灯城栽高杆16个,每个高杆都挂高灯一盏,并按五方不同的方位分别悬挂不同色彩的神幡一幅。该灯会每三年举办两次,俗称“三年两头”,点灯会期三天,从农历正月十四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每晚七点点灯,约11点结束,整个黄河灯城犹如一片灯海,流光溢彩、璀璨夺目、情若仙景。届时七里店地区各农户家中的高灯、门灯及城灯融为一体,相映成辉,光照数里。每逢灯会,十里八乡的群众身着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赐福观外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有的进入灯阵祈福求祷,有的欣赏各种民间艺术,有的观看科普展览,有的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呈现出一派节日的祥和气象。平均每日(夜)人员流量达1万多人次。乐都区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是青海省一朵艳丽的民间艺术奇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为群众自己创办的灯会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灯会集中展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青海乐都“文化区”的文化底蕴。灯会的举办为活跃本地的春节文化活动,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经济交流对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2.9Px3;5Ol3~6m

南山射箭 N8=9Zz7?5eX9~1r

乐都南山地区民族射箭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射箭是一项重要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乐都南山下营、中坝、瞿昙等乡镇每年都举行射箭活动。射箭活动不仅是藏族同胞的一项文体活动,而且汉族、回族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不但本乡村与村、社与社之间进行,而且与相邻的乡、区、地区举行民族射箭活动。乐都南山地区“射箭”活动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只要参与射箭活动,不分村民、不分民族,无论长幼都自发地组织起来。二是具有浓厚的随意性,不是强迫“箭手”参加射箭活动,而是完全自主,“箭手”是否参与射箭活动,是尊重本人的意愿自觉行动。三是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射箭本身是藏民族的一项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射箭自始至终,融入了藏民族浓厚的风俗习惯,后来汉,回等民族参与射箭活动,借鉴其活动方式,发挥本民族的自觉参与的有益活动。四是娱乐性,文化娱乐陶冶人的情操。当“射手”箭中靶,内心深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无论是射方或被射方全体“箭手”各具“冲刺”与“被冲刺”的两种心态,处于紧张、欢快、激荡的心情之中,不由自主地发出,一长、两短、三声为一节拍的吼声,完全沉在文化娱乐的欢乐之中。 S7+,xF2:4di7?1q

北山跑马 U4-9gC3=3bC5=2a

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乐都北山有跑马风俗的地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从附近乡镇赶来的群众云集山顶开阔处,争睹一年一度的北山跑马会盛况。相传,北山跑马会源自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路过乐都境内,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为答谢当地群众,在她的倡导下,举办了跑马大赛,后该习俗一直沿传至今,到清朝年间达到鼎盛。每逢农历六月中旬,当地群众会基于平坦的山顶,各族群众穿起节日的盛装,妇女们打扮得漂亮异常,小伙们精神抖擞。赛马活动首先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开始祭山神活动,拿出事先用炒面捏制的蛇、虎等吉祥动物的形象,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山神活动结束,开始进行赛马活动,骑手们骑着各自的高头大马,神气活现地站在起跑线上,随着令官的一声令下,骑手们吹着哨子,旋风般地向终点冲刺,获胜的头马披红挂彩,骑手们被大伙儿众星捧月般簇拥到主席台上领奖。赛马结束后,从各地云集而来的商贩开始了物资交流。 s1-7me6!3CI73Z

教育

截至2013年,全区有完全中学7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农业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区属医院2个,各乡、镇均有卫生院(所)。 V5?8SY5~10V4-4G

旅游景点

鲁班亭 O8~6Oe,.9qc5!1h

鲁班亭是县级重点文物保单位,始建于北魏时期。位于乐都城区东25公里处的老鸦峡西口,亭建在湟水中心的巨石柱上,称“中流砥柱”,为乐都区景观之一。远远看去,好像在湟水河上漂着一只画舫,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传说该亭是鲁班修建的,有故事说:很早以前老鸦峡口窄小,水势凶猛,水流不及,经常聚集在那里,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水患。有一日,鲁班来到那里,看到了峡口周围的百姓生活非常困难,就问那里的人们:“你们生活为啥这么困难?”百姓说:“我们这里三年两头闹水灾,使河水经常猛涨,淹了我们的田地造成的。”鲁班听后对大伙说:“你们不用着急,由我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鲁班拿出板斧,使出法力,在东边的山上劈出了一条又宽又大的口子,使聚集在那里的河水迅速流走了,又使出法力搬来一大石柱钉在了河中心,在上边修建了八卦亭,镇住了河水,从此,老鸦峡口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那里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至今在老鸦峡口北山上还留有鲁班生活用过的石缸和坐过的痕迹、南山上形似鲁班妻子站在那里看鲁班建亭的巨石。该亭在清道光年间进行了重修,并留有碑记(已遗失),巨石柱上镌刻“米颠拜否”四个大字,还隐约可辨,但何时何人作为,无据可考。八卦亭是1984年重建的。 q3.,ft6?3bX2-9f

清代陈晓晴咏亭云:石矾矗矗镇中流,上有空亭四面周。撼定洪涛归一线,不让河伯东西游。 i6-,xJ5-,QA5-4P

瞿昙寺 U6-4po19TQ9?5d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始建于明代初年,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距城区约21公里。这座规模宏大的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在明王朝扶持藏传佛教以统治藏区的政治背景下,由三罗喇嘛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创建的,明太祖朱元璋于次年以佛祖释迦牟尼的姓氏赐名为“瞿昙寺”,此后又经历永乐、洪熙、宣德各朝钦派太监及匠师扩建。寺院选建在雄浑而清幽的风水形胜之地,沿着南向偏东的轴线布局,背倚罗汉山,前临瞿昙河,面朝凤凰山,远可望雪山,同自然环境有机和谐地融成一体。寺院原围有土城,形势险固,可惜仅存残垣断壁;全寺现占地52亩,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组群划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三进院落,中院和后院周匝廊庑;沿着中轴线序列山门、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和隆国殿;两侧对称建有御碑亭、小钟楼、小鼓楼、配殿、香趣塔和大钟楼、大鼓楼等。其中,前区基本呈汉地佛寺“伽蓝七堂”格局。后区巍峨壮丽,冠于全寺的隆国殿,两翼有呈向上朝拱之势连缀抄手斜廊,还有造型端庄的大钟楼和大鼓楼对峙左右,则明显仿自明代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太和殿)和两翼抄手斜廊以及文楼(体仁阁)、武楼(弘义阁)的布局意象,堪称明清北京故宫的“活化石”。另外,主体建筑群东北,还有一组两进院的活佛住所即囊谦,为青海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瞿昙寺的汉式建筑风格十分典型,在类型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实际也是清代北京和承德等地大量兴建的汉式藏传佛教寺院的先声。其基本完好的建筑遗存,包括风水格局、廊院、抄手斜廊、建筑彩画、壁画、御碑等等,为古代艺术、文物和建筑史等研究留下了具有重要价值的众多珍贵实物资料,也成了为引人入胜的观光旅游胜地。 U,1aQ3=6Py1=9K

柳湾墓地 G54nb8.5bS8+5L

柳湾彩陶展厅柳湾,在乐都区城东15公里高庙镇东面的湟水河北岸,墓地坐落在村庄后面的半山白土坡上,占地面积为112500平方米,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公共墓地葬群,也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已挖掘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墓葬170多座,1974-1980年,青海省考古部门对该墓群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共发掘包括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墓葬1370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绿林石、海贝等文物37529件,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出土的彩塑裸体人像彩陶壶被誉为“稀世艺术珍品”,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该墓地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成立了青海省彩陶研究中心,修建了彩陶博物馆。每年前来参观、研究的考古工作者和游客络绎不绝。 A8;9Tv1+4of2:2L

西来寺 g5;3lX,~6JC1-5k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来寺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坐落在乐都区城区东关街。据说修寺中资金发生困难,眼看就要半途而废,施工主人们想再出远方化布施。晨起,在院中发现两骆驼,背负重囊,朝东而卧。邑人们认为是行脚驼峰,驼主会来赶走。迟至日中,未见驼主,始派人到处寻找,夜幕降临,未见赶走,于是有人解囊启袋,发现满是白银,约有九千余两。得此银后加快了进度,增建了殿堂。竣工后为寺命名时,人们以为如无西来之资,此寺难以完工,今能完工实乃西主资助之力。故定名“西来寺”。另一传说曰,有人在河边拾得一铜佛,为之建寺,特名为“西来寺”。西来寺建筑工程宏大,设计精细,全寺有山门,金刚殿、关圣殿、正中大殿、东廊房、土地祠、观音殿,占地面积约2100余平方米,殿宇布局合理,施工严谨,雕梁画栋,气势雄伟。从建筑上看仅次于曲坛寺,在泥塑上名冠全省,特别是正殿古佛莲台后的壁塑背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g1~7da6.4pF1;,l

水峡石佛 F3.6fI5+4Jf3~7W

水峡,在乐都区城区东北45公里的下水磨沟脑,石头佛矗立在两山之间,座西北向东南,高约100余公尺。基地有数十亩,佛山周围,悬崖绝壁,此峰直插青空,气势磅礴,势如天外飞来,远观如人坐,故称石佛。佛山脚下有悬崖,悬崖缝中渗水滴滴。游人撑一木杆,滴水顺杆流下,杆下端置一盛水器,可以得到清爽可口的甜水,传说这就是“石佛神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水峡喝“药水”日。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吸引着青、甘、宁、蒙古等地的善男信女,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放生舍施的鸡、羊、逸入荆丛,烧香礼佛的香烟、升冲霄汉,游山玩水者出没于苍山林海之间,或席地而坐,开怀畅饮,或于林荫深处切切私语,别有一份情趣。谷内摊贩云集,叫卖声此起彼落。平日幽静的峡谷,此时变成游人汇集的山场大会。 J8;9OT2:6fj53J

药草台寺 d3;2Bg2:,EQ6;3L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草台寺,藏语称“卓仓大寺·扎西当噶”,坐落在乐都区曲坛镇药草台村。距区城西南30公里,距曲坛镇9公里。明万历九年(1581年),三世达赖喇嘛与蒙古俺达汗在青海湖仰华寺相会后不久,到曲坛寺释法布经,他看到寺与村庄相邻,不利僧习法,建议另辟习法之所,寺院方面欣然接受,经过三十余年筹备,终于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建成习修法之地—扎西当噶。从此,扎西当噶成为曲坛寺的习经学院,全寺僧人均在扎西当噶修习法典,而曲坛寺逐渐演变为卓仓部落政教合一的管理机构。1958年,扎寺解体:法器、法物没收充公,少数亦流入民间,僧人全部还俗务农;1959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曾把曲坛寺、扎西当寺列为全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62年,寺院又短暂的开放,少数僧人重返寺院,香炉重新燃起,佛事活亦有起色。但是,“文革”倏起,扎西当噶寺被荡为废墟。1985年2月(藏历第十六绕琼木牛年二月十五日),乐都县人民政府批准扎西当噶寺重新开放。重建工作由八世夏尔·尕让噶居·洛桑晋美南嘉活佛亲自主持。1990年重建佛塔一室,三转五式经堂一座;1991年重修尕让活佛昂;1992年修弥勒佛殿,2000年三世活佛殿竣工;2001年修建了寺院大门。按规则举行了开光典礼,并邀请塔尔寺阿嘉、西纳等活佛前来参加隆重的开光典礼。恢复了正月十五“酥油花供灯会”和六月“毛兰姆祈愿大法会”。六月祈愿大会的主要内容为:初六念经祭鄂博,初七转香巴(即请弥勒佛绕寺院转郭拉),初八晒佛,初九跳牛(即跳舞)。 d3=2nB48xM2:3k

羊官寺 G1!3GR99jg1;9L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羊官寺,又名“寿乐寺”,藏语全称为“东霞扎西曲林”,意为“北山吉祥丛林”。位于乐都区寿乐镇羊官沟村。该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城区碾伯镇22公里。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永乐皇帝下敕谕一道,赐铜印一枚,蟒袍一套,象牙碗六对,珊瑚树两株,金佛四尊。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曾遭哈砸部劫掠。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由互助佑宁寺僧人根登罗哲搬到现址重新修建了这座寺院,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成显宗学院(讲经院),从而形成一座乐都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清廷赐名“福祥寺”,康熙皇帝赐“福寿”斗字金匾一桢。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资助修缮,并题“护国渡世”匾额一桢。寺院坐落在当地人称“凤凰三点头”山杯之中,寺前有潺潺流水,狮子拜佛的照山高峻入云,松桦参天,鹿麝共栖,后依林木丛生的上下拉伊,左依“黄色灵龟山”,佑旁“青龙扑满怀的清泉”。佛寺在50度陡的山梁上层层下建四大院三大殿,布局悬妙而错落有致。寺内存有唐卡、法器等大量的明代文物。羊官寺的属寺有龙沟寺、长嘴沟寺,香火部落有班塘族、阿拉族、大巴族、小巴族,总称为羊官寺三寺四族。过去化隆县尕若东寺和甘肃凉州的白塔寺也是柳家佛的管辖寺院。这个寺院的主要佛事活动有:正月观经、放茫茶、晒大佛、跳禅、诵经;四月、六月、七月、十月观经。文革期间,寺院除北楼之外全部被拆毁。直至1981年才开始重建寺院,1988年修建三转五式经堂,1989年修建拱檩悬牵大佛殿3间。1991年由寺管会主任保旦巴负责从四川买回108卷大经;同年栽树2万多株,大部分是杨树,亦有部分松树。1993年修尊神塔2座,大佛像一尊。1996年修拱檩悬牵的讲经院三间,内设讲经室。1997年修建一转三式本康两座,并从拉布楞寺运来塑就的八尊佛像供在经堂内。1999年在寺院下边修桥一座。2000年修柳家活佛昂大院,包括大门、左上方北(柳家活佛行宫)、西房(佛堂)、右下方膳房3间。到2002年底全寺共有房屋10间,其中僧舍72间,到2002年10月寺院共有僧人19人,含活佛一位、喇嘛4人(含僧官)、完德14人。该寺共用地面积125000平方米(含承包荒山500亩,森林800亩,人工造林25亩)。东至寺院照山峨博;西至寺院靠山拉依山路;南至下扎门;北至上扎门为界。 Z2,pg7!,k09~3Z

杨宗寺 U6+9rN9-3Zg,=7w

杨宗丹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央宗寺,藏语称“普拉央宗静房”。始建于唐朝,位于区城东南27公里处,在今乐都区中坝藏族乡乡政府所在地西南5公里的夏隆坚巴沟。央宗亦名班摩曲宗,意为山沟中险峻的神地。与尖扎县的阿琼南宗、兴海县的知嘎尔贝宗、平安县的夏哇日宗齐名。为“安多四宗”之一,是历史上藏传佛教僧人静修的著名地方。据《安多政教史》等史籍记载,吐蕃赞普朗达玛禁佛,著名僧人藏·饶赛、尤·格琼、玛尔·释加牟尼三人辗转来到普拉央宗躲灾修行。后来,武将出身的拉龙·华吉多杰暗杀朗达玛被后,也逃到普拉央宗躲灾修行。由于藏·饶·赛、尤·格琼、玛尔·释加牟尼三僧挽救了佛教,使佛教历经危难之后,又从青海藏区传到西藏,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后宏期。普拉央宗从这一点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名扬藏区。为藏、蒙、土人民崇敬。在藏传佛教后宏期,央宗名噪一时,成为在青海、甘肃、西藏、西康、云南、内蒙古等地广大藏族、土族、藏族群众朝拜、向往的佛教圣地。登上央宗寺的曲径只有一条。从中坝藏族乡政府的所在地出发,入古城沟,约一公里许,即至央宗山下。但见峭壁千仞,路断径绝,游客怏怏。仔细寻觅,靠右扎闸子沟则有小径通山。曲径蜿蜒于山杨灌丛之间,约行千米,方登山巅。南行里许,即达唐洞宋刹宝地。央宗寺周围都是红沙石山峰,边缘红崖陡峭,两侧山谷有清流从山上而下,山间多有茂密的森林被覆盖,期间混杂有多种灌木和名贵中药材、花卉、野果等。山林间还生活着一些种类不同的鸟类和其它动物,有些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央宗寺的主要景点有:央宗自然风景,唐朝圣僧修仙的胜乐洞、三贤洞、华吉多吉洞、光明天女洞等。它们虽经千百年的风剥雨刷,但旧貌依存。 H,.7aX3;6lo3;6i

石沟寺 c4+70I6:1uq9=2O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沟寺位于乐都区区城东偏南9公里处,在姜湾村南峡谷中,沟谷名“石沟”,故名石沟寺。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据清乾隆碾伯举人吴栻《石沟寺序》)。前后维修两次,第一次维修在乾隆甲午年间(1774年),第二次维修在民国21年(1932年),1984年村人又集资维修。据传,石沟寺原有韦陀殿、菩萨殿、百子宫、药王殿,还有初入山门的歇马殿。这些殿宇修在嶙峋山腰间,殿与殿以阶石相通,身临其境如履壁,仰望天空天如一线,俯视崖底石悬百丈。石沟寺初建与重建时都有一些神话传说,明万历年间初建时,据说有一牧羊人每天闻石壁中有人大呼“我要出来!我要出来!”牧羊人惊,回家述其状,主人告诉说“可答应”。次日至沟口复闻是音,牧羊人答应说:“你出来”。于是山崩地裂,飞沙走石,尘土蔽空。牧羊人大恐。急呼:“不要出来!不要出来!”霎时崩停声静,尘雾顿消,再看长沟,一石手伸出壁外。自此,附近村民每遇水旱灾害,吉凶祸福都到此处求卜。后在里人倡议下劈径叠级,于岩崖下建修庙宇。除山僧外,平时人迹罕至,因而荆棘丛生,鸟兽聚集,啼叫声、石落声、回音四鸣,经久不绝。吴栻在《序》中说:“余方倾耳以听,忽有大声发于石罅,如洪钟不绝,余不觉恐,山僧曰‘此山鸣也,山鸣而谷应之也’。” u5~7Xm4=5SW2=3x

武当山 S4+1fA7:2J07=7F

俗称老爷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雍熙甲申年,位于乐都区区城东北的引胜沟内,距区城10公里处的杨家岗村对面。武当山坐落在引胜河的东岸,山势陡峻,荆棘丛生,桦木、苍松挺拔,生长于陡坡岩壁上。山脚有温泉流注于引胜河中。南北两侧有曲径可攀登达到顶峰。山顶有无量殿、磨针宫、三清殿、观音殿、老爷殿(关羽殿),以及黑虎宫、山神土主、牛王、吕祖和百子宫、雷祖殿。夏秋季节清晨远望,山腰翠柏苍松,山头薄雾朝霞,道观殿宇在晨曦中时隐时现,时闻钟声四山呼应,登临其境,如入仙界,因而久负盛名。老爷山道观有不少民间传说。据传,杨家将杨满堂在寿乐黑城子(寿乐乡境内)平叛,战败退守老爷山,见山上有一道观,殿宇残破,上书:“磨针宫”。殿内“玄天上帝无量祖师”金身已损。于是拜而曰:“如使杨某旗开得胜,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再战果得胜,乃出资重修道德观。自引香火日盛。清同治年间,因屡遭兵火,旧殿被毁,民国初年经邑人捐资和道士化缘进行了修复。有道士8名,内有坤道3名,靠香资斋化度日。“十年动乱”中又被毁,1980年以后群众集资部分修复,但已非旧貌。 B8.6dw6-7ga1!3Z

历史名人

乐都区历史悠久,涌现出的历史人物较多。仅以乐都籍较为出名的人士为例,有明代世袭指挥佥事、保卫西宁阵亡的阿承印,明代副千户、随明成祖北征屡建战功的赵胜,有康熙皇帝亲自召见、授于襄阳总兵官职的祁伯豸,有参加近代同盟会、升任督署警卫营营长、与刘伯承元帅并肩作战的国民革命军先驱焦桐琴等军政社会界名人;有吴拭、谢善述、罗桑更登、李生香、吴邦振、罗桑香趣、孙克恭、张得荣、郭世清、段树性、祁国钰等文化、体育、教育界人士;有却吉尖参、裴全朝、裴尚朝、马河清、马正谦、贾玉珍、邹国泰、王长生、谢天卯、蒲生江、李春杰、潘发贤、杨茂林等名医、艺人和能工巧匠,等等。其他的还有北魏名臣、陇西王、冀州(今河北省)刺史,征南将军源贺,源贺是青海历史上在中原王朝历仕最高的著名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子孙多为朝廷显族;明代土司、将帅、第十一代东祁土司祁秉忠等。 t5+6WH9.1SU77E

获得荣誉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F9~1uE56bl,8n

2018年10月,获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Z4!8Xi5;,VC5:9g

2019年5月18日,乐都区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z6.1Ny4!1Wj2?,P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J4=7mP3;1II42m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b8-5YN2;7Cx9=,f

2020年4月,乐都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 W9,CR5-2sT3?9i

2020年10月,获评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C,+8DT3;1zz5.4K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j9-,nc8!,qj,:1a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F6.10w1=5qz6!,M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相关热词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