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锁定 排行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前身是198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和2001年成立的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是中国最早建制化的科学技术史教学与研究机构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始于1956年,由著名科技史家李迪先生开创。
网站指数
2021-5-10 09:36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1-8-6 23:49
最近更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网站详情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前身是198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和2001年成立的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是中国最早建制化的科学技术史教学与研究机构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始于1956年,由著名科技史家李迪先生开创。 b7~4TB,!2iy1~7D

研究院现有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学位点和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点。1978年开始培养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2006年获批博士学位点,2012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3年与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获批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9年获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v9=,Ah,+3aV3.6i

1986年数学史学科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重点学科,2007年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内蒙古自治区先导型研究中心。2011年科学技术史学科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2016年,科学技术史学科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学科,每年投入千余万元建设经费。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位列全国科技史学科第三,是内蒙古自治区获评等级最高的两个学科之一。 t55lS2.8Ok6.3v

研究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善于攻坚、学术交流广泛、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团队,被誉为科学技术史“呼和浩特学派”。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科学技术史学位点现在专兼职博士生导师16人;本校院外从事科技史研究和教学人员20人左右,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2010年科学技术史学科群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也是首批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2014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多人次评为国家级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111人才工程”、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等。团队成员多人次担任国际数学史学会执行委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学会和专业委员会重要学术职务。 c9-4aM6;3LZ1+1x

研究院设有数学与天文学史研究室、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室、技术史与物理史研究室、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室、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并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在本院共建中国教育技术史研究中心。研究院还建有专业的科技考古实验中心、文献中心、科技史博物馆。 t,=3sm9+2ik6.6i

2015年以来,团队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等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近两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出版著作、译著27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论文300余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邀请并受邀到国际、国内相关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多次。 F1.1cH5-5RH4:9i

基础建设

经过60余年的发展,研究院形成了自己的创新文化,以“揆古察今,志在所专”为院训。继承和发扬“李迪精神”,以“专、恒、勤、目标、合作、诚信”的治学精神和态度,全体师生戮力同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勤奋研究。坚持科学技术史“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标准,积极融入国家、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努力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产出精品力作,努力把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学科。 w,!9Gh46VY8.9d

文献与情报中心:收藏科学珍贵古籍、科技史专业图书、外文贵重书籍等1万余种,每年订阅50余种期刊,目前存有旧刊合订本1400余册。同时,得到国际友人的赠书,英国李约瑟研究所赠送了几乎全部李约瑟的原版论著,日本横地清教授、森本光生也赠送大量图书。2018年又购买多种中文数据库及Gale数据库。新近建立李迪书院,收藏李迪先生几十年的藏书、手稿、书信、照片等材料。代钦教授开辟数学教科书阅览室,收藏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各种数学教科书以及他的个人收藏近万册。 l3-6Pi8!6Dz8:,R

实验中心:科技史实验中心购进一批先进仪器设备,价值1500余万元。包括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便携X衍射能谱仪等。 e6=4mJ,=2jU5=7f

科技史博物馆:拥有“天文仪器馆”和“计算用具馆”展厅,收藏展品500多件,日本珠算收藏家大矢甫赠送了大批计算用具展品,还有意大利、德国、法国和一批国内学者为计算用具馆赠送了展品。 H8~9kb2.1RF8~8l

办公条件:现有办公场所约1800平米,建有多种形式的会议室、报告厅、讨论室等。2018年,在自治区“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资助下,重新装修,办公环境焕然一新。 n3;7MB4;1Xq9;2A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研究院立命之本。本院特色研究领域为数学史和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数学史、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近年在科学翻译史、物理学史、学科教育史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研究工作。发表论文超过千篇,出版著作50多部。 t9?7kN2:5EZ,=4L

数学史与天文史

在数学史方面,有60余年的学术积淀。组织出版《中国数学通史》、《中国数学史大系》、参与中科院重大项目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之数学卷、整理出版《中华大典·数学典·数学家与数学著作分典》和《中华大典·数学典·中西数学会通分典》等众多著作,其中一些著作获全国科技图书奖、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一等奖等,在学界影响巨大。发展了双九章数学专题研究、中朝、中日数学交流史研究、秦汉简牍研究、清代级数论、中西数学会通、汉字文化圈数学史研究、中算家的计数理论、中国天算编史学、数学教育史、数学文化等方向。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联合国际学者共同发起与组织汉字文化圈数学史研究,在中、日举办了多次国际会议。积极倡导数学社会史与数学文化史研究,与德日学者合办《中日近现代数学教育史》和《数学文化史杂志》。 c5=,py49vA9+,f

在天文史方面,对天文历法家的传记、古代天文仪器、天文测量、简牍年代学、北方民族天文历法、天文台史、外国天文学史、中外天文历法交流史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出版专著多部。美国著名科学史家N.Sivin充分肯定我校的天文学史研究,认为“在天文学史方面有重要贡献”。 x22BB2;8PW41s

民族文化遗产研究

在少数民族科技史方面,作为开拓者和组织者,我们发起成立了全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7辑,组织各地力量撰写《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6卷(获国家图书提名奖)。我们的研究奠定了这个学科的基础,开辟了新领域,吸引一批国外学者加入。出版《蒙古族科技简史》、《内蒙古传统技艺研究与传承》等多部著作。其中,关于明安图的研究,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完成《蒙元科技文化纪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元代科技史研究”,承担《蒙古学百科全书•科技卷》(国家社科项目、自治区重大项目)的编撰任务。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开展北方民族传统技术与工艺的调查研究工作。 m,.1kO4!3UE5;8N

在民族产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完成一批智库报告,其中:“伊金霍洛旗农牧生产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自治区休闲农牧业十三五规划”被自治区农牧厅采纳,“伊金霍洛旗休闲农牧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入选全国农牧业乡村旅游示范县,“伊金霍洛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方案”入选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 w1?7Ap91Ka5=4E

技术史与物理史

本学科在编钟技术史、弓箭技术史、农业技术史、传统工艺史、机械工程史、工程设计与施工史、工程图学史、测量技术史以及近代西方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工业遗产和手工艺技术史、中外物理交流史等方面均有研究工作,出版众多专著。参加中科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工程技术史综合研究”的工作,担任《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机械工程史卷》主编和课题负责人、《中国传统工艺大全·传统机械调查研究》课题负责人。主持中西物理交流、中日物理交流、传统力学知识体系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p3;1rx1=2lA48d

在教育技术史方面,本学科点在全国率先开展教育技术史研究,作为目前唯一培养教育技术史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学科点,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史研究的中心,展开对各种教育技术的研究,包括教育技术学科史、电影教育史、播音教育史、古代教育技术等,受到中国教育技术学会的高度重视,1人被授予“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承担由中国教育技术学会主持的教育技术史研究项目的部分研究任务,主编百万字的专著《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年》。 O,!6be,!2Lw9+6P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

自80年代以来,清代科技史一直是本单位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受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托,撰写清代科技人物传。承担教育部重大项目,对晚清科技史进行研究。近几年在这个领域申请到晚清科技翻译、科学文化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出版《清代科技史导论》,参与整理科技古籍《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集成(物理学卷)》等。另外,近年来在老科学家资料采集工程、西方科技著作翻译、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科普著作撰写等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 m6;5Vz9?5AX,!6x

研究生培养

自1978年开始培养数学史研究生,2007年开始培养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中有一批活跃于科技史界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有多篇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被评选为自治区优秀学位论文。2012年设立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入站博士后4人。 Q,~1wN1.7wS8.7O

科学技术史硕士毕业生150多人,博士毕业生53人(其中留学生8人)。目前有在校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共98人。2014年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点转入本院,已招生 6人,毕业1人。 w3+5Gu16HJ3.4h

研究院为全校开设科学史、科学哲学等领域的通识课,近几年每年选课人数都超过2000人,取得良好效果。 d7:2Fu1-7JW6?9K

国内外学术交流

研究院国内外学术交流比较频繁,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四日市大学、美国纽约立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圣克劳德)国外多家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英、德、日等国6位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国外专门组织团体专程前来听课和交流,与外国学者共同合作项目。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国内科学史研究教学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我院主办的科技史“大衍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聚焦科技史前沿,形成专家、青年学者、研究生互动交锋的研讨模式,广受学界好评。 S4+7rU,=7wa2~7c

经过60余年的发展,研究院形成了自己的创新文化,以“揆古察今,志在所专”为院训。继承和发扬“李迪精神”,以“专、恒、勤、目标、合作、诚信”的治学精神和态度,全体师生戮力同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勤奋研究。通过合作与交流广泛吸取经验,吸收新思想,紧跟前沿。积极组织和参与全国和国际学术交流,团结各方力量,取长补短。在科研选题与人才培养上始终坚持有特色,坚持创新,开拓新方向、新领域。 z7~8nv1!3Mg4:,D

继往开来,再创佳绩。我们通过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智库、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争取在五到十年内,在我校建设成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信息情报中心;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和学术声誉的具有强力科研、教学、实践能力的“内蒙古科技史团队”,力争把科学技术史建设成为民族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学科。 t2?9oX1?9tT9+8m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相关热词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子站详情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内蒙古师范大学审计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审计处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