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一、发展历史 f31pU5+7NF4+,o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于2007年7月由广州大学原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的机电工程系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组建而成。其学科组成的前身为创办于1983年原广州大学的电子系和1988年原广州大学与意大利院校合作协会合作、由意方投入400万美元共同创办、填补了中国维修工程技术空白的教学单位——机电维修工程技术学部,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机电维修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单位。经过近40年的发展,学院瞄准学科前沿,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拥有雄厚科研实力和依托广东省快速发展地域优势,积极开展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学科集群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各项指标持续发力并快速进步,为服务国家及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P9=9ka1?8nA9.8d
二、学科建设 k7?8ne6~1nY5-7M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和机器人工程系,建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25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学院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和广东省制造业战略布局,形成了特种装备设计理论与应用、高性能制造及其协同化、装备状态监测与智能控制、微机电液一体化等特色鲜明的稳定学科方向,支撑我校工程学科进入全球ESI前5‰。学院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科研平台,推进新制造、新装备、新材料交叉创新学科发展,成果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并建立了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突出优势及鲜明特色。 l5~2AO8~8jO1;5g
三、师资队伍 t2?4vM,~4yl48W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共130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4人。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2人,博硕士生导师58人。 l4;7md4=8se1.2H
四、教学工作 01!9Aj3=9TZ6;6I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建立了以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理念为基础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课程、主动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对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同步提升,并引入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在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试点,使专业课程与立德树人协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近年来,承担国家特色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质量工程10余项,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得教育部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重点实践基地2个,并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行业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活动,以及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论坛活动,有力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z9=2lp2=2Ue6-6e
五、科研工作 n8=9xU,,ep82p
近年来,学院以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速铁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科学仪器及生物医学等关键领域急需的材料及装备为导向,主持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等纵向项目200余项,横向项目30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2亿元。获得国家、省部市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6项。 学院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省科技创新中心5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研究平台等5个,广东省及广州市科技创新团队3个,并拥有多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等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具有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实验条件。 学院积极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建设了20余个产学研及联合培养基地,与军事科学院共建军民融合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共建机械装备关键基础件协同创新中心,建成特种装备先导研究中心,与国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设置引智计划专项,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及帕多瓦大学等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已形成了综合实力雄厚、部分学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创新学科群。 K1.2cx9+5py1.7r
六、人才培养 n,!3lJ7:5xs4.2D
学院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三全育人”协同机制,聚焦有深度,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以“实践性、综合性、高端性、创新性、协同性”人才培养为特色,落实大数据时代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创新人才目标。以卓越标准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按照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培养专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家战略发展视角、丰富科技知识储备、扎实专业实践基础、“三位一体”(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通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贯穿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雄心壮志和使命感,展现优秀专业素质与精神风貌。 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成效显著。参加各级科技竞赛活动获省部级或以上奖项12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获得“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计算机大赛全国一等奖等,承担各级创新实验项目130余项,申请专利180余件。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毕业生继续升学、出国深造人数逐年上升,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骨干和优秀学术人才,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撑。 V4!1xG6~6DD,:1l
(2021年6月) S6+6FQ2.9Nt66P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