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简介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原云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源于2000年10月由何大明研究员创立的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经过十余年的辛勤耕耘逐步发展壮大,并于2012年6月在云南大学喜庆九十华诞之际正式成立。 u6?4gH3:,oL2.7C
[师资队伍] g8=6ln7=7Jw9-7x
当前在编在岗教师33名,其中正高9人、副高14人、中职7人、全职管理人员3名;博士后14人;校内外学位点合作导师40人。在编师资队伍中包括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杰青1名、中组部青年拔尖1名、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名、中组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名,云南省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万人计划、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6名。建有云南省亚洲国际河流创新团队1个。 x3?1qP,?7ur3;3L
[学科学位点] c8+4Sn3;8QM6!6w
研究院建有省级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牵头)、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牵头)、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地球科学院共建)、资源与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点(牵头),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博士点设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二级学科。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目前设有水利工程环境影响与风险防范、环境政治与生态修复、水环境污染处理与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5个培养方向。 E,-1SA,+4cP1~6U
[人才培养] Z4~,Nx32zk6+,j
截止2020年9月,研究院在读研究生规模总量达到34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4名;地理学硕士研究生73名,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232名。 C6-1Ng,6Zz1-6E
[科学研究] h8;3Ry,4YL1:6C
一、研究平台:建有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1个,野外监测基地2个(澜沧江梯级水电;元江干热河谷),在建研究基地1个(开远喀斯特)。 04-4Sh1;7g06+3j
二、研究方向:研究院主要包括5个研究方向:1)高原山地跨境水与生态安全;2)季风区水循环与冰雪动态变化效应;3)水域生态与河流健康;4)保护生物地理与生态系统保育;5)高原山地水土过程与生态修复。 x6=7OZ3.60x3;3X
三、科研项目:先后获得我国首个跨境水资源研究NSFC重点项目(1996)、首个跨境生态安全研究“973计划”项目(2003)、首个跨境水安全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和系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当前在研包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纵向项目合计37项,在研科研经费3000余万。2020年参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子专题任务5项,总经费约1000万以上。 K9;9JM8?7ek7?6d
四、研究成果:创建了国际河流与跨境水资源研究的理论体系、国际河流跨境水安全与生态安全关键技术及试验示范体系、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与生态安全维护理论体系。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在Nature, Science等重要杂志发表论文500多篇。每年发表SCI论文约80余篇,其中过半为中科院2区以上高质量论文,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p98jg5=,LV6?4F
五、科技服务:提交的39份报告19次在大内参刊发,被国务院及其9个部委局办等采纳,系列研发报告被国务院、相关部委、国企及地方政府采纳,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权益和外交大局有重大贡献。为50多个重大工程提供了生态保护核心技术支撑,推进了国家水电规划环评立法,整体提升了国家掌控国际河流变化、跨境影响和界河管理科技支撑能力,科技支撑了国家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生态环保立法与环境外交。 z8-9Qk1=6wZ8;2e
六、科研奖励:先后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其中2020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云南省国际河流研究创新团队)1项。 c4;7qZ,?7NJ9!6u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