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徽学网(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简介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重组的实体性研究机构,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十五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18年4月,安徽大学围绕“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建设要求,正式成立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徽学研究中心成为这一重点建设高端学术平台的重要依托机构。 O84K08-9nK,:4j
中心现有讲席教授2人,专职研究人员20人,兼职研究人员30人,拥有一支包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入选者、“皖江学者”、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在内,且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中心下设徽商与徽州经济史研究室、徽州文书与文献研究室、徽州宗族与社会史研究室、徽州学术与思想史研究室、徽州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研究室。 s2;8bE8+7MU5-2N
中心现藏有丰富的徽州民间历史文献,其中徽州原始文书档案近八万份(册),各类原始抄本、谱牒、徽人文集五百余种。为加强对所藏徽州文书的保护与利用,中心在成立之初还专门设立了文书特藏室(即“伯山书屋”)。2007年底,中心申报的中央和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实验室项目获准立项,顺利建成徽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h5;4Nl,=9tX2.6m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学术研究为根本,扎实推进徽学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经过不懈努力,中心在学术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徽州文化全书》《徽州文化史》《徽州宗族研究》《明清徽州社会研究》《戴震考据学研究》《明清徽州人口与社会研究》等学术著作30余部;影印出版《徽州文书》6辑60册;出版了包括《新安文献志》《太函集》《新安名族志》《休宁名族志》等重要文献的《徽学研究资料辑刊》8种14册;编辑出版大型学术集刊《徽学》12卷;同时还在包括《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献》《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社科规划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徽学研究中心已在国内外学术界树立起良好的学术品牌和学术声誉。 T2:7Ck4?9qo82k
在积极推进学术研究的同时,中心还充分发挥自身学术优势,始终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作为自己重要的责任与使命,积极为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服务。1999年,徽学研究中心成立伊始,安徽大学就与黄山市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2000年,徽学研究中心将《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列入首批基地重大招标课题。自2004年开始,徽学研究中心连续多届参与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徽商大会”,并参与策划“徽商论坛”。此后,又参与推动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徽学研究中心被安徽省文化厅盛赞为安徽“文化研究和建设领域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徽学研究中心也将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为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d9=9yL62aC5~2u
为传播徽文化,扩大徽学影响力,中心还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经和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研究学院,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高知大学东洋史学部、熊本大学文学部,韩国国学振兴院、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丽水大学、木浦大学,以及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等国(境)外10所著名高等学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签署了全面合作研究协议,深入开展课题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2004年以来,中心先后有50余人次赴国(境)外进行学术交流与讲学活动。通过这些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徽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z9+1ZT2!4ne6=5e
此外,中心还招收中国史专业(专门史方向)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积极培养后续人才。 p6?3RM39Hd72x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资料整理与保护等方面均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步发展成为学科方向凝练、人才队伍汇聚的学术高地。 C9+6hq2:2zX9~4V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