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简介
1942年秋,经热心民族教育事业的沈九如先生的约请,李一、庄恭天、周卜愚、杨静庵、虞国栋、杨浩生、周寿庚等11人组成校董会,由沈九如先生任董事长,自此创办起私立博文中学。学校以“博文”命名,语出《论语》“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行已有耻,博学于文”。 Z8:3jO1~2eJ7!9X
1943年春,因学生众多,沈九如先生出资修葺西来庵平房20间,供学校使用。1945年春,抗日民主政府为保障师生安全,迁校于建圣庵,并改名为力生中学。1945年9月,迁校于湟里镇埠头小学,更名为私立博文初级中学。1946年,沈九如先生捐白米600担,在湟里镇油坊桥处又建校舍2幢。秋季,师生迁入新校舍上课。1947年秋,沈九如先生捐白米250担,添建新校舍一幢。1948年春,沈九如先生捐白米七百余担,另建蚕室一座,命名为“萱楼”(即后来的博文楼)。1953年9月,东安小学初中补习班和香泉夜初中同时并入本校。 r4~4Km4!8Dw2=9Q
1956年7月13日,学校性质转为公立,更名为武进县湟里初级中学。1959年增设高中部,学校也随之更名为武进县湟里中学。1960年,学校建平房44间,供高中部增班之用。1963年9月,高中部撤销,并入夏溪中学。1968年重又开设高中部。1974年,全校师生在葛庄塘开辟农场25亩,建起校舍7间,作为学农基地。 U4~8nt6-5KG8.2j
1980年,湟里中学建起二层楼房10间。1981年9月至1991年10月期间,洋淀小学戴帽的初中部、嘉泽中学的高中部、湟里革新初级中学、后坊初级中学先后并入本校。1985年,学校拆除部分破旧平房,将其翻建成三层楼房14间。1989年,镇政府、学校共同出资建造两层楼房9间,作男生宿舍用,在博文楼西侧建造三层楼房7间,作女生宿舍之用。1991年,拆除原厨房食堂旧房,在该址上砌三层楼房12间,作为高中教学楼。同年,港胞李海根捐人民币10万元,建造了二层楼5间的周庚福图书楼,至此,原平房教室均改建成教学大楼,旧貌换新颜。 n7+5wB59rZ,2P
1992年,在湟里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湟里中学成功举办了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社会各界捐资近30万元,增添了教学设备,校友李小泉任厂长的武进合纤厂独家捐资修缮了“博文楼”。同年学校向南征地14.5亩,并在“博文楼”以西又添建三层楼4间楼房,作教工宿舍。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创建现代化教育乡镇,1994年9月,建造三层10间实验综合楼计1160平方米,1996年5月投资54万元,建造了新餐厅计1157平方米,1997年2月,投资84.5万元,建造了一幢公寓化的学生宿舍楼三层16间,计1376平方米。同年 10月,校友李长根捐资20万元,设立湟里中学李长根教育基金奖。 T5.9tP5?7OS,-5L
2000年7月,武进市对卜湟地区中学布局作调整,湟里中学高一招生范围扩大,村前初中并入湟里中学,因此,湟里中学实行初高中分设,分别称湟里初级中学、湟里高级中学。湟里初中校址仍在湟里镇中学路,湟里高中大门南移至湟里镇桃园路。 A2:2RA7-9Fj9~1u
2000年以来,在湟里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湟里初中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2000年新建博文教学楼,2002年学生餐厅进行翻修,2003年拆除旧博文搂,同年新建金鼎博学楼,2004年新建学生厕所。多媒体教室、学生电脑室、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演播系统和广播系统等现代化设施相继建成。市级示范图书馆具有藏书和阅览合为一体的特色。2004年,学校高标准通过“省级示范初中”的验收。目前,全校有30个班级,1405名学生,106名教职工,校园占地面积53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3264多平方米,篮球场3面,300米标准田径场一个。 D1.5Pb33LB4~7I
在这继往开来的8年多时间里,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一整套严格有效的培养措施。一支学科配套合理、师德师风优良、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正在日益形成。目前有中学高级教师申永康、金文华、吴虎良等共16名,常州市骨干教师卞莹、李剑南、王全方共3名,武进区骨干教师万晓琴、沈文群、崔永琴、冒志华、储红伟、姜丽敏共6名。在参加区级及以上的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有二人获常州市三等奖,有八人获武进区一等奖,有八人获区二等奖,有三人获区三等奖。储红伟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陈培英、王全方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农村中小学教师”,李剑南被评为武进区“优秀教师”。在2004年省级示范初中验收中,专家组成员共听了30节课,其中优秀课16节,良好课12节,好课率为93.3%。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武进区“优秀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 c5.9If9+5CF3;1c
在这继往开来的8年多时间里,学校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加强教科研究,努力探索学校特色,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这些年,我们尝试并开发了《中华美德教育》、《语文大阅读》、《中华礼仪》、《生命与安全》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其中,《中华礼仪》、《生命与安全》颇具特色。广大教师积极行动,开展理论学习,上好教改实验课,逐步转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师生之间形成“双互动”,优化课外作业练习。师生观念更新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目前,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占我校老师的4/5,教师还积极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省、市、区论文竞赛,有300多篇论文获奖。 v7.,Na,=3jq5?5z
在这继往开来的8年多时间里,学校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使湟里初中成为武进农村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在历年的升学考试中,我校每年都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量的优秀学生,2005年,我校获得了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三等奖。2007年,王婧同学以683的高分荣获武进区第一名。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我校共有8人次获江苏省一等奖,有22人次获江苏省二等奖,有44人次获江苏省三等奖,有3人次获常州市一等奖,有3人次获常州市二等奖,有7人次获常州市三等奖,有4人次获武进区一等奖,有13人次获武进区二等奖,有13人次获武进区三等奖。 X9?7Th,+6PW2!9H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育人宗旨,遵守“博学约礼”的校训,逐渐形成了“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的校风,“敬业 爱生 严谨 开拓”的教风,“博文 乐学 善思 进取”的学风,共培养了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他们之中有各领风骚的科技精英,自成一格的文艺大师,也有身居要职的党政领导,保国立功的将军、英模。万晓景,上海大学教授,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长,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发表论文100余篇。臧仲伦,北京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共翻译版了俄罗斯古典名著1000多万字。吴志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在肾病医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贺松之,总装备部指挥技术学院正军级教授,研究生导师,其主持的研究课题“逻辑程序编译系统”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陈久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发表专题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方伯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创编的大型舞剧“牡丹亭”获广东省首届艺术一等奖,舞剧“幽情”获文化部优秀创作一等奖。仉志培,山东师大音乐系乐器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长年从事民族乐器二胡的演奏和教育理论的研究,编写教材6册,编创乐曲近百篇。储瑞耕,《河北时报》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其主笔的“杨柳青”专栏获首届“中国新闻专栏奖”。潘震宙,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长。李国平,原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赵华,原解放军八六医院院长。周扣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三部任职,少将军衔,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总参“人梯奖”。吴海军,在海口机场为人民群众财产而壮烈牺牲,被武警总部追记一等功,批准为革命烈士,海南少人民政府授予“特区忠诚卫生”光荣称号。 R2:5Ve4:2yj6?5c
校训:博文约礼 F1.6re8+9wo8~,Q
校风: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M1:1tF3:6VM6~9z
教风:敬业 爱生 严谨 开拓 S6?5AS8~5yQ2.,Z
学风:博文 乐学 善思 进取 E1~,Dp6-8fG1+6f
办学理念:育人为本 全面发展 C5+6rg7=9EN3;5Y
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R1+7we9.1EW52u
学校简史
1942年,热心教育事业的沈九如先生与李一先生多次商谈,约请庄恭天、周卜愚、杨静庵、虞国栋、杨浩生、周寿庚等11人组成校董会,沈九如先生任董事长,创办私立博文中学,聘赵壁为校长。博文者,“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行已有耻,博学于文”也。创办伊始,沈九如捐土地一百亩作为学校基金,购置校具,租用湟里镇北场吴姓房屋42间,开设五班(初一、二、三,高一及蚕桑各一班)。 y7.7jh2?9Wv9:3J
1943年春,因学生众多,又修葺西来庵平房20间,供学校使用。 U6:5sF7.8HB6+7k
本期因蚕桑设备简陋,学生减少,蚕桑科便并入初一年级。1945年春,抗日民主政府为保障师生安全,迁校于建圣庵,改名为力生中学。 J7.4AH7=2PN1!50
是年,抗战胜利,九月,迁校于湟里镇埠头小学,更名为私立博文初级中学。1946年,沈九如先生捐白米600,在湟里镇油坊桥处建校舍2幢。秋季,迁入新校舍上课。1947年秋,沈九如先生捐白米250担,添建新校舍一幢。1948年春,沈九如先生又捐白米七百余担,特建蚕室一座,准备制种,命名为“萱楼”(即今博文楼)。1949年4月,湟里解放,博文中学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1953年9月,东安小学初中补习班和香泉夜初中同时并入本校。 l,+9yw2.1mW1+4e
1956年7月13日,学校转为公立,更名为武进县湟里初级中学。1959年增设高中部,为武进县湟里中学。1960年,学校建平房44间,供高中部增班之用。1963年9月,高中部撤销,并入夏溪中学。1968年又增设高中部。1974年全校师生辛勤劳动,在葛庄塘开辟农场25亩,校舍7间,作为办学农基地。 j4.7rE8;5yj4:5U
十年动乱结束,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80年建造二层楼房10间,1981年9月,洋淀小学戴帽的初中部,1989年9月,嘉泽中学的高中部,湟里革新初级中学,1991年10月,后坊初级中学,先后并入本校。1985年拆除部分破旧平房翻建三层楼房14间。1989年,镇政府学校共同出资建造两层楼房9间,作男生宿舍用,在博文楼西侧建造三层楼房7间,作女生宿舍之用。1991年,拆除原厨房食堂旧房,在该址上砌三层楼房12间,作为高中教学楼。同年,港胞李海根捐人民币10万元,建造了周庚福图书楼(二层楼5间),至此,原平房教室均改建成教学大楼,旧貌变新颜。 R6!3Lc3!2Em4;2n
1992年,在湟里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湟里中学成功举办了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社会各界捐资近30万元,增添了教学设备,以校友李小泉为厂长的武进合纤厂独家捐资修缮了“博文楼”。同年学校向南征地14.5亩,并在“博文楼”以西又添建三层楼4间楼房,作教工宿舍。 D4:8Lj7;7yY3+6h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湟里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武进县的骨干中学之一。 D3:1Ym5!9Ld4=2y
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创建现代化教育乡镇,1994年9月,建造三层10间实验综合楼计1160平方米,1996年5月投资54万元,建造了新饭厅计1157平方米,1997年2月,投资84.5万元,建造了一幢公寓化的学生宿舍楼三层16间,计1376平方米。同年,高质量地通过了现代化教育乡镇验收。1997年10月,校友李长根捐资20万元,设立湟里中学李长根教育基金奖。从1998年开始,学校努力创建省标常州市重点中学,又继续向南3次征地61.832亩、67.78亩、30.80亩,1999年学校筹资260.7万,建造了求实楼、科学宫、体育司令台、门卫、连连廊等建筑物计3523.5平方米。同年,以鲁仲清先生为董事长的金鼎集团独家捐资220万元,建造了面积3334.1平方米,有27个教室的金鼎教学楼,至此,高中部新校区规模已初步形成。1999年12月,学校顺利地通过了常州市教育局的验收,被命名为常州市重点高中。 N8~8QT5~,tv9?8E
拂着新世纪的东风,湟里中学在发展史上翻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一页。2000年7月,武进市对卜湟地区中学布局调整,原卜弋中学、夏溪中学高中部停止招生,湟里中学高一招生范围扩大,村前初中并入湟里中学,因此,湟里中学实行初高中分设,分别称湟里初级中学、湟里高级中学。 P9?9oF7+4hc9?3t
湟里初级中学于2000年8月,拆除博文楼后的二层楼房,投资195万元,在原址建造四层教学楼1幢,面积为2569平方米。2002年4月投资50万余元建成简易校园网。2003年11月由江苏金鼎集团捐资100万元和区教育局拨款60万元建造综合楼。 S4+,Kz1-1jh4+1s
六十载风雨沧桑,满天下桃李芬芳。湟里中学在中华民族遭受异族入侵,风雨飘摇,动荡不安之时诞生,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沐浴着新世纪改革开放浩荡东风突飞猛进。目前,我校已有36个班级,1854名学生,113名教职员工;四区分开,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先进,有一支学科配套,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8人,中级教师38人。 I2+3Ce3=1az9?3S
建校六十年来,在历届校长、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努力下,学校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开拓”的教风,“尊师、乐学、善思、进取”的学风。学校共培养了初中毕业生近2万名,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合格毕业生,又为当地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历届校友中,有各领风骚科技精英、自成一格的艺术大师、身居要职的党政领导,摘金夺银的体坛名将。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更是连年提高。 g7=8nn42yP2~,E
当前,全校师生将弘扬传统,立足高远,崇尚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争创江苏省示范初中、省级标准档案室而奋斗! k6.3Tg7;7BV4=8D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