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剧院简介
湖南省湘剧院成立于1949年,20世纪50年代,被国务院誉为全国十大剧院之一。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湖南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省级院团。 v4!7gr7!9oV5.9S
建院七十年,创排了多台好戏,名家辈出。根据湘剧舞台剧拍摄的戏曲电影《拜月记》《生死牌》,风靡全国;湘剧现代戏《园丁之歌》,影响巨大;湘剧高腔《山鬼》,参演中国首届戏剧节,震惊剧坛;湘剧高腔《马陵道》,获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 v5!2kJ9+2vy4:2k
湘剧艺术大师徐绍清、彭俐侬,湘剧表演艺术家刘春泉、董武炎,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左大玢、王永光、贺小汉、王阳娟、唐伯华等,名领一时之风骚,塑造出一个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f1:6hu8+1nW8-,i
近年来,在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讲话精神鼓舞下,我院连续推出《李贞回乡》《谭嗣同》《月亮粑粑》三部原创大戏,连获湖南省第三、四、五届艺术节“田汉大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 ,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 d6!2No6!5lS,;8k
剧院建设和艺术上的重大成就,及大地振奋了全院演职员的信心,大家充分意识到,当前,湖南省湘剧院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聚集驰骋高原、勇攀高峰的信心和能量,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P4+8lr9-6pn8+7r
历史沿革
湘剧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 C4:7xQ3:1ri4+2u
湖南为湘。地灵人杰的湘楚大地,孕育出一支散发着浓郁湖湘文化芬芳的艺术奇葩,这就是湘剧。湘剧以省会长沙为中心,流行于湘、资二水中下游及赣西等广阔地带,是湖南的代表剧种。 k8?3Iz7=4Rn,+7z
源远流长的湘剧艺术,史证约历四百余年,拥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和弹腔四大声腔,产生于不同时期: 04-1rl4!,Gn7+2Z
高腔,是湘剧四大声腔的代表。源于江西弋阳腔。弋阳腔传入长沙地区后,经过艺人“错用乡语”、“只沿土俗”,融合“打锣腔”等地方音乐,并在戈阳腔滚唱的基础上,吸收了青阳腔的滚调而发展成为长段放流,衍变成为今天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剧高腔。 D8.8LA2?3os4-6v
低牌子,是一种字少声多,以唢呐、笛子伴奏的声腔。曲牌与高腔同名,旋律却完全两样,故艺人称为低牌子,以示与高腔有别。从高、低合演的古老的连台本戏《精忠传》来看,低牌子的产生,约与高腔同一时期。低牌子虽有三百多支曲牌,现湘剧声腔中已很少采用,仅吸收了部分曲牌作为某些剧目的过场音乐。 X5?30D8!7oF,.7l
昆曲,稍晚于弋阳腔传入长沙地区。当时既唱高腔,也唱昆曲,高昆同台演出,其许多优美细腻的形式,对高腔音乐和表演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许多剧目相沿传演至今。 E1=5sU7;5HQ4:1W
乱弹,也叫“南北路”即南路二黄、北路西皮的总称。成为湘剧的一种声腔,不晚于清乾隆年间。南北路的传入,使得高、弹可以同台,并得以互相借鉴,高腔吸收了乱弹所长的做工和武打,乱弹则受高腔滚唱的影响,发展了长段流水,使湘剧的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又前进了一步。 L5.4qr2+1Xd8:3i
由于前辈艺人不断努力,创造和发展,不断吸收不同声腔和表演艺术的优点,植根于广大人民之中,使得湘剧至今保持高腔和弹腔两种不同的主要声腔的同时,低牌子和昆腔剧目也不时出现在舞台上,均有别于其它剧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n2=7DF2-7Df7+3c
随着时代的进步,布景、声光效果的运用,各类中西乐器的引进,湘剧的演出形式日臻完美,演出地域遍及京、津、豫、辽、沈、徐、郑、苏、宁、汉、粤、桂、新、港等各大中城市和农村,甚至远赴日本西欧,均得到广大观众好评。在历届全国戏曲会演中,湘剧所演剧目以及演员、演奏员、舞美工作人员、编剧、导演等各个单项获得了众多奖项,其影响在全国日益扩大,为湖南屡添荣誉。 02;,QE1?6KC3?5f
工作职能
创作演出优秀湘剧剧目,为观众服务;舞台艺术作品创作;传统艺术整理加工与保护;国内外舞台艺术作品演出;艺术研究与评论;艺术普及推广;艺术创作表演人才培养 k8~4Ji8+3Ct5-6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