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锁定 排行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广东省最早(1983年)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
网站指数
2020-10-18 21:47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1-28 20:22
最近更新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详情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本科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 n9?1HE9;,xx6=1N

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N8;1lo1?5nA7?20

一、学科概况 P6!6ky4-30G69B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广东省最早(1983年)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广东省名牌专业,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实验室面积超6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 M5=7Kh8=5dg8~4Q

学科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三个教学科研单位。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规范化校外实习基地20个;广东省环境催化与健康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光催化技术集成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凝练了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污染物环境行为与健康效应、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三大学科方向,围绕水资源与水环境,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环境健康,环境安全组建了六大优势科研团队。重点针对国家和广东省的重大环保需求开展应用基础及产业化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应用的完整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n1!1Nd1-4pP,!1x

二、学科发展历程 R4?,0S7!7rC,?8d

1983年环境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w28BT6;1pi9!2X

1995年环境工程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 d2~6oT3!2gw6+5U

1996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l8:,ve7-,id3+,S

2001年环境科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s8=,Ks9+4GF7-9E

2001年获环境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H,;2bk2=6Dr9+5P

2003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广东省省级扶持学科 a2:2vG8-8Wz9?9y

2003年获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i,-9FF46zv6=7m

2005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X9:7Ur8?9HD5=5z

2005年生物工程(环境生物技术)专业招收本科生 e,.1Hs2=8PZ5.1w

2006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z1?,BK4-9Fk4=4g

2006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z4=3wF2.5nB5=7e

2006年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获教育厅批准 O6:6Ca6:,BL,=7G

2010年省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教育厅批准 N3:3Xq,~3iQ6=8y

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第六批) x2.3up5;4bM5=6j

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A8+,iU1-1dz9?6g

2012年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批准 Q8!1DO5~9PZ8=3u

2012年环境化工二级学科博士点 H5=2Hm7.1Xo1.2W

2012年安全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u3=5MY6.2Wn9!2M

2013年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进入一本招生 d2-3bc6!6lm5!2P

2014年学院整体进入一本招生 P2:7gZ5?4ao8~9w

2014年环境科学珠江学者岗位设置 j87KE73LB58j

2015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R9~3Zj6+2Fq48f

2015年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讲座教授(蔡宗苇) W6:1jO2~7Mw5?20

2016年引进中国科学院安太成杰青团队 h4.9bV2=7XO2.5D

2016年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成立 O6?2uz1~8wV6+5t

2016年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招生 K47VC,:5Fl84P

2016年环境工程珠江学者岗位设置 b9:8Zi4:6VQ9!,l

2016年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X8:1BW2-8ou1+3M

2016年广东省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A1:5TA5=5BW3.6H

2017年广东省光催化技术集成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n,~3Ei7;8oY6.2J

2017年广东省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n7~,zh7-,Pn,9w

2017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安太成) d6.2Vj5:8AR2;9r

2018年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安太成) N,=5Zq64km7=4z

201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Q2~8BS5.4GT6=1e

2018年引进中国工程院杨志峰院士团队 d5+,Au67so69B

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成立 w12gU54Nl8.9r

2018年广东省环境催化与健康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 o1+1mD2~8zW2!,c

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W6!3BY9-8Ip59D

2019年7月环境科学/生态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f,=8OP73GE,+4r

三、师资力量 E2.7nT5~3Dz52Q

学科现有教职工近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2人,教授34人、副教授30人,博导20人、硕导6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国家杰青5位,国家优青2位等国家级人才25人次;南粤百杰、珠江特聘/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省级领军人才、省杰青等省级人才21人次。兼职教授5位(海外院士1位、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讲座教授1位、海外优秀人才1位、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位),客座教授2位。 h9-1Y04;,ox7:8P

四、学科方向及科研团队 v9-3da5!8Jt7:50

1、学科方向一: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杨志峰院士等18人) s2!1SL7!1lW3.3k

该方向设环境生态规划、流域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团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团队两个团队。 Y42JO3?3ws4.6w

(1)环境生态规划、流域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团队 I7~1di5=8Gv4+2j

以“水”为核心,以流域、湿地、滨海、城市等为对象,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从系统层面解决环境生态问题。重点围绕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及调控、黑臭水体污染整治及生态修复、城市生态规划与安全调控等开展创新研究,为政府宏观管理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和工程技术。 J1.3ea7+8Jo,~4d

团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3人次,优青2人次,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3人次。曾主持完成第二次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辽河流域综合规划、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白洋淀、黄河三角洲、官厅水库等区域保护与修复、广州、厦门、北京等城市环境生态规划;珠江流域水资源多目标调度技术与应用、变化环境下西南河流源区来水-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博弈协同调控、变化环境下基于水联网和用水总量控制的水资源配置报童模式和方法;珠江三角洲区域水文要素变异及其水资源响应量化研究、快速发展区域自适应水资源分配与动态水权管理模式研究、珠江三角洲河口区海平面上升咸潮上溯的水资源响应与调控、华南地区剧烈人类活动下枯水径流特征时空变异性研究。 y7?,FP4=8at2!6T

团队成员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10多项省(部)级一等奖。 i9;8iJ9+5tJ9?3R

(2)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团队 E8:3YA7;6EQ8~1I

该团队依托广东省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及关键问题,开展原创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揭示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效应,构建健康风险评估与区域预警管控技术体系,研发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与环境修复技术与装备,为土壤和地下水区域规划和污染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X7+6EV9?1fZ4.4y

团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件,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厅级科学技术奖3项。 v3?4xb4!1MJ,+1d

2、学科方向二:污染物环境行为与健康风险削减(安太成教授等20人) H,.2bH9=,ps7~7J

该方向以“环境中污染物特别是大气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针对典型行业排放污染物的形成、转化、控制、风险消减等重要科学问题和技术需求,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重点开展污染物的形成与转化机制、污染物的控制机理和技术、污染物的人体暴露与代谢机制及其健康效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消减等基础和应用研究,相关研究可以促进环境与健康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政府控制污染物提供关键理论和技术支持。 f8-3YX1=1LC3;2u

团队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大型仪器主管1人、专职管理人员3人。其中海外院士1位、国家杰青/科技部领军人才/南粤百杰/省创新团队带头人1位、省领军人才2位、珠江特聘/讲座/青年4位、省青年拔尖人才2位、市珠江新星2位。 w1-4sG3-4bS9+6X

近5年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等30余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收录论文260余篇,授权专利45件,专利转让企业实施6项,转让总额260万元。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Y6!3vu6?5dO3;5R

主要研究方向:(1)污染物形成机制研究;(2)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研究;(3)污染物控制机理与技术研究;(4)污染物区域健康效应及其风险消减研究。 M,+9HC,:6Ei8~2s

3、学科方向三: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宁寻安教授等42人) M9?2hr8!9hh2;6b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方向设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水污染机制与控制、环境安全工程三个团队。 p3.5Vs2~3Tx,+7y

该方向以“典型工业点源污染控制”为核心,重点围绕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废水、有机废气、危险废物、土壤污染、环境安全等,研发具有显著效果的创新实用技术,为工业污染控制及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i2:3EU35qa7.,r

(1)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团队(宁寻安教授等18人) L5;6fm78sA2~9v

针对典型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的减毒减量、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采用高级氧化、电化学、生物技术、电容去离子、环境催化等技术,开展应用基础及产业化应用研究。探究典型污染物的降解过程、迁移转化途径和控制机理。 I26Nq4;4RJ9?2V

团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最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金重大培育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计划等纵向项目50多项;污染治理及环境规划类横向课题100多项。最近5年发表核心以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1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25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p1;7pt7-4pU1?7G

主要研究方向:(1)污染物在固/液或固/液/气微界面的传质过程、降解/去除途径及削减机理;(2)污泥深度脱水和减量减毒机理;(3)电子垃圾(卡板)资源化利用;(4)低阶尾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5)矿山、印染等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其回用;(6)复合型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K8=6HR,?7ey,1C

(2)水污染机制与控制团队(刘国光、汤兵教授等17人) t9!3Uv,5ZR4.6T

该团队针对废水及自然水体中重金属和难降解毒害性有机物的分离及分解去除机制展开研究,重点围绕过程内部的微观机制和催化降解去除进行机理探讨,描述其过程的物质、能量的传递规律,提出过程强化及调控策略,并进行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在水源水质保护、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理处置、纯水和超纯水制备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先进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河涌污染整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M3+3iS6=6gs,=9H

团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等30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150多篇(2区以上7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7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 T2-8iL6-1yK38C

主要研究方向:(1)典型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过程机制;(2)典型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及毒理学;(3)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质谱分析技术;(4)基于质谱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代谢组学分析;(5)多功能多生境生物反应器的强化机制及运行效能;(6)高效吸附-催化材料的研制与应用;(7)超稳金属络合物的催化分解机制与过程强化;(8)水质净化与超纯水制备技术;(9)河涌污染控制与整治技术;(10)膜分离技术关键问题研究及应用。 i,;6cF7=1Qm3+2i

(3)环境安全工程团队(徐文彬教授等7人) S9;6zF3~5fp6=4F

围绕环境安全、火灾与消防工程、防灾减灾,开展环境风险与应急、职业卫生健康、化学品和化工安全、火灾理论与控制、消防关键技术和灭火材料、城市生命线风险的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S8.8Bm3?1Hd4=8w

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近5年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科工局和地方财政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40余项,风险评价与应急等各类横向课题40余项;项目经费近1亿元;发表SCI二区以上论文40篇;授权发明专利25件,有6项发明专利获产业化应用。 d4-7Be9.1yO4-8p

主要研究方向:(1)化学品安全和化工安全引起的环境风险及其应急;(2)建筑火灾数值模拟与消防技术、灭火材料和阻燃材料;(3)城市系统生命线和地下管线的脆弱性和系统风险;(4)职业卫生健康。 o4!8JH7-8cj1=4M

五、科学研究及产学研 j,-2kZ8~4HP5+1r

2014-2018年,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30多项、其中国家基金50项(含国家杰青1项、重点1项);到校科研经费超1.2亿元;发表SCI论文289篇(二区以上202篇),ESI高引论文9篇;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其中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r4;7Lm9:6Pi5!8u

产学研方面的典型案例如下: T,!9df1:2as8,d

(1)安太成教授等在光催化降解VOCs及杀菌消毒方面获专利授权41件,转让6项,已应用于数十项VOCs废气治理工程,为三个新三版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 t,+8mr7?3tw,?,K

(2)宁寻安教授等研发了印染污泥脱水干化-煤粉掺烧-废气处理达标排放工艺技术,成果在东莞超盈纺织、互太(番禺)纺织等公司应用。 s4!7Tq7~1008=70

(3)林亲铁教授等以腐殖酸、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多级可控变轨球磨加工技术制备兼具重金属钝化和土壤改良作用的复合功能材料,相关成果已应用于修复番禺、韶关等地污染土壤,获得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E6.4zf6?2Zj1:9A

(4)许燕滨教授等利用稳恒弱磁场、受限电化学反应及优势菌剂强化作用提高传统生物工艺净化效率,在重金属污染修复和养殖废水深度处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其中与广东益康生联合将电解强化优势菌负载生物处理技术成功应用在温氏集团上百个养殖场。 E3=,tv1.6fS1-9J

(5)钟胜博士自主设计了贵屿镇1000吨/年(首期)废弃IC提取贵金属生产线,酸耗减少99%以上,从源头削减了污染。 C3:8Qa,+6SF1?2I

(6)孙水裕、宋卫锋教授等完成了广东凡口铅锌矿(1万吨/日)、南京铅锌银矿(0.5万吨/日)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相关成果“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后续技术在10多家大型企业推广应用。 f7=7wB65YU1!5B

六、国际交流 t5.3nA7~1ot8:6N

学院每年选送优秀师生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高雄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境外海外高校交换学习、交流进修。 l3~4l06~2NL3+3s

七、学子风采 Q3?2bh3?9rr1~3V

近5年来,我院学生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赛金奖1项,银奖2项,省赛金奖5项,获得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铜奖1项、省赛银奖1项,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一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我院男子篮球队多次取得学校冠军,2017年,获得学校第一届联赛冠军,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冠军杯邀请赛获得冠军。 r,~3ad3;8El7:,q

八、就业前景 c6;8DA7!4IO1!5i

近五年本科生就业率均超99%,考研录取率超14%,均居全校前列。迄今为止,我院为社会培养了6000多名环保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超过300人,是环保企业家的摇篮。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环境监测、环保公司和安全工程公司、大型企业环保和安全、职业卫生管理等部门。毕业生大多已经成为广东省各级环保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有些走上了市、厅级领导岗位,为广东省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y1.3Zy1-2PQ9!6j

九、杰出校友 K8:9Ci7~5nT5.9n

邱冠周院士,1976年毕业于广东矿冶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地质矿山系选矿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前身)。曾任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我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细粒及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和铁矿直接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2003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04年、2009年连续两次担任生物冶金领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2011年第19届国际生物冶金大会主席,并被推选为国际生物冶金学会副会长。 o9-8ga4!9p05?3E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热词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子站详情
广东工业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广东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学院

应用数学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唯一的理科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实力。目前学院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三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