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简介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一院)成立于1953年,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批大型综合性铁路勘察设计单位,为世界500强中国铁建全资子公司。企业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勘察设计百强前列。 b,;4jr4~8BV4!2T
铁一院坚持技术立院、创新强院,建院以来,设计创造了数以百计的国内第一和世界之最,奉献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第一条沙漠铁路、世界第一条高原冻土铁路、第一条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一次性新建里程最长高速铁路、第一个获FIDIC全球杰出工程奖的地铁工程……设计建成了以西部铁路网为代表的4万多公里铁路,承担了超过600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为高铁设计领域的领军者之一。 c2+8vn9~8WE,=4T
铁一院城市轨道综合设计实力跻身全国一流行列,承担了全国30余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业务,涵盖地铁、轻轨、市域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磁浮等多种类型的规划研究和勘察设计;在全国11个省区开展了20余项旅游轨道交通研究和设计,成为“交通+旅游+N”模式的领军者; 持续拓展新型轨道交通、生态环保、TOD、站城融合(片区)开发等新兴业务领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步伐,在全球40多个国家承揽了超过2000多公里的铁路、公路、地铁等项目勘察设计咨询监理任务,逐步向国际高端咨询领域转型升级。 v5+5rI7!7qf5-6t
铁一院业务范围涵盖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总承包和房地产、资本运营、综合物业开发等全过程、全产业链,拥有国家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及工程咨询等20余项各类甲级资质证书,在全行业第一个通过ISO9001认证,建立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并获得英国皇家UKAS认证。建有“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铁道及地下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院士专家工作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f2=1ux3~,WO3~,n
铁一院始终将人才和技术为企业发展的双翼,现有员工4200人,集中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各类省部级人才近200人次,高级工程师以上人员2000余人,各类国家注册执业资格1200余人次。建院以来,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1项。拥有专利技术1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850余项,摘得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大奖13项。 h,3DP,=4xI8+2K
铁一院秉承“诚信求实、勇创第一”的企业宗旨,坚持“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厂务公开先进集体、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十佳自主技术创新企业、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诚信单位等数百项荣誉称号。积极履行央企责任,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陕西省“A级纳税人”“陕西省百名诚信纳税企业”“陕西省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陕西省“优秀扶贫单位”。目前正向全面建设一流强院、打造一流国际工程公司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i,?4aR4.,Hu7-,l
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甘肃省天水以西辽阔的大地上没有一寸铁路。随着铁一院前行的足迹,列车跨越崇山峻岭,穿越大漠戈壁,跃世界屋脊,不断延伸着新中国的铁路版图,奉献了一个又一个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H5.8GL5:2rx4-3F
56年来,我院累计完成铁路各阶段研究及勘测设计近45万公里,投入运营3万余公里,先后奉献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第一条沙漠铁路、第一条盐湖铁路,世界领先的高原冻土铁路、世界第一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 L7.5sx3-6LM5!1v
难以枚举的众多第一铸就了我院在我国现代交通领域独树一帜的技术品牌,在山地铁路、高原冻土铁路、沙漠铁路、电气化铁路、特长隧道、特大型桥梁、大型铁路枢纽与编组站、无线列控指挥调度系统、环境保护、大型互通式立交工程等方面的成套勘察设计技术达到国内或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设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设计实力跻身全国一流行列。 E8:6NK7,Iz6.7i
我院建院以来共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优秀软件、优秀标准设计奖等创优创奖40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一等奖以上10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7项。 x3?4rF8=1GB3;2s
56年的拼搏奋斗,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现代交通勘察设计队伍。我院现有员工3900余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获国家各类职业执业资格人员近900人。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国家及省部级先进集体和个人200余个。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名,全国先进生产者和全国劳模7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人员23人。 d3+2je31tD4=2q
万涓细流终成江河。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源于我院56年来永不停息的探索、奋斗、拼搏与创新,源于企业发展史上三次艰辛的创业与三次成功的跨越。 e3~9Ug5=5Rx3.1V
一次创业 开拓创业篇
T9!2jC3+5zJ3,W
完成了西北铁路创业发展的重大使命,奉献了初具规模的西北铁路网,实现了我国西北铁路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跨越 n91CJ5~9dy4:1s
H6;7SD7~2CF8~3L
在百废待兴中,承担着改写我国西北铁路建设历史重任的铁一院应运而生。1953年1月,我院的前身铁道部设计局西北设计分局在甘肃省天水市诞生了。同年3月,迁至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B,-4FE7-5E01;9n
沉睡的西部大地被铁一院开拓者们赤热的脚步唤醒了。一院人在设备简陋、经验缺乏、生活艰苦的条件下,凭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大西北、热爱铁路勘测设计事业的赤子之心,克服了西北地区大风、飞沙、缺水、严寒、酷暑、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走出了一条具有一院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L1-8dF7!2xi1:9v
阻挡南北天险的秦岭山脉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1953年开始全面勘察设计, 1958年元月全线投入运营。它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连接西北与西南的黄金大通道。 Q9!5wQ7=20g,+5C
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兰银段, 1953年开始全面勘察设计, 1958年10月投入运营。多年来的运营实践证明,包兰铁路的防沙、治沙工程十分成功。它在安全运营30年后的1988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其选线设计和防沙治理成果被联合国列为沙漠筑路范例。 t8:7uK97GX15m
沉寂悠长的古丝绸之路迎来了钢铁大动脉。1953年,我院勘测大军沿着兰州至阿拉山口2300多公里的战线,在狂风肆虐的百里风区,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兰新铁路大会战。随着一院人前行的足迹,兰新铁路不断向前延伸, 1966年1月全线正式投入运营。 a5-5BX,:8BD48a
与此同时,铁路也开始了迈向世界屋脊的漫漫征途。1955年我院开始了兰青铁路的勘察设计。兰青铁路1958年开工建设,1965年投入运营,铁路来到青藏铁路的起点。几乎就在兰青铁路勘察设计的同时,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1956年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勘察设计。1958年,全长814公里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分别在西宁和关角隧道开工建设,1979年铺轨至格尔木,1984年交付运营。我院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攻克了在察尔汗盐湖上修建高原铁路的世界性难题,盐湖路基试验工程先后获得国家银质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S91OS8-6Hy6!5k
从1953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我院设计建成的天兰线、兰新线、宝成线、包兰线、兰青线、干武线、西延线、西格线、南疆线吐鲁番-库尔勒段、侯西线、阳安线等数十条钢铁大动脉,穿越千山万水、大漠戈壁,不仅把西北辽阔的大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还彻底打通了我国西北与西南、华北、东北紧密联系的大通道,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O6-1Zf,=,By5?3f
E7+3Np8-6lC9=,r
二次创业 改革创新篇
G3-5ZB3!,PV3?2g
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跨越,发展成为我国现代交通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综合勘察设计企业 S1:4CD1;2CM1.5j
t8?4cd2!5Su5-,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院进入了以改革创新为突出特点的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深刻变革。 P,~6cf5+,L04=6i
从1985年到2004年,二十个春夏秋冬,二十个寒暑易节,记录着铁一院“二次创业”征途上的艰苦跋涉、拼搏创新与丰硕果实。 Q5!7nb2;3li7.2a
“二次创业”实现了经营管理体制的跨越。从1984年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2001年改制而为科技型企业,到2003年从铁道部整体划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年间,我院实现了由事业单位到企业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T1-7rU5-9TQ5:9v
“二次创业”实现了加快发展。1985年,铁一院有了历史上第一份勘察设计总收入的统计资料,这一年全院实现总收入2648万元,其中外委收入576万元。到了2004年,全年完成总产值达到8.3亿,其中外委进款近2亿元,分别较1985年增长了31倍和33.7倍。 M7+1mM4+3bT,!6h
“二次创业”推动了西北路网发展壮大。我院在这一时期勘察设计、建成通车的主要干线有:宝中线、兰新线乌鲁木齐――阿拉山口段、兰新二线、北疆线、侯月线、宝兰二线、南疆线库尔勒――喀什段、西康线、西南线、神朔线、新长线等国家重点工程,创造了一大批领先行业的精品工程,使西北铁路网得到了完善和强化。宝中线是我国电气化铁路上水平上台阶的标志工程,西康线创造了我国山地铁路的最新典范,神延线路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为我国第一条绿色铁路,宝兰二线首创我国增建快速铁路新理念,西南铁路率先采用了勘测数字化与CAD成图一体化技术。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以青藏线、兰武二线、精伊霍线、襄渝二线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重点铁路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Q7:9rj8?8IP1.1r
在创新拼搏中,我院形成了在全国隧道领域独树一帜的领先品牌。设计建成了20世纪我国铁路隧道中长度最长,埋深最深,工程规模最大的隧道――秦岭铁路特长隧道,采用世界先进的隧道掘进机施工,实现了我国铁路隧道综合修建技术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次重大跨越,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金奖和全国优质工程金奖。 v5+9um,+9EZ3!5d
“二次创业”实现了业务领域的全面发展。从西北走向全国,从铁路工程走向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及市政工程,从单纯的勘测设计走向工程承包、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领域,奉献了被誉为“高墩V撑世界第一桥”的南昆铁路八渡南盘江特大桥,我国第一条重载公路三峡快速对外交通公路,亚洲建筑面积最大的上海沪青平互通式立交枢纽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精品项目。 U9;7eD2-3ZC9.,I
我院在“二次创业”中显著提升了的企业市场品牌形象。 1995年在全国大型综合性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中,第一个通过覆盖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监理、总承包诸领域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1997年,荣登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综合实力百强第9位,获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计算机应用先进单位”、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评定为AAA级信誉单位。 I,-9VR3-9iU3.8F
L,?4Yv,=7QF1.1F
三次创业 科学发展篇
j14Ni4:3ut5:6P
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建设中国名优科技型企业、建设和谐一院”的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谱写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h5!5Cr8~,ih1-5h
U7;5Kk,?2VG4=9I
2005年以来,我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把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三次创业”的战略取向,拉开了由“大院”到“强院”的改革发展的帷幕,谱写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S,,qB7;2IQ1-5I
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完成了主辅分离,全面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基于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为实现全院“共谋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主业改制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3月随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上海A股和香港H股上市。 j1=5mM6-,Ni7!,f
成功实现了战略东移。2005年12月,经过10多年的精心筹划和扎实准备,生产指挥中心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东迁至陕西省省会西安市。这不仅仅是平面位置上的简单迁移,迎来的更是科学发展的崭新气象。 Y8;7UB5!9hI3:3T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全新的跨越。四年多来主要经济指标连创新高,提前两年整体上实现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全院营业收入四年内年均以26.2%的幅度增长。利润总额四年内的增长速度则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综合排名中保持着第一集团军的地位,并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名列中国工程项目管理营业收入排名第一。 O,?1Ox6:9PR,;7N
不断做强做大市场,市场开拓实现全新的跨越,为追求全面、持续、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v1~5ER8~2Y09.9w
在快速提高国铁项目任务总量规模的基础上,高技术含量的客运专线及高标准国铁项目的任务总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承揽了哈大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西运客运专线、宝兰客运专线、兰新第二双线等项目4000多公里。2008年冬季以来,经过近一年的创新拼搏和艰苦奋斗,完成了大部分项目的初测、定测及可研和初步设计工作,如此优质高效的会战成果,创造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新的奇迹。 Z9=9JK,-5fa3?,F
地铁市场实现了由点到线的跨越。由过去主要承担车站与区间单体的设计任务,到先后承担了西安地铁2号线、西安地铁1号线、重庆地铁6号线等一系列总体总包项目,综合技术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目前,已经进入了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南京、天津、重庆、西安、成都、哈尔滨、沈阳、青岛、杭州等城市的地铁设计领域,合同额较“二次创业”时期增长近3.7倍。 c8;2Mo6:6wk5?8v
我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承揽国外各阶段勘察设计项目超过2000公里,进入了加纳、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沙特等国现代交通市场。 T3.8Uj28ar9:9o
我院坚持“技术支撑经营、服务拓展市场”的经营理念,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取得了领先行业的丰硕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创优创奖300多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项、银奖7项,为建院历史上成果最为集中和突出的时期。 C9-4aq4?5WV2!,J
我院勘察设计的一大批在我国现代交通领域实现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的标志性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其中,包括世界海拔最高、穿越连续冻土最长的青藏铁路格拉段,我国首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郑西客运专线,我国铁路隧道首次突破20公里长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建设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奖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亚洲改扩建最大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丰镇编组站,全国新建规模最大编组站武汉北编组站,我国目前唯一的纵列式中心站、世界首创可移动式接触网的昆明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我国铁路规模最大的那曲物流中心等代表我国现代交通领域最高水平的一大批精品工程。 l6?,ys7~2LB4=,b
尤其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是,凝聚了我院半个世纪奉献与创新的青藏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和世界现代交通史上一座崭新的丰碑。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分别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金奖和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建国60周年十佳感动中国工程设计成果。 x5~2jL2?30G9-6X
以“科技一院、诚信一院、文化一院”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我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树立了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形象。2005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首批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被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授予首批“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诚信单位”,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全国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等荣誉。我院领导班子自2005年以来连续3年被总公司评为“四好领导班子”。 X2,fM9=4Fi4=9n
大企业勇于担当大责任。我院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以勇担大义的精神和杰出的贡献,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被中央组织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陕西团省委授予“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杰出贡献奖”。 I93PJ99wz4;2p
回顾我院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历史的华章虽各不相同,但“诚信求实、勇创第一”的远大追求,“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青藏铁路尖兵精神却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 Y7-6qG12QO6+7c
“胡天八月即飞雪”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八千里路云和月”记载着我们的探索,“黄沙百战穿金甲”展现着我们的斗志,“梅花香自苦寒来”凝聚着我们的创造。如今,我院正在“三次创业”的新征途中,向着建设中国名优科技型企业、建设和谐一院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进,在辽阔的海内外大市场展翅翱翔,为现代交通事业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崭新篇章。 d1:2NE1:9ZP9=9e
历史沿革
企业机构变迁沿革 H3=9Cn6.5bP43n
1953年1月,在原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设计处的基础上,成立铁道部设计局西北设计分局,驻地兰州。 B5-1GR55FN8:9H
1956年1月,西北设计分局扩建改称铁道部设计总局第一设计院。 n,-6Br3,fA,=7v
1958年5月,改称铁道部第一设计院。 A7;,Mb1:9MI4+5a
1970年8月,改称交通部第一铁路设计院。 K2~5vx1=7FU2=9e
1975年2月,改称铁道部第一设计院。 J3~7Or7-8hp6;7v
1978年3月,改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 02-4eG,~1rW5+1D
1984年10月,改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公司,对外称中国昆仑工程咨询公司。 y2;6yO1:7uQ,-3C
2000年10月,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脱离,成为铁道部直属单位。 a4.5Aj5:20D45j
2001年3月,更名为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由事业单位改为科技型企业。 z,:4Dl2?1ov,.1H
2003年11月,院与铁道部脱钩,划归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管理。 i8-8Tq,+9BC5~2T
2005年12月,院生产指挥中心由兰州迁至西安。 R,;8oG1~6Ym,?7P
2007年7月,改称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企业集团名称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 m5!1qz8-6iI2;5O
地址:中国·西安西影路2号 K2?6CX9=2ul4~1g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