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子系统可靠性研究中心、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室简介
在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等科技领域,核心电子元器件是决定全系统技术水平的关键。核心电子器件和系统可靠性技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研领域,也是该校的传统学科。 a6?20r7!,dF1?5S
2006年3月,在原东南大学电子系统可靠性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合该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以及分析测试中心 等单位的相关科研人员,成立了东南大学校级科研基地,暨东南大学电子系统可靠性研究中心。 u3-5Rj5+7Pg4~7W
本中心的研究属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目前,按照国家需求,设立以下研究方向: E9.9Ic5-4bn,?60
1、电子器件和系统零部件工程 M5+4Ke8;3sS2=7Q
2、先进微波电子学与CAD技术 d4!1XO9:9gf1-8c
3、微波真空电子器件先进制造和测试技术 t8=5ek9~9Lg21M
4、微波真空电子器件可靠性技术 o4?5ph8?2bn7-9Q
5、光子器件、系统和网络可靠性技术 p7?9an64py9~1a
本中心的发展目标:根据国家对专用电子和光子器件及系统的需求,集多学科力量迅速形成规模研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发展成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提升该校在电子器件和系统可靠性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最终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 a8!7ht6;8qf4;7J
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室简介
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室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光纤通信系统迅猛发展,成为下一代IP/WDM光网络信息传输的主要技术平台。光导波和光信号传输、光交换和光信息处理,以及光子/光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光层控制管理技术,成为构建面向人类社会各类需求的高速、宽带光子/光电子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F7+,Fl,.8Lu1?7C
与此同时,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与光通信技术交叉融合,微波光子技术和系统将成为未来综合宽带信息网络的基础。另外,随着各类光子/光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不断成熟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展,可靠性设计和评估已成为保证器件、系统和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q75Sl5-3Zd7.6J
本研究室以光子学与光通信为学科发展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高度创新能力和广博精深学识、并善于将高新技术用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负责开设的本科生课程7门、研究生课程6门。本研究室现共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2人,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生11名,硕士生41名。 z3-3Kg5?7Hk,-2N
研究方向
高速宽带光网络理论与技术 E88qM3;6wM3;8V
光子器件与光电子集成器件 J23lm2?5ms7+9e
计算光电磁动力学及在光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W2.7bl7~3bH19c
光子器件和系统测试技术研究 v9.3nU3~7WC,-2D
微波光子器件和系统技术 i4=4fl,-5ov7!1g
电子系统可靠性技术 h9~3Wa4;,zv6!9B
历史
东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光子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展了光电阴极发射材料、光学薄膜材料、光波导材料以及相应器件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至今,我们在先进光子学的多个方向开展了研究,其中包括新型有机聚合物光学存储材料及物理的研究;有机双光子、多光子吸收及其荧光上转换材料研究;有机聚合物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半导体量子点发光材料、光子晶体材料及其特性研究;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的研制;光通信密集波分复用器件的研究等。 s1.2si,+8uI5~1T
发展
我们在上述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成果,其中部分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参与这些工作的研究人员分布在电子工程系、物理系、化学系和生物医学系等多个系和学科。迄今,我们已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58篇,其中影响因子3.0以上的论文为25篇,SCI收录273篇,EI收录203篇,所发表的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高达400多篇次(不包括自我引用),这充分反映了国际同行对我们研究成果的高度重视。我们的许多研发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共申请专利70项,已获得专利37项。我们还与美国Institute for Lasers, Photonics, and Biophotonic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享誉光子界的Paras N. Prasad教授(美)和赫光生教授(美)担任着我校客座教授。我们将继续保持活跃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以使我们有更多的研究工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将把这些研究力量和条件系统集成,形成有很强综合研究实力、且有能力对社会开放的先进光子学中心。以该中心为研究合作与技术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包括新材料设计制备、测试分析研究和器件研制的实验设备及相关软件。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高效”的组织机构和开放运营的管理机制。组建一支由光电子、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组成的年轻的、勇于创新的研究群体。 J3;6PI9~5iv6:,c
科研项目
基础光子学 D9-5qQ2=2Ek1?6i
量子光学 Z6!4PW1=,po5+4u
超快光子学 T1!5FQ1!2yk1=6i
非线性光学 P5:,yY4?6Xa,+,t
新型激光器 n4.2uR4=8PM7-3I
有源无源光子器件等 F8!5Lm87Tp5?4B
信息光子学 B,!6ZE4;1SN5;3i
导波(光纤)光子学 E,=9yl3:3Er5?7u
光通信技术 g6!,QX,.9dk7?8G
光存储技术 Z6=5pN3!2PV5?5S
光显示技术 I74lm4-5AR9:,b
纳米光子学 E2;5x06=3Dp6.4s
半导体集成光子学 c8;1Jz,~2Mz8;4J
微结构光子学 d5~2pr2+1hB5=8A
生物光子学 c9:2TD2~1lh7;2r
荧光探针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术 b16i08=6ej2+8D
多光子荧光成像技术 R9+1Oy97qD7?4K
分子成像及检测技术 M8.6el6:9NG6!8J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