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两弹一星和尖端科学的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58年在北京应运而生。成立之初,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直接参与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钱学森院士创建了力学和力学工程系(现为近代力学系),吴仲华院士创建了物理热工系(现为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他们亲自登台授课,及时把最新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传授给学生。他们承担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定以及讲义编写等一系列工作,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保证了高起点、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e2!40k,~6sL5?4Q
工程科学学院成立于1998年,由近代力学系、精密机械和精密仪器系(在1958年学校成立时的机电工程教研室基础上建立)、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组成。2004年依托我校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挂靠在工程科学学院。学院现设5个本科专业,即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科学和动力工程以及安全科学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3个,分别为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以及仪器科学与技术,其中力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工程热物理、精密仪器及机械为省重点学科。 W9:7JP4;,cU7~2X
为了适应21世纪对工程科学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工程科学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对各系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及其实验内容也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淡化专业、通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为了专业交叉和实验资源共享及统一管理的需要,2000年3月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原隶属学院各个系的教学实验室,整合为工程科学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下设材料力学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力学基础实验室、机械与测控实验室、热科学基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工程教学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等七个院级教学实验室,主要承担学院学科群的基础教学实验课、专业基础和专业教学实验课。计算机辅助工程教学实验室主要承担全校学生自由上机和工程软件课程的培训等任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专门用于大学生的业余科技实践及科技创新活动,并面向全校开设一些选修课。2013年学校投资700多万面向全校学生建成的工程实践中心,在开设《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的同时,还为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提供自由开放,每年举办一次的全校机器人比赛项目参赛学生可以利用中心提供的设备和场地亲手制作机器人。工程实践中心纳入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统一管理,2013年被评为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g3~8eU7!8af9-3l
2014年10月,为进一步提高工程科学学院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水平,实现实验场地统一使用,实验教学统一安排,实验师资统一调配和实验仪器、设备集中统一使用、购置与管理,学校对工程科学学院教学实验中心进一步整合,升格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拟建成一个面向全校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中心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 C32WH3?1EC,.6g
中心由学校负责组建,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学校任免,中心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目前,教师和实验支撑人员总数66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杰青3人,百人计划3人,青年千人1人,46人为兼职人员。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有18人,占总数的27.27%;具有副教授(包括副教授级高工、高级实验师)职称的有24人,占总数的36.36%;具有中级职称的有20人,占总数的30.30%。在学位分布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9人,占总数的59.09%;具有硕士学位的有14人,占总数的21.21%;具有学士学位的有8人,占总数的12.12%;平均年龄45.13岁,这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背景雄厚、专业学历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近年来,中心在211工程、985工程和知识创新教学实验等经费支持下,特别是2015年7月起投入教学建设专项经费1339万进行的一期建设,大幅度更新了老旧仪器设备,总资产达到3000多万元,实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心在保证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的研究, 提出并贯彻“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开拓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同时依托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研究示范中心等科学研究基地,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密切互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s7~,Mb79Wg9!10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工程科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得到更新,教学研究活跃,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管理办法科学先进,教师队伍素质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实验教学水平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心已成为我国培养工程科学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正在产生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M8;8OO5;1sJ53S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