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中心)简介
【历史沿革】 o6.3Lg5~1iw2!9x
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最早始于1938年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开展的植物引种驯化研究,1958年成立植物生理研究室,段金玉先生任主任;1987年成立民族植物学研究室,裴盛基教授任主任,2002年部分植物生理研究室的科研力量并入昆明植物园,2004年昆明植物所与世界混农林中心(ECRAF)共建“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2005年成立云南省花卉工程中心。 l9!8sK5:2lz3.3M
2007年12月18日,经过研究所战略研讨会的充分讨论,所学术委员会论证,所务会批准,昆明植物研究所集聚全所在野生资源植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的核心力量,整合筹建了“食用、观赏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使全所形成集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保存、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的“三室一园一库”格局。 A7+9TH6:9Wt9?2z
2010 年 3 月 25 日,在研究所 2010 年战略研讨会上对实验室定位和发展目标又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根据研究所“三室一园一库”的总体战略布局,为了突出所级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定位和科学目标,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x6.,ml7!9sa5-8v
2014年10月31日,为贯彻落实科学院新时期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促进昆明植物研究所优势和特色学科的更好发展,经所务会研究决定,原昆明植物园作为支撑系统从研究室中独立出来,而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则作为独立的研究系统。 K7-2bY8=7XU15U
2014年11月27日,在中科院昆明分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科技处的指导下,经过实验室主任王雨华研究员与全室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通过了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的专家论证;并于2015年1月22日正式定名为“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研发实验室”。 A4;2NU2;7ZT,;6F
目前,实验室包括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与生物技术实验中心两个部分,全称为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简称“资源室”,英文名为“Key Laboratory of Economic Plants and Biotechnology”。 b49Pp9=9CP6=4d
【实验室定位】 I41cq1?1FV1:7n
立足云南,辐射东南亚,系统开展野生资源植物及其重要功能基因的收集、评价、研究和开发利用,培养一支野生资源植物研发的优秀队伍,建成新型资源植物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Z8;,0m7+8HL2=3e
详细描述为:基于研究所70余年的科研积累,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围绕野生植物资源“收集—评价—发掘—创制”这一创新链,融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知识和手段,深入开展资源植物研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掘有重要性状的野生新种质和重要功能基因资源,研发用于山地生态恢复的高效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和新型植物-真菌互作复合系统,探索新品种培育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突破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和培育别具云南特色的观赏植物、食用植物和生态修复植物,发掘创制新种质,选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新品种,攻关生态修复和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解决在野生资源植物发掘与利用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积极推动云南生物经济的升级与发展,支撑国家种质安全、人口健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实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K7.1rt2+5Qx6=,L
【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l2-,uu2=1vy4!6s
总体为野生资源植物及其重要功能基因的研发,具体为以下四个研究方向和内容: Z6:8ab9!3bi3.3A
1.野生植物种质与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 E1~9SV6?,Qs5?2W
·调查、收集及评估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药用、食用、观赏用、生态恢复用等),并建立详实的基础信息数据库; Y4=5GA1.,yI3:,J
·利用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等学科交叉手段,在植物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索植物适应云南当地自然环境的机制和规律; r56oY2-8uo5+3c
·挖掘利用野生植物优良农艺性状和适应极端环境(干旱、高温、低温等)的基因资源。 e,.1pm96sg8.5w
2.新型资源植物的定向培育 N,3tf8!2jw6.3L
·开展野生资源植物的原地和异地繁育研究,开展引种驯化工作,对野生和驯化后的种质资源进行优良品种的定向培育,选育新品种。 h9~9fh8.7OX2!5R
·开展传统育种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育种研究,利用杂交、诱变、细胞融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方法进行种质创新,获得高质量新品种。 03:5EK1+9UT5:5N
·对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再次进行一致性、稳定性和特异性评估,攻关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建立高效繁育体系,并进行商业化推广。重点聚焦在观赏植物和食用植物的新品种定向培育上,深入开展高含量虾青素工程番茄的新品种(系)培育和产业化;开展油料植物蓖麻和油牡丹的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 q5-8jt9?8sp5+7Q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资源植物特殊生境中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揭示其产量、品质、及功能性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探索新品种培育的理论及实验体系。通过分子生物学与分析化学等手段,从表观遗传学、普通遗传学与蛋白组学三个层次解析特殊生境下植物适应与进化的分子机制,克隆与分离重要功能基因或蛋白,将其重要功能转化到重要作物上以提高品种或作物的产量与抗逆性。 v4-,uL6!3bK,~,p
3.植物-真菌互作与山地生态恢复 k7-9Hz24CF6:,b
·针对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特色花卉与园林园艺植物)、生态恢复价值的植物,进行共生真菌、固氮菌的作用机制机理研究和优良应用菌种(株)的选育,借助复合菌(真菌、细菌、放线菌)立体接种技术,进行植物新品种的引种驯化。 t5:3xl5.8MX5+3u
·运用恢复生态学和人工复合群落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特殊生境(采矿废弃地、石漠化地区、干热河谷等)复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和生态修复的研究与示范。 W7?8RW9=1lE6-9C
·开展兼具较高经济价值的外生菌根食用菌类群(如中国块菌Tubersinens、美味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干巴菌Thelephoraganbajun等)的生态栽培研究。 x6-1kd380b1.7s
4.植物品种保护分子标记套装技术研发 H9?7NJ8~4hg1~4K
·创新、集成最新的分子生物技术,进行经济、实用、高效新型专利系统的研发,如标准化探针设计、标准化测序流程等。 y22sk84Fa3-5M
·利用DNA指纹图谱和基因组序列扫描测序,通过集成创新和流程改造,结合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多套适用于不同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品种鉴定的标准分子标记方法。 R2+2fL58Pr1:7b
·针对特定的品种(菊花、秋海棠),着重利用微卫星多态分子标记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发展高效多态标记或特定DNA多态片段条形码库。 h5+1vY9:6ne8~5O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