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储能技术研究部 简介
储能技术研究部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时隶属于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智能电网建设对大规模储能技术及电动车发展对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重大需求,研究部重点研究储能电池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电池系统设计、优化、集成技术,开展应用示范,力争建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储能技术研发平台。研究部现有科研、办公、实验用房1332平方米,建有电池材料、电堆工程化等3个研究平台,现有电池测试系统、电化学分析仪等374台仪器设备,能够满足高水平工艺研究、新技术开发、电池关键材料和系统研究与测试评价等需求。研究部现设有创新型电池技术(铅炭电池、超级电容器、锂/钠/钾/锌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液流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全钒液流电池、锌基液流电池、液流电池新体系)、模拟及系统结构设计与模拟仿真、检测与评价、工程化开发与应用示范5个研究组。研究部坚持研(研究所)、产(企业)、用(用户)密切合作的研究开发方针。以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关键科学问题为重点,与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定风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尚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工程放大和规模化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国家电网、发电企业等用户合作开展应用示范。研究部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团队建设。 N8~7DE6!,wo5=,N
研究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重大需求,主要任务在于推动储能技术和装备在发电侧、输电侧、配电侧及用户侧的示范应用。近年来在液流电池、铅炭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液流电池技术方面,解决了液流电池关键材料、高性能电堆和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等关键科学和工程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完成了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发展过程,实施了包括2012年全球最大规模的5MW/1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国内首套5kW/5kWh锌溴单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系统等在内的30余项商业化示范工程,2016年获批能源局200MW/800MWh全球最大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建立了300MW/年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化装备基地。在铅炭电池技术方面,突破了低析氢碳材料批量制备技术;突破了低成本、长循环12V38Ah、12V150Ah电力储能用贫液铅碳电池、12V70Ah富液铅碳电池技术及批量试制技术;自主研发了长寿命铅炭电池储能应用示范系统,并在大连成功投入运行。领军国内外液流电池标准的制定,引领全球液流电池技术的发展。成果获2014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入选中国科学院十二五重大标志性进展成果。 e7~5fP3?5XY9-70
作为国家能源局液流电池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际电器工业委员会液流电池技术联合工作组(IEC/JWG7)的主要成员单位,储能技术研究部拥有自主测试中心,是科技部863项目燃料电池材料指定检测单位,国家标委会燃料电池、液流电池检测标准制定单位。截止到2018年3月,作为第一起草单位起草并已发布实施的质子膜燃料电池标准共5项;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起草并已发布实施的液流电池标准共13项,其中6项为第一起草单位,4项为第二起草单位;主导液流电池国际标准制定,主持制定液流电池核心标准《液流电池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IEC62932-2-1)1项,参与制定《液流电池术语》(IEC62932-1)和《液流电池安全》(IEC62932-2-2)2项国际标准,目前这3项国际标准已推进至最终国际标准稿阶段,预计2019年5月发布实施;已申报发明专利5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已获授权专利200余项,其中国外授权专利20余项;并获得“辽宁省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称号。测试中心目前有分析测试设备固定资产约2100万元,2015~2017年新增资产500余万元。测试中心主要测试的仪器设备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 MS),微波消解,X射线衍射仪(XRD,可做电池原位测试),同步热分析仪(TG-DSC),TG-IR联用,TG-MS联用,超深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原位漫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位滴定仪,全自动微孔物理吸附分析仪,多台电化学工作站(包括1260+1287、2273、VMP3、V3等),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等。 V5;,Ld,.9se4:,f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