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简介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的前身是理疗学会。学会的发展是与学科的发展同步的。学会从筹建、建立、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I,;9Bx7;6YB6~7n
一、学科发展的背景(解放前~1958年) Y,=,dQ3=4Dr6;,V
这一时期是我国物理治疗学发展阶段。解放前,我国物理治疗与功能康复工作,仅在南京、上海、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少数国家或教会医院中开展。 1950~1957年经国内原有专家和苏联援华专家的努力,在国家卫生部的支持领导下,物理治疗学科逐步蓬勃地发展。1951年上海华东医院举办理疗人员学习班。学员40人,由国内学者张天民主讲。1956年部队在湖北咸宁举办理疗军医学习班,李维礼、肖萍(张天民学生)主讲.培训20余人。解放初期 (1950~1952年)武汉协和医院博医技专主办二年制理疗学习班培训三期近20人,其后于1953~1955年中南卫生学校(校长为中南卫生部副部长姚克方)内设半年制理疗班先后为中南地区培养理疗人员近百人。1952年卫生部即组织全国各地学者翻译出版苏联巨篇名著《理疗学基础》,成为学科成员的必备教材。其后又有一些专著翻译出版,如《临床实用理疗学》(金正均等译)、《理疗学》(中专教材,南登昆译)、《理疗学手册》(孙星炯译),朱霖青编写了理疗与按摩,舒昌达编写《临床电疗学》。1953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张天民医师被卫生部确认为我国第一名理疗学副教授、张教授30年代受培训于北平协和医院美籍专家,抗日期间为伤员服务,奉行“伤而不残、残而不废”的宗旨,在临床、教学内做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又积极工作,培养人才。 X6!9au7!1AW5.6r
自1950-1958年苏联先后派出多批理疗专家来华工作,在大连、北京、沈阳等地举办多期培训班,培养我因理疗工作人员。其中尤以北京苏联红十字会医院(友谊医院)于1955-1956年先后办两期理疗医师培训班,共培养理疗医师20余名,沈阳医学院受卫生部委托于1955年举办了为期半年的中级医校理疗师资培训班,培训40名教师。1956年举办了为期10个月的“卫生部高级理疗师资学习班”、培训50名高校师资。南方各班及大连、北京、沈阳等班的学员形成了我国近40年来学科发展的骨干。 i1~7Ix3:4GD9+4L
自1951~1955年期间我国先后派出地方与部队医师多人去苏联留学,邹贤华、郭中和、陈景藻、金石正等人获得理疗、疗养、体疗副博士后返回,在北京、西安、沈阳等地工作。 n8,PP4.5Re4.8Y
二、筹委会阶段(1958~1978年) V97uG6:7MB3~3P
此期间为物理治疗迅速发展并向物理医学转变过程。随着专业在全国普遍开展,成立自己的专科学术组织为众望所瞩,经北京地区骨干分子的积极酝酿和申请,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常务理事会批准,1958年5月22日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小汤山疗养院成立,分工由郭万学任筹委会主任委员、邹贤华为副主任委员,委员还有黄厚朴、鲁一民、蒋惠中、郝福安、李芳,后又补充陈子元。与此同时,举行了由数十名代表参加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进行了首次全国范围的学术文流。会后原来由汤岗子疗养院出版的地方性专业季刊《理疗与疗养》改为全国发行,各省市先后陆续成立地区性分会组织。 a1;1Hd,.3qn52D
50年代后期,超声诊断医学发展,初起时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在理疗科开展。1961年10月在理疗学会筹委会中成立超声诊断学组,组长为郭万学。学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超声诊断学术交流会。 S,3nM5~9xr95b
60年代初期我国电诊断与肌电图检查技术,由我学科专家张天民、李维礼、汪荫棠、陈达光、沈定国先后在武汉、广州、呼和浩特、北京等地开展,取得一些重要成果,推动了全国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成为物理医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V6;3Nl7~2Cj2;5H
1963年卫生部成立了理疗、疗养、体疗专题小组,研究制定我国本学科发展的十二年规划。董炳混为组长,我学会负责人及专家王立民、郭万学、陈子元、张天民、陈达光、杨子彬、邹贤华、张玉秀为组员,成为卫生部的咨询和工作机构。 W1=9Vd,~4Ix6.5c
1964年全国38名会员、专家首次合作撰写内容全面的长达150万字的参考书《理疗学》于1965年完成初稿,拟提交出版社出版。 F1=5xm9~,my6=4e
1966年以前我国的理疗向物理医学稳步发展。但1966年以后的十年动乱使我国理疗事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挫折,大批专业人员被下放或转科,科室被缩减或关闭,学会的学术活动和各项工作先后停顿。 m,:8dK1!2qr7~2M
十年动乱后,70年代中期.各地专科工作及学术活动逐步恢复,磁疗法发展较快。学会组织对《理疗学》初稿进行了修改补充,先由小汤山疗养院内部出版发行。此外还出版了《实用理疗学》、《临床理疗学》等书籍。1978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理疗学》的内部版本获大会奖,党的政策激励人心,会员们积极性高涨,纷纷要求恢复学会组织和学术活动。 a9+4sA9+,ZE,.7l
三、学会的建立与发展(1978~1984年) 07~5jT5;1xW7!4T
本时期力学科向物理医学深入发展的阶段。1978年5月27~31日,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在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疗养院召开了全国地区性理疗学术会议。这次大会是空前规模的第一次全国性学术大会。会议收到论文389篇,到会正式代表231名,大会宣读论文45篇。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选举了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共35名,推举郭朗万学为主任委员,邹贤华、张玉田为副主任委员,陈子元、杨子彬、张缙熙、蒋惠中、鲁一民为常务委员,缪鸿石、谭维溢为秘书。在此后几年中陆续增补了5名委员,连前共40名委员。委员会下设理疗、疗养、体疗、超声诊断四个学组,还成立了《中华理疗杂志》编辑委员会,将原《理疗与疗养》杂志改为《中华理疗杂志》,编辑部设在鞍山汤岗子疗养院。总编辑为张玉田,副总编辑为郭万学、王立民,后补充金石正。1978年10月 20日出版《中华理疗杂志〉创刊号,为季刊,该杂志主要刊登物理治疗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论著。根据委员会的决定,1979年9月20日日在河北医学院成立《中华物理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总编辑为冯经义,副总编辑为郭万学、杨子彬、邹贤华、梁惠英。1979年9月20日出版《中华物理医学杂志》创刊号,为季刊。该杂志主要刊登超声诊断、磁学、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以及有关物理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的论著。 K9+3Sx4-8Fp,:,T
受卫生部委托,以汤岗子理疗医院为基地、自1979年开始,每年举办—期全国理疗医师进修班,每班学员数十名,每期学习一年,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学科的新生力量。 M,6ox8-9Ph2+9U
学会正式成立之后,全国的学术空气活跃,先后出现了不少物理治疗和诊断的新技术,如:黑光灯疗法,远红外线疗法、激光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恶性肿瘤的高频电高热疗法、空气负离子疗法、冷冻疗法、中频电诊断、红外线热象图诊断等,磁疗、医疗体育和超声诊断也有较快的发展。本阶段先后召开了全国性物理治疗及超声诊断专题学术会议9次。1981年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创建了医学信息季刊,《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册》(初名物理医学与运动医学分册),由南登昆任主编。1983年南京部队总医院理疗科的会员们汇编出版了1920~1981年理疗中文文献索引,为同道们查阅专业资料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川80 年由朱霖育主编中因医学百科全书理疗学分册,组织我学会成员近20人参加编写,编写过程中还初华理顺了本学科专业名词。该书于1986年印刷发行。此外还编写出版了《电疗与光疗》、《理疗手册》、《简易理疗》等书籍。 u6?9rW,!2dU35S
四、物理康复学会阶段(1984~1995.6) F5+2zl7;6TB6+9p
此期为学科向物理医学与康复(康复医学)转变发展阶段,尽管落后于先进国家,但毕竟已经起步。 z8:6XX,:6k03:,s
(一)第二届委员会(1984~1989年) G,;3wZ7?8Pv,:9x
1984年5月14~1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理疗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78篇、到会正式代表180名,大会宣读论文30篇,分组交流论文143篇。会上由专家报告了学科的发展趋向。会议期间改选了学会的委员会,成立第二届委员会,选出委员39人,推举邹贤华为主任委员.南登昆、缪鸿石为副主任委员,还有司福厚、乔志恒、陈化民、陈景藻、高良恕、梁惠英、黄美光、谭维溢为常务委员,谭维溢、殷秀珍为秘书。委员会聘请王立民,朱霖青、李维礼、郭中和为顾问。委员会下设物理诊断、物理治疗、专科康复与疗养四个学组。 y42ob,?,CA1:1V
1985年《中华理疗杂志》编辑委员会改组,成立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张玉田,副总编辑缪鸿石、王立民、黄美光、金石正。1987年调整为:顾问张玉田、王立民,总编辑邹贤华,副总编辑周从家、缪鸿石、金石正、刘政达。同年,《中华物理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改组,成立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何瑞荣、副总编辑邹贤华、梁蕙英、刘洪祥。 D6:6oQ5?6QR1?4W
1984年缪鸿石副主任委员参加了由卫生部派出的我国第一个康复医学考察团赴美国考察、回国后在《中华理疗杂志》上著文介绍学科向物理医学与康复发展的国外情况。此后各地又有多位专家,包括主委邹贤华教授赴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参观考察或进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习国外开展康复医学的先进经验。在国际康复医学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在原有物理治疗、运动医学、疗养医学、伤残军人康复医学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康复医学事业在80年代中期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国内一些大中型医院的理疗科室、疗养院加强了康复医疗工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先后在原理疗科的基础上扩建成立康复医学科,在第二届全国学术会议上出现了有关康复医疗的论文报告、并在学会中成立了专科康复学组。面对物理医学与康复(康复医学)事业迅速发展的趋势,学会委员会曾多次组织不同规模范围,不同内容形式的会议讨论我国开展康复事业的一些重要举措、做了大量工作。 d,!40Y1;1sg9~5q
顺应学科的发展。使名实相符,我会申请改名为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经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简称为物理康复学会,报送科协于1985年9月15日批准。此后全国各省市分会的专科学会以许多省市的大中型医院理疗科也随之扩建更名。由于超声医学的发展。1986年2月16日中华医学会批准成立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为任建方,自此超声诊断学组从我学会分出。 e,:4jW9.3pI2+9v
1985年10月中旬,学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了全国康复医学新知识讨论会,学会委员及全国各地专业骨干100余人参加了学习讨论,会后又回到当地办班培训各级专业人员,使全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逐步纳入了正常工作日程,得以全面铺开。此后,学会又先后举行了一系列康复医学专题学术会议,如1986年6月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的全国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学术会议、1986年10月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的疗养康复学术会议。1986年6月由我学会领导人建议创办了《中国康复杂志》,季刊,成为我学科的一个重要阵地。该刊中国残联领导、资助,同济医科大学承办,南登昆任主编。1987年7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我学会与中国运动医学会联合召开的医疗体育学术交流会。1987年11月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的物理医学康复新技术学术交流会,1988年6月在湖南省大庸市举行的康复评定学术讨论会。各省市分会也举办了本地区的学术会议和学习班。这些活动反映并促进了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j5;1Tx7=8Mh8=5R
本阶段国内出现了许多有关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工作经验报告、还打破了过去所认为的禁区,取得了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康复,光敏诊治恶性肿瘤,高频电高热治疗恶性肿瘤的成功经验。红外线、激光、调制中额电、音乐-电、生物反馈、中频电诊断等新技术、新设备进一步丰富了物理治疗、物理诊断的手段。电脑技术于1985年首先应用于中频电治疗仪,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欢迎。紫外线、经皮电刺激等设备的小型化也方便了基层卫生机构和家庭的应用。医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研制了许多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的治疗设备,逐步满足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b17VD2~7id,+9q
经我学会向卫生部提出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设康复医学课程的建议报告后、卫生部科教司于1984年发出了在高等医学院校增设康复医学课程的文件,要求“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增设康复医学课程,时数不超过40个学时,作为必修课,选修或讲座”。发文后全国有23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使康复医学基本知识在医学生中得到普及。 d5.9RJ,!9sB16V
此外,我学会于1984年向卫生部呈送了在全国培养专业人才、调整医院康复科人员编制的建议报告。1985年还组织了10余名委员和会员专家撰写出我学科 2000年发展计划。这些工作对卫生部领导康复医学事业工作起了参谋作用。 H5;4Gl7!4JP,+6p
1987年在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我学会组成了物理康复名词审定组,邹贤华任组长、周士枋、南登昆、缪鸿石、谭维溢为组员,后补充徐绍仪为组员,谭维溢为副组长。小组成立后开始着手专业中英文名词的汇编和修订。 q4=1VO7.7Jd6~5w
1986年由陈仲武任主编,南登昆任副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医学分卷》完成交印,于1988年出版。 Q5!8oH,;9Ys9+6u
1988年我学会20名会员参加了全国近百名专家合著的第一本大型(160万字)康复医学参考书《中国康复医学》的编写,卓大宏、缪鸿石分别任主编、副主编。该书汇集了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新技术,于1990年出版。在副主任委员南登昆的发起组织下,全国40余名会员编译了世界康复医学巨著《克氏康复医学》,全书84万字,于1990年出版。各省市分会的会员们也纷纷编著出版了许多专业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为我的康复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教材。 N1:5nA8+7Yz8:4E
(二)第三届委员会(1989~1994年) a82AW7+3gH,+8q
1989年10月11~1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物理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74篇,到会正式代表237人,大会专题报告3篇,大会宣读论文13篇,分组交流论文164篇,会议期间改选学会委员会,成立第三届委员会、选出委员40人,推举缪鸿石为主任委员、南登昆、谭维溢、吴宗耀为副主任委员,乔志恒、李晶、邹贤华、周淑梅、郭志英、徐衡、唐德修、殷秀珍、黄美光为常务委员,殷秀珍为秘书,委员会聘请司福厚、陈化民、高良澍、梁蕙英为名誉委员。委员会下设康复评定、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继续教育、疗养五个学组。 J6;9ik4!7MU1~5B
1990年《中华理疗杂志》编辑委员会改组,成立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缪鸿石。副总编辑徐国忠(以后调整为张黎明)、金石正、刘政达。《中华物理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也同时改组,成立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何瑞荣.副总编辑南登昆、任建方、邹贤华、徐智章。 H9?,HS5?9Kk,:3F
为了加快我国年轻的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第三届委员会着重抓了人才的培养。从1990年起由我学会与中国残联、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全国在职康复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主任委员缪鸿石亲自负责这个班的工作。到1994年共办了五班,学员250余人,其中有113名高级职称的医师。学会及各省市分会的委员及《中华理疗杂志》编委大部分都参加了这个班的培训。在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的领导下,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与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康复合作中心联合,在我会副主任委员南登昆的主持下,自1989年9月起举办WHO康复医师培训班5期,每期1年,有223名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的康复医学医师毕业。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于1987年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于1990年8月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分会等也都分别成立了康复医学培训中心或举办了学习班,接受在职人员的进修学习。1983年起我学科在武汉、沈阳、长沙、西安、北京、重庆等院校接受培养理疗硕士生的任务。1987年学位的学科名称经过争取改为理疗学与康复学。自1983年至1994年,同济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第四、第三、第二军医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院校先后共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70余名。在此基础上,几家军事院校先后申请建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1994年批准第三军医大学成立我学科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为我国培养有高学位称号的高级专业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我学会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几年来为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级和中、初级专业人员,达到在职人员知识更新,年轻人才补充,壮大了专业队伍。 J8.3hq4+8Ae,?,G
在本阶段中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物理治疗,如:经内窥镜的微波组织热凝治疗体腔内恶性肿瘤,自体血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疗法,低能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肿瘤的直流电化学疗法以及毫米波疗法等。在康复医学方面,较普遍地开展了神经科和骨科伤病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评定。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等先后开设了康复科病房,占有床位10余张至40张不等,开辟了在综合医院开设康复病房的先例。 I,?5cR6=9RP7.1U
本阶段学术活动较多。1990年5月的全国低中频电疗学术会不仅进行了学术交流,还就当时社会上所出现的低中频电疗仪器粗制滥造,命名混乱等问题向卫生部写了报告,反映情况并提出建议。1990年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了全国疗养康复学术会议。各省市分会按大区联合举办或各自举办地区性及省市学术会议。同时还进行或参加了不少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c2!6qm8:,IR2+4D
为了解决高等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的需要,副主任委员南登昆和主任委员缪鸿石组织全国16所高等医学院校的32名会员专家共同编著了高等医学院校参考教材《康复医学》,1993年出版,发行数万册。9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还出版了不少专业书籍,如:南京军区总医院续编的《1982~1989年物理医学与康复中文文献索引》,还有《康复医学词典》、《物理医学与康复》、〈康复医疗手册〉、《临床电疗与光疗》、《电疗与光疗(第二版)》、《实用理疗学(第二版)》、《实用理疗手册》、《理疗器械原理与维修》、《常用运动处方》、《实用社区康复医疗》、《社区康复教材丛书》(甲种本)、(乙神本)、《中国病人家庭康复图解》等书。主任委员缪鸿石又开始组编达200万字的大型康复医学参考书《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全国有20余名专家参加编写。这些书籍的编辑出版大大活跃并丰富了我专业领域。 f43TJ3.1XK84s
1993~1994年我学会的部分专家还参与了卫生部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条例的起草与制订工作,为康复医疗机构管理的立法打下基础。 u1~6Ca7+8qj,?1X
本阶段学会工作使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f4~9PC7!2wf1.7S
(三)第四届委员会(1994~1995.6) M1!8PH7.3nD2:5k
1994年5月31日~6月2日在北京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物理康复学术会议,会认收到论 文528篇,到会正式代表215人。大会专题报告2篇,大会宣读论文13篇,分组交流论文251篇。会议期间改选了学会委员会,成立第四届委员会,选出委员44人,另有中青年委员10人,推举南登昆为主任委员、缪鸿石、谭维溢、吴宗耀为副主任委员(谭维溢为常务副主任委员),于淑芬、华桂如、吴慧敏、李晶、周万松、周淑梅、范维铭、郭志英、殷秀珍为常务委员,李晶、郭正成为秘书。委员会下设康复治疗、康复评定、教育培训三个学组。 X5.8un21Tb7;9H
为了向先进地区学习、以推动我学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我学会成员先后去美、日、德、澳、加、港、台等地区参观考察。并先后参加康复国际 (Reh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RI)、国际康复医学会(International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ssociation, IRMA),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IFPMR)的世界大会,获取大量信息,结交了许多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康复医学)学术界名人,他们都有加强联系的意愿。为我国加强与国外联系,走向世界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L9-9Eg1:2fx28P
为了进一步学习国外康复医学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各地先后与国外康复医疗机构合作,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如: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三次请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专家来举办颈椎病、偏瘫与脑外伤、热塑夹板等康复技术进修班,辽宁省康复中心和汤岗子理疗医院与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康复学会联合举办中风康复培训班等、这些学习班都面向本地区招生,扩大了培养面。 L1!3vx9?2GR,=8R
本阶段在专业书籍编著方面又有新的进展,如:《新编物理治疗学》出版、《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于1995年定稿付印。我学会物理康复名词小组经6年的努力,对初稿多次反复修改补充,2次扩大范围征求了国内20余名专家的意见、也于1995年定稿送审。 V9;7xh7+4Rg4+,t
1995年6月29日,经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学会更名的申请、学会全称改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B3;2Bw,;4BK1-6Z
学会的全体委员和广大会员有决心进—步搞好学会工作,组织各科学术活动。加强继续教育,将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事业提高到新的高度上。 z8=,FI2;8IG7?9p
1995年6月底 (谭维溢 执笔) j6-30S5-6xo6-2F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会史(续) R1!9gF7.5fT91j
(1994年5月~2002年12月) t5+1gu2!9Aq8?8h
在跨入21世纪前后的年代里,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科和我专科分会工作,在过去多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F3!3sA4-9Po9;9t
一、第四届委员会(1994—1998) P8-9fu4~5Li8~7b
(一) 组织建设方面 g7;8nm6!4FA7~1Y
在1994年5月31日—6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物理康复学术大会期间,改选了我专科分会委员会,成立了第四届委员会,选出委员44人,推举南登崑为主任委员,缪鸿石、谭维溢(常务)、吴宗耀为副主任委员、李晶、郭正成为秘书。委员会下设康复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教育三个学组,并推荐了十名中青年委员。 C4;4Nr6!7pp5:4y
经前两届委会的努力争取,我专科分会的命名已从“理疗学会”更名为“物理康复学会”。第四届委员会为了促进学科的发展,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再次申请正名为 “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1995年6月29日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专科分会更名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Chinese Society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E5;,OS6-5Lo6?6L
(二) 学术活动方面 B4-4NU4!1OT,?3S
在本届委员会任期内举行了四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996年5月康复治疗学组在湖北宜昌举办了第三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67篇,参会者 201人。会议组织了专题报告和技术操作演示,充分反映了我学科在康复治疗方面的新进展。1997年5月康复教育与培训学组在湖北十堰召开了全国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参会者20人,讨论了全国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今后工作。会后向卫生部递交了两份报告,对今后高等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育和修改参考教材《康复医学》的意见。1997年9月康复评定学组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康复评定学术会议,参会者50人,会议交流了有关偏瘫、骨关节疾病的康复评定经验。 1998年10月我专科分会在杭州举办了第五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会议收到论文331篇,参会者200人,大会上有美国、香港及内地专家作了专题报告13篇,对学科的发展方向起了引导作用。会议期间举行了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报告18篇,检阅了中青年的水平,给优秀论文报告者发了奖。 p9-,qZ3.3PL3=2w
进一步开展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我专科分会有十多位会员参加了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ISPMR)的第12届大会学术活动和国际康复医学会(IRMA)的第7、8届大会学术活动。ISPMR推举我专科分会主任南登崑出任理事,接纳我专科分会为团体会员,我专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共44名)均成为会员国会员。各地会员还通过出国短期研修学习,参观访问,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w4~5OZ,!9Af2~7E
中华医学会1997年7月举办了中韩医学大会,我专科分会在会场组织了中韩康复医学交流会,中韩双方共有50人参会,各有6篇论文以英语报告交流,并组织了韩方代表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参观。为期三天的学术活动组织有序,讨论发言踊跃,反映较好。 T14uI3.3vm7=8R
(三)书刊出版方面 O1+7xj6~8ZQ6-3Z
属于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范围的《中华理疗杂志》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自创刊近20年间为会员与同道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园地,随着学科的发展,两个杂志的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中华理疗杂志》于1995年6月换届成立第四届编委会,南登崑任总编辑,张黎明,缪鸿石,金石正,谭维溢任副总编辑,编委55人,并于1998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近年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迅速成为现代医学四个组成部分之一,但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中缺乏一本专门的康复医学杂志,我专科分会于1995年12月向总会申请将《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更改为《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6年3月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对该杂志的更名申请。在等待上级批准期间,该杂志内容由以超声诊断、医学物理等为主,逐步转向以物理医学与康复为主。1997年1月《中华物理医学杂志》编委会换届,成立第四届编委会,何瑞荣任名誉总编辑,南登崑任总编辑,谭维溢、缪鸿石、吴宗耀、许元生任副总编辑,编委49人。 Y4-9cQ7;4Qa4!,l
在我学科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的共同努力下,本阶段出版了多本专著,如:《新编物理治疗学》、《临床实用理疗学》、《实用物理治疗学》、《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中国理疗疗养康复专著出版概况》等。由南登崑、缪鸿石等32名专家教授合著的,1993 年出版的高等医学院校参考教材《康复医学》于1996年获卫生部第三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卫生部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著作科技进步三等奖。 W8.6XX1;3lX5.4r
(四)人才培养方面 y5+9cj2!7oN8?6S
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为我学科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U,+6NO5:1TH9=4a
纳入我国大中专教育计划的有首都医科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的医疗系大本生康复专业分流班,安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物理治疗技术大专班,武汉同济卫校、湖北咸宁卫校和山西运城卫校的康复治疗中专班。 x6?3eD4!2Ew8=8i
许多单位在组织在职医技人员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同济医科大学举办了一年制的全国康复医师培训班已达7期,培训了康复医师 315名;设在同济医院的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复康合作中心联合建立了康复资源中心,成为各期培训班已毕业学员的联络交流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办的康复医师、治疗师短期培训班,到1998年已达8期,共培养学员3376名。安徽医科大学举办为期2年的康复治疗师学习班 3期。汤岗子理疗医院从1979年起举办为期1年的全国理疗/康复医师进修班到1998年已达17期,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理疗大专专业证书班已达4期。各省市也举办了许多短期的脱产或部分脱产专业学习班。 t6.20u3:1FN17i
高级人才的培养也在逐步发展。到1998年全国已有理疗与康复学硕士点9个,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近百名。1994年在第三军医大学建的我国第一个理疗与康复学博士点已毕业博士研究生5名。据不完全统计,到1998年全国理疗康复专业副主任医师、技师以上人员超过350人,他们是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 H8~2mG7,ZF,.5a
(五)学术成果方面 p5:2FG9:6iL,:7q
在医疗市场发展的推动和会员同道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学科的发展提高较快,医疗和科研工作都取得新的成果和进展。如:脑卒中的康复已成为我学科的一个重点课题,“康复早期介入”的概念日益加强,提前到1个月,直至生命体征稳定后数天。脑卒中康复医疗的内容以偏瘫的运动功能康复为重点,同时进行偏瘫合并症及其他功能障碍的康复,因而大大提高疗效。许多单位参加了全国“九五”攻关课题“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颅脑外伤的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和心肌梗死后康复也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c4;1sl,.5wW,!7r
物理因子的研究有不少新的进展。如:毫米波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大面积强红斑量紫外线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等的疗效,热、磁、毫米波等物理因子抑瘤效应的研究等。 R7=1qh,;1xe2=8m
有不少单位研究了康复评定方法,如:功能独立性测定(FIM)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的分析,生活质量的评定量表,诱发电位P300对大脑认知功能的评定,平衡仪在神经、骨关节伤病的应用,等速肌力测定仪的应用等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M5+,RH5+7DR1-6b
二、第五届委员会(1998—2002) t9;2Lj4:6vh1-1A
(一) 组织建设方面 h4~7mm8=2Md3~1H
1998年10月5日—9日杭州召开的第五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期间改选了我专科分会委员会、成立了第五届委员会,选出委员42人,推举谭维溢为主任委员,吴宗耀、吴慧敏、李晶为副主作委员,李晶、王慧芳为秘书,聘请南登崑为名誉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康复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教育与培训、疗养康复四个学组,并推荐了8名中青年委员。 M8?7rR94PP8=7d
(二) 学术活动方面 v7~1Wl8+,Us7~7h
举行了三次全国性学术会议。2000年5月在贵州贵阳举办了全国神经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47篇,参会者230人。会议上国内外专家的报告指出了 21世纪学科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专题报告展示了神经康复的新进展以及治疗、评定技术的新经验,中青年论坛显示了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干劲、朝气和事业心。2001年5月在重庆举办了全国骨与关节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18篇,参会者194人。会议的专题报告反映了骨与关节常见伤病的临床诊断与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代表们通过参观第三军医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看到了西部地区近年来在科室建设、专业技术方面的新进展。2002年4 月在广州举办第六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会议收到论文454篇,参会者380人。本次会议首次采取由地方分会申请、投标方式承办,经研究决定由广东省医学会承办。会议在以文字图像和广州市残联聋校与文艺家的文艺表演形式展示我专科50年来的发展简史的生动感人气氛中开幕。大会上,中外专家有关疼痛、神经系统伤病、骨关节伤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以及心脏病康复、老年病康复、物理治疗因子研究、康复工程、康复教育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议还首次开设了中青年英语论文报告专场,并给优秀报告人发了奖。本阶段的这三次大会都属于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参会者反映每次会议都有其特色,有较大收获。此外,1999年10月我专科分会与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毫米波医学应用学术交流会,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治疗技术方面作了交流。2000年9月,中国科协在西安举行第二届全国学术会议,我专科分会有1名中青年委员出席会议,并做了论文报告。 a3~2uE9?,jw92K
本阶段对外学术交流频繁、活跃。2001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ISPMR)与国际康复医学会(IRMA)合并为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ISPRM)。我专科分会仍是新组织ISPRM的团体会员,副主任委员吴宗耀出任团体会员理事,励建安为个人理事。我国20名学者参加了2001年7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ISPRM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5篇。2001年我专科分会还提出承办2007年ISPRM第四次国际学术会议的申请,虽然由于国力较差,此次申办未获通过,但也在国际上初步显示了我国专业发展的现状。 c2.7Pq7!7JX4?1b
2000年10月我专科分会曾邀请国际Mckenzie学院的Mckenzie等两位专家来北京举办腰痛的力学诊疗技术学习班,学员45人均为中级以上医技人员,在学习中对该技术发生较大的兴趣。继而广东省分会在我专科分会支持下于2001年6月举办颈腰疾病康复手法治疗学习班后,一些省市也纷纷举办了类似的学习班,丰富了颈肩腰腿痛的康复治疗。 l,-3CI6?,Yh5!7p
2000、2001年应香港医院管理局的邀请,我专科分会两次各派4~5人的代表团赴港参加香港复康医学年会,会后对香港几家医院进行了参观访问,我们也对应邀请香港医院管理局的代表团来参加我分会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F9.6uj6.9Eg4!6y
各省市的学术活动都很活跃,并纳入各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对外学术交流也很多,请进来、派出去、学术会议交流、参观访问、短期研修等多种方式,均有较大裨益。 v7-7Sv8;40a1=6N
(三)书刊出版方面 N3-9IZ4;1Rc5!1W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容属于我专科范围的两本委托办的杂志在本阶段中有较大变化。《中华理疗杂志》自1999年起改为大开本。《中华物理医学杂志》的更名已获正式批准;自1999年起更名为《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并改为大开本,2000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3月两个杂志的编委会换届。《中华理疗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由南登崑任名誉总编辑,谭维溢任总编辑,张黎明、金石正、李晶任副总编辑,编委45人。《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由何瑞荣任顾问,南登崑任名誉总编辑,吴宗耀任总编辑,缪鸿石、吴慧敏、李贵晨任副总编辑,编委52人。两个编委会换届时组织了全体编委专题学习“如何进行期刊的编辑”,讨论编审工作的改进。 b,?2Gb3:3mJ7?3e
200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进行杂志出版工作改革,调整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决定将我学科的这两本杂志合二为一,改为月刊,定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6月,对6个申办杂志的单位进行审核评论后决定将合并后的杂志承办单位改至武汉同济医院。8月,召开我专科分会正副主委、在京常委、原两杂志正副总编辑协商会,与会者及原《中华理疗杂志》承办单位领导兼副总编辑一致同意在两杂志合刊后将原两杂志编委会合并,稳定过渡。合刊后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由裘法祖、Johnson EW、何瑞荣任顾问,南登崑任名誉编辑,谭维溢、吴宗耀任总编辑,李晶、李贵晨、吴慧敏、张黎明、金石正任副总编辑,编委85人。为方便工作,在武汉设立一个专家编审小组,协议编辑工作。10月国家科委、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合刊后的新刊正式出版。在承办单位编辑部、编委、会员和同道们的共同努力下,合刊后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自2002年1月起正式按月出版,兼具原来两杂志的内容,成为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中唯一的物理医学康复学(康复医学)专业的杂志。 M9~8F03.5Eh7.5q
近几年,我学科的同道们编写专著的积极性很高,出版了许多书籍。集体编著的大型参考书有:《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下册)》、《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下册)》、《物理治疗学全书》、《现代物理治疗学》、《实用康复医学》、《实用瘫痪康复》等。集体编著的教科书有:卫生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织出版的、五年制、七年制、共用的面向21世纪课程规范教材——南登崑主编的《康复医学》(第二版),陈景藻主编的《康复医学》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教材,谭维溢、戴红主编的《全科医疗中的康复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系列教材的一个分册,北京市卫生局组织,李晶主编的《物理医学与康复科诊疗常规》出版。我专科分会医学名词审定组,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和指导下进行英汉专科名词审定工作,10余年来多位专家参加了筛选、编审、经反复修改整理以及有关部门的审定,确定332词条,于2002年出版发布。2000年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组织各学科撰写大型普及性丛书《21世纪学科发展》,我专科分会编写了“临床医学”分册第六章“康复医学”2002年出版,所有书籍的编著都凝集了国内广大老、中、青专家学者的宝贵知识经验,为学科的提高和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的作用。 p6+7Ny2:1Ic7.7L
(四)人才培养方面 n2,KB5~5MV7?7y
为了贯彻人事部,卫生部关于“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逐步推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的决定,我专科分会从1995年起参加了两部和中华医学会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康复医学专业部分的起草,经征求意见、六次修改,领导审定,已由两部于1999年发布试行。2001年起,又参加了“药理、护理、卫生技术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专业部分的起草,经征求意见,五次修改,同时再次提出了康复治疗技术人员职称,理顺为治疗师的建议意见,正在等候领导审批。 J4;5OB2?1TC6-,i
我专科分会10余名专家与多名相关专业同道,于2001年、2002年参加了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委员会组织的我专业的初级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指南的编写和题库的建立,完成了2001年开始、每一年度的康复医学专业中级技术资格(主治医师)考试和2002年开始的每年一度的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专业中初级技术资格(主管技师、技师、技士)考试的命题审题工作。 H1?1yB2~8EN6+4y
我们协助两部所完成的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制定和考试工作将保证各级医技人员的专业技术的水平和资格的认可,有利于各单位评聘制度的实行以及我学科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 M7+7wR,,OA6!3X
为了加速合格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各省市分会、各单位一如既往为在职医技人员举办纳入各级继续教育项目的各种类型短期专题学习班成系统学习班。将康复医学专业纳入正规,专业设置的高等医学院逐渐增多,如:首都科大学康复医学除继续举办康复治疗技术大专班外,又积极筹办康复医学大本班,南京医科大学也在筹办康复医学院大本班,该两校还合作编写成套大本生专业教材。第四军医大学筹办理疗与康复专业大本班。湖北假肢学校迁京后改建的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了物理治疗与就业治疗师专业班以及矫形器假肢专业班。 U8+2tr18Vb3.2a
培养高一级人才的单位继续增加。理疗与康复医学的硕士点增至20多个,博士点增至2个。全国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近200名,已获得博士学位的近20名(其中2名在日本毕业,3名在香港毕业,其余在大陆内地毕业。)显示出我学科队伍人才辈出,后继有人。 j4-9VM2?1Kr1-7F
(五)学术成果方面 T3~1oP9-6fW9?5r
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科的发展,各项临床和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化,如:脑卒中的康复在“九五”攻关课题“脑卒是早期康复”的研究基础上,2001年全国20多个单位又参加了“十五”攻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病三期康复方案”的研究,分头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探索。同时各单位又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打破旧常规的偏瘫肢体强迫使用、功能性电刺激的应用、吞咽障碍的评定与训练、神经心理技术的应用等。临床观察中多配合进行了功能评定量表、平衡姿势图、诱发电位检查等客观指标的评定。在偏瘫、截瘫、脑瘫的康复治疗中应用了内毒杆菌毒素A治疗痉挛、减重训练治疗下肢运动的功能障碍等新技术。有些单位在脑梗死等实验研究应用了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技术水平有了提高。近年,骨关节伤病康复研究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研究较多的有:人工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半月板损伤或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后、截肢后、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康复治疗功能训练,以及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等速肌力训练等。内科疾病如:心肌梗死早期康复训练、糖尿病的有氧训练等也有不少单位在研究,不断提高疗效。 c7:,uO1~9rR6;4q
物理治疗因子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不断有新的报告,如:经皮电神经刺激对热痛阈的影响、超短波对骨关节病结构的影响、半导体激光的血管内和体腔内照射等,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波溶血效应,高强度聚焦超声高热治疗肿瘤,强磁刺激对脊椎功能的影响等研究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一些物理因素如:次声、恒定磁场、脉冲磁场、脉冲电磁波对生物体的影响得到研究。 y9!2ww4:8ai4+6D
研究不断深入进行,推陈出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提高。 g1!7xC8=1Nj1+9J
三、第六届委员会(2002.4—2002.12) v24HB1=8Aj3.7d
(一) 组织建设方面 G5-2bp5~6fl3~9m
在2002年4月6日—10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期间改选了我专科分会委员会,成立了第六届委员会,选出委员43人,推荐李晶为主任委员,吴宗耀、杜宝琮、励建安为副主任委员,王惠芳为学术秘书,聘请南登崑,方心让为顾问,谭维溢为名誉主任委员,赵英为工作秘书。除原有的康复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教育、疗养康复、四个学组外,增设了外科康复、内科康复、神经科康复3个学组(共7个学组)。会后经过酝酿并通讯投票、推选了10名中青年委员。本届委员会的组成按中华医学会的要求达到了及时更新并年轻化,平均年龄常委50.7岁、委员47.9岁。 z7+6NV5!3Wd2?7N
本届委员会经过多方了解、反复征求意见,最后经常委会讨论通过、报总会组织部批准,又增补了西藏自治区和河南省两位委员,使委员总数达到45名。首次实现了除台湾省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至少都有一名委员,这样更有利于全国各地学科发展和专科分会工作。 p6.7bo2-8EF4~5d
本届委员会为了了解与完善各省市自治区专科分会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统计,着重了解各省市自治区专科分会的组织建设情况,督促已过任期的分会进行改选,还特别关注和支持西部地区,边远地区的学会建设工作。 n6;8lS5;1Fh7.1U
(二) 学术活动方面 l3.1Da3~1IH8=8Y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2002年11月3日—6日中华医学会与日本医学会、日本齿科医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中日医学大会。我专科分会积极参加这一活动,在分会场组织了中日康复医学交流会。中日双方共有50余人参会,我专科分会有6篇论文(日方4篇)均用英语在会上报告,展示了我国专科实力,我方中青年代表在会上讨论中踊跃发言、气氛活跃,给日方留下深刻印象,此外还有50余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书面交流。最后我方又组织日方代表参观了中日友好医院。在为期3天的学术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增强了中日两国康复医学界的相互了解,也增进了中日友谊,达到了预期目的。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准备工作和取得良好效果,得到总会表扬和日方代表的赞誉。 E2?5Hs3?6Vr,=2L
2002年12月我专科分会第三次派团(4名)参加香港康复医学年会,会后参观访问了多所医院。 S6.5rH5:4Ej5:3Q
为了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常委会继续发展ISPRM会员,组织人员积极参加该组织的学术活动。2002年6月吴宗耀、励建安出席了在意大利西西里岛 Siracusa 市召开的ISPRM理事会,加强与各国理事的交流,扩大了学会的影响。 z6=4BP8:,XD1=8m
本届委员会成立后就积极酝酿2003年全国性学术会议,几位委员积极申请本省市分会承办,经常委会会议讨论最后决定,2003年10月在山东济南举行“脊柱与相关疾病康复治疗学术会议”。 n7;9EP7;6LS3?3l
(三)书刊出版方面 M7.7aL2?6jd3?2j
合并后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经过2002年一年的艰苦努力,致力于保证按期出版、提高质量,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逐步发展壮大,这与专科学会的指导与支持,广大会员、同道的帮助,杂志主办单位——武汉同济医院和杂志编辑部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总会杂志社,我专科学会将帮助与指导编辑部进一步努力提高质量,争取办成精品杂志。 M2+5cQ8!8hd7~7w
由卫生部组织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康复医学科两个分册的编委会于2002年初成立,由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晶任主编。编审工作得到老中青专家们的大力支持,编写任务于2002年年底完成。现在审修工作已基本完成,争取2003年第一批出版。我们力争使两个分册能成为全国范围适用的、能指导和监督医疗质量的规范和指南。这是我国卫生部在医疗系统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无疑将会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03?9EX7~4NS37T
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教材继续修订出版,如北京医科大学殷秀珍与周谋望等主编的《康复医学》与《康复护理学》,南登崑主编的规范教材《康复医学》(第三版)等都正在编写。大型参考书《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Delisa《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第三版)的译著本编审也已完成,均将于2003年出版。这些书籍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与康复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G42qq,.7ve34r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专科网站 m2=6NZ5-6Qi3+40
为了加强各省市自治区学科建设情况的沟通,本专科活动信息和医疗、教育、科研动态的信息及时交流,以及增强国际间的交往,我专科分会在2000年曾着手建立网站。但由于各种原因,网站建设仍停留在起步阶段,本届委员会成立后,即着手采取措施,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整顿并加强领导,建立通讯员网、筹措经费、申请域名、网站栏目设计、网页制作、充实内容等。现在网站开通的各项准备工作业已就序,计划于2003年1月正式开通。我们要把学会网站办成学术交流的园地、获得新信息新知识的源泉、沟通学会与会员的桥梁、增强友谊和团结的纽带、倾诉心声和开心快乐的场所。相信网站的正式开通,对加强与国内、国际的连接,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将发挥更大作用。 d1!7Jf4:9LL4!,Y
(五)人才培养方面 d9:5zJ3+2Qj7.7a
为加强在职医技人员的培训,我专科分会计划在全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出版后,组织各省市分会举办系统学习班进行学习,加强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学习。同时也积极支持各省、市分会举办康复治疗、康复评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班,使基础性学习与提高性学习相结合,以加强我学科队伍的素质,提高业务水平。 X2.5Pa7:30a3?6E
我学会积极支持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重大课题的攻关。现有20个单位参加的、由上海华山医院康复科胡永善、吴毅负责的“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方案的研究”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通过合作攻关,必将使我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 t9~8dF,5Cj,:60
纵观我专科分会发展的进程,是我学科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现在各级领导班子已经年轻化,一批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正带领本学科广大医务人员奋力前进,勇攀科学高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现代医学四大支柱之一的康复医学,必将得到更多的关注,相信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我专科分会将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得到更快的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h9!3tZ9;9VR2;9d
(2002年12月) b5-2yV3?6hU5?,N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