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简介
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发展先进制冷与低温技术为导向,以工程热物理、工程热力学及流体力学为基础开展相关的基础及其应用研究,是我国唯一一所综合性的低温工程科学技术研究单位,曾经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以及我国超导科学研究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是在我国低温物理和低温工程奠基人洪朝生院士的领导下于1980年成立的所级研究单位,是中国制冷学会制冷与低温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实验室拥有“制冷及低温工程”、“凝聚态物理”两个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自2009年成立以来,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在承担国家科技任务、开展研究工作以及国内外交流、实验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已成为我国低温工程学领域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F1?3GQ2;,fl3?8G
实验室集中了一批高水平的学者专家,目前拥有固定人员1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首席科学家4人,有4名青年人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可以说,实验室拥有我国低温工程学领域实力最为雄厚的研究队伍,代表了我国低温工程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m,~,vB6!6zg5+,e
近五年来,实验室共培养了100多名博士和硕士,其中有22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和冠名奖学金,2名博士生学位论文先后入选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名博士生学位论文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目前在读的博士研究生33人,硕士研究生57人。 V4=1oi4;6NH4-4N
实验室由四个研究中心和两个研究组构成,并得到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三个技术支撑体系鼎力支持。它是国内该领域内拥有的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研究单位,集中了一批高水平的学者专家。实验室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向:新型/先进低温制冷方法技术研究;低温传热理论与强化传热新技术研究;低温系统关键技术和大型低温工程研究;先进低温材料与材料低温改性研究;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与应用研究。近五年来,实验室在先进低温制冷方法、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先进低温传热、低温功能材料。超导冷却、低温清洁能源以及大科学低温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成就,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中国制冷学会一等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实验物理奖、中国电子学会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创新奖等国家省级部级奖励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制冷学会青年科技奖等优秀个人奖多项,有关科研成果推动了低温工程学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u17SG5=2ug4?3y
实验室拥有完备先进的低温工程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各研究单元之间具有学科交叉性强、与应用结合非常紧密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实验室已经成功完成了多项国防和民用成果的转化实施,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04~2y01+3rY5-1o
实验室深刻掌握着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国际新趋势和新特点,开创了我国在国际前沿新一代低温制冷技术方面的新局面。今后,实验室会继续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争取取得更多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实现本领域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X9;6R06!2Fb6=8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N9.9Fk7.3xo2:,j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