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简介
环境质量
2018年,全区水环境总体质量稳定,琼江安居莲花桥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小安溪水质逐步向好,涪江安居提水工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9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1.9 %,PM2.5年日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市级考核下达的优良天数280天以上、PM2.5年日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以下的目标任务要求,区域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城区区域环境噪声为50.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为63.1分贝,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O6?3gK8=7PF8?2z
旅游资源
全区有自然人文景观 63 处, 其中: 一级景观 5 处、二级景观 22 处、三级景观 24 处、四级景观 12 处。 n1?1uN8-,Px4:5T
自然景观奇特。 巴岳山景区有黄桷门、天灯石、飞来石、棋盘石、玉兔石、龟背石、乳峰石、手爬岩、三丰洞、白鹿洞、玉版泉,蒲吕街道有岚峰石林、康龙洞、干洞子,少云镇有中华石龙, 围龙镇有通天河、仰天窝,旧县街道有老虎滩,侣俸镇有鸡公岭、雷打石, 虎峰镇有石老虎,安溪镇有竹海,还有铜梁城区的滴水岩、捧云石等。 P7=1SR5:,HI9!,C
人文景观众多。 铜梁城区既有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 —邱少云纪念馆和黄埔军校移驻地,又有距今 21500 年前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还有计都寺、罗睺寺、明月 寺等古迹; 巴岳山有巴岳寺、慧光寺、玄天宫及抗战石刻,六赢山有六赢寨、六赢寺,安居古城有波仑寺等九宫十八庙、王母石崖墓群( 崖墓 29 座)及黄埔军校驻训遗址,虎峰镇有多处抗战文化遗址,土桥镇有川东游击队土桥暴动遗址,华兴镇有燃灯寺,石鱼镇有佛耳岩陡沟子古战场遗址,平滩镇有千佛岩,福果镇有轿子山、霖雨寺,永嘉镇有柳树村东汉岩墓群(崖墓 30 座)及铜鼓观,水口镇有天星寨,侣俸镇有侣俸寺、高家寨、马家寨、石宝寨及佛湾石刻,双山镇有仙隐山石窟等特色景点。 k61Oj4!2Og2-3L
铜梁还打造了十多个旅游景区。其中有巴岳山—西温泉风景区,为市级风景名胜区,是“重庆小十景”之一; 还有以秀山、奇石、险峰、丽水、幽洞 、清泉著称的玄天湖度假区和小北海度假区,七彩梦园,西部农林大世界,少云镇中华龙景区,土桥镇荷和原乡,东城腊梅园,南城桂花园,蒲吕玫瑰园等, 吸引八方宾客。 K5,AQ,9wq3+8d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区耕地 64792.03 公顷,林地 29297.44 公顷,草地 676.95 公顷,交通运输用地 2688.96 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5553.92 公顷。 N,3jh32ey7?1Z
矿产资源 全区有矿产资源 14 种, 主要有煤、锶(黄沙嶆仰天窝、玉峡新田村)、石灰岩(水泥、建筑石料用)、砂岩(建筑、玻璃及水泥配料用)、砖瓦用页岩、天然气、矿泉水和地热 8 种, 其次有白 云岩、陶瓷土、耐火黏土、含钾岩石、石膏和天然卤水 6 种, 占重庆市已发现矿产 68 种(含亚矿种)的 20.6% 。 锶、煤、石灰岩、砖瓦用页岩、矿泉水和地热等为本区的优势矿种。 其中锶矿(天青石)是市级的特色优势矿种,储量在 400 万吨以上, 平均品位达 60% 。 此外,有铁矿、铜矿(双山在“大跃进”时期有开采,平滩曾有炼铜厂)及沙金(涪江河段),品位较低,地下还有盐(虎峰、石鱼、安居有古时遗存的盐井),储量不明。 f5-2Yk1+7dF6~1T
水资源 铜梁水资源有涪江、琼江、小安溪等 10 条主要河流及众多小支流溪沟共 200 余条,分属涪江和嘉陵江流域, 总属长江流域水系。全区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 197.12 亿立方米,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6.06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 1.66 亿立方米,实际年用水量为 2.1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 713 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 1/3 ,属于渝西缺水地区之一。 A23ts,-,zB6-9q
动物资源 铜梁分布有 165 种脊椎动物, 989 种无脊椎动物, 其中野生一级保护动物有林麝 1 种, 二级保护动物有大灵猫、小灵猫、猴面鹰、雀鹰等 14 种。 一般野生动物有: 拱猪、豪猪、狗獾、黄鼠狼, 白鹤、乌鸦、翠鸟, 各种鱼类等。 传统人工养殖的有: 猪、牛、羊、马、犬、猫、兔, 鸡、鸭、鹅、鸽、鹌鹑及蜜蜂、丝蚕等,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养殖的有: 良种猪、香猪、竹鼠、孔雀、鸵鸟、火鸡等。 S,!1al8;8yR1.6W
林业资源 铜梁区森林资源丰富, 据统计有林木资源 60 个科、104 个属、168 个种。 主要树种有松、杉、柏、桉、楠竹、慈竹等。 国家级保护的濒危品种有桫椤, 名贵树种有红豆杉、楠木、香樟、罗汉松等; 古老地质年代的树种有银杏、水杉。全区森林面积 60335.98 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48.3% 。 r9+,gE66fR3+4a
水 文
铜梁水系由涪江、琼江、小安溪、平滩河、久远河、淮远河、巴川 河、白 羊河、侣俸河、穆家河 10 条主要河流及众多小支流溪沟组成。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 13.85 亿立方米, 夏季洪旱交替, 每年 7 至 9 月 上旬有数次大到暴雨降雨过程,部分河段出现超警洪水,导致局部地区洪涝灾害;旱季发生在初夏至初秋之间, 会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但大旱之年很少出现。 l8-5tw6~3oj9?9m
气 候
铜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雨热同季、灾害频繁,以及日照少、风速小、多云雾的特征。铜梁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1.7℃,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5.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4.1℃(2006年9月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5℃(1975年12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为1070.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482.2毫米(196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680.8毫米(2006年),最大日降水量233.4毫米(2009年8月3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9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9%。年平均风速为0.9米/秒,静风频率高达43.0%。 Q8-5Jq9.1Cw3-5k
地质构造
铜梁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介于盆中旋转构造带与盆东弧形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带,华蓥山隐伏断裂带纵向穿越区境中部,将区境地质构造分为两部分,东部为川东平行褶皱带,西部为川中台向斜褶皱带。全区出露地层除白垩系、第三系外,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到第四系新、老冲积物均有分布,以侏罗系砂页岩分布广泛,占全区幅员面积的87.1%,三叠系地层占12%,其余为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q4!1gf,2Ol2+9y
地形地貌
铜梁地处渝西丘陵与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 地貌类型丰富,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地形以丘陵为主, 东南部有毓青山和巴岳山东西对峙, 境内最高海拔 885 米(燃灯山顶),最低海拔 185 米(旧县永清村张渡口),森林覆盖率 48.3% 。区内主要有涪江、琼江(又名大安溪)、小安溪、平滩河、久远河和淮远河 6 条主要河流, 简称“一江两溪三河”,以及大小支流 245 条, 总属长江水系、嘉陵江流域。 09-8Lw6.,pr3=1k
地理位置
铜梁区位于长江上游,重庆西北部,地处东经 105°46′22″ 至 106°16′40″ 、北纬 29°31′10″ 至30°5′55″ 之间。 东北连合川区, 东南邻璧山区, 南面接永川区, 西南靠大足区, 西北接潼南区;南北长约 62 千米, 东西宽约 48 千米,区域面积 1342.018 平方千米(2016 年 12 月航测数据)。铜梁是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之一,为成渝经济区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同时又是接纳重庆主城人口和产业转移的理想地点。 s8.7nq3:50N7:,j
铜梁地名由来
铜梁人文历史久远,城西张二塘是距今21500年±310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铜梁文化”。 K9~5Ai9-7uJ3:7n
“铜梁”二字,最早见于公元三世纪西晋陈寿的《益部耆旧传》。该书记载,“楚襄王(注:据专家研究应为楚威王,因楚襄王在位之前11年秦已灭巴)灭巴,封其废子于濮江之南,号铜梁侯。” l1!3iZ1-2jS9!7D
铜梁于唐长安三年,即公元703年建县,以铜梁山为名。其山石梁横亘,形如玉屏,在朝晖夕阴中成古铜之色故名。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载:“铜梁县,中、东至州一百五十里……取小铜梁山为名”“小铜梁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涪江水在县东北四十里。”又据康乾时期《大清一统志》“重庆府——附重庆府图”所标明:合川之北有纯阳山,向西延伸为龙多山、青石山,再西为小铜梁山、望多山接遂宁县界。”据上述史志记载,小铜梁山确有其地,在今合川、潼南交接地带。因年久失传,也有史志把合川之南5里的铜梁洞所在之山作为铜梁一名之由来,实属误传。 C6-,Rw,+,uF7=6M
长久以来,人们在口头上还传言铜梁之名来源于西门寿隆寺中有一根以铜做成的大梁。据查,该寺始建于宋,重修于明,清康熙元年(1662年)补修。铜梁一词得名在前,寿隆寺始建于后,故此说亦不属实。新中国成立后,该寺为铜梁驻军营地。1990年代初,铜梁驻军将寿隆寺改建为库房和家属院住房(再后拆建为铜梁中学教职工宿舍),在拆除前殿屋脊时,巴川镇鱼溅村一粱姓民工发现背梁上方有一凹槽,槽中的确有一根铜条,约小指般粗,约4米长。由此看来,此铜条应在宋代重修或清代补修时附会嵌入,时间亦在建县之后。 b5~2fp2:2pd79e
建置沿革
铜梁区历史悠久,始建县距今1310多年。 i5:3Xe7:7iD9=6f
铜梁在夏、商属梁州之域,周代为巴子国属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置巴郡垫江县,今铜梁境域为垫江县属地。南朝宋永初元年(即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分巴郡垫江县设东宕渠郡,垫江改名宕渠,今铜梁境域为宕渠县境(见《元和郡县志》)。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东宕渠郡为垫江郡,改垫江县为石镜县。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合州(见《太平寰宇记》)。隋、唐时期,虽郡、州时有更易,但铜梁地域一直为合州石镜县辖地(民国二年撤销府、州、厅建置,合州废州改县名合川)。 B4;2th6;1Ey4;9m
铜梁县建置于唐武周长安三年,合州刺史陈靖意以大足川侨户辐凑,奏准割石镜县地置铜梁县,治所在奴仑山列宿坝(据考证,即今潼南区塘坝镇仑山之南廖家坝),隶属合州。其疆域在涪江流域一带,包括今铜梁、合川西南、潼南南部、大足区大足川流域(即中敖、龙岗、石马以东)。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县治移涪江南岸武金坑(据考证,即今合川区太和镇富金坝),十六年(728年)又向东南移于东流溪坝(据考证,即今潼南区小渡镇戴场坝)。其后,铜梁地域变化较大,在历史上曾有铜梁、巴川、安居三县建置,古赤水县、大足县都曾一度并入铜梁(附注: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分遂州青石县增设遂宁县,县以遂宁名自此始,治所在今潼南县大佛寺东北面的下县坝。遂宁建县之始即与铜梁长期连界,直至民国初建潼南县止)。 08:,KN3+5oY,;8W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合州刺史孙希庄奏准,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巴川县,初治楼滩(后为旧县镇,即今旧县街道驻地;在唐代宗大历十二至十四(777—779)年间,巴川县治移巴川镇),辖7乡11里,仍隶合州。其疆域以小安溪流域为中心,包括今旧县、蒲吕、虎峰、大庙、永嘉、板桥和支流淮远河一带的今中敖—龙岗—石马一线以东、雍溪—万古以西、五桂以南地区。天宝元年(724年),改合州为巴川郡,铜梁县、巴川县均属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巴川县西南部分地划出置大足县(今大足县东半部为古巴川县辖区),属昌州。乾元六年(758年),巴川郡复名合州。 j6+5Rc2.8cZ2~7G
宋代,据被称为历史地理"千古绝作"的《读史方舆纪要》(清初顾祖禹撰)载:赤水县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省入铜梁县(同年,铜梁县辖4乡12镇,其中有安居镇);七年(1074年)复置”,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又废,并入石照县(今合川)。铜梁地域曾经长期在合川以西及西南部大片地方,一直隶属合州。 w2?8Wt,;3QE4.3a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废巴川县入铜梁县,铜梁县疆域即往东南转移,除包括原巴川县全境和今安居、白羊外,原铜梁管辖的今合川、潼南、大足部分地区,分别划给了石照(今合川)、大足和遂宁州的遂宁县(县治在今潼南大佛乡下县坝),遂宁县就近获得原铜梁所属戴场坝一带,包括今塘坝、小渡、寿桥、五桂等镇。同年,铜梁治所自戴场坝迁至巴川镇;此后,巴川长期为铜梁县(区)城,即今铜梁区巴川街道。 O8-4bw7;5Cl7;4R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昌州,省昌元、永川2县入大足;同年,合州及石照县治由钓鱼城迁回原址(今合川城区)。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大足县入合州所辖的铜梁县(见《重庆建置沿革·大足县建置沿革》)。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红巾军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国号大夏,从铜梁将原昌州并入的地域收回,复置大足县(隶合州)、昌宁县(今荣昌境,隶重庆府),铜梁保留原有辖地。元末,原隶属巴川县之雍溪、曲水二镇划归大足县。 F1!5qt,;6HM7.5w
明初,铜梁辖4乡(琼池、习贤、永清、桂林)30里。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宁州为遂宁县,并小溪县入(小溪县治在今遂宁市中区),今潼南全境为遂宁县辖地,遂宁县仍与铜梁连界。 j3=7sf35SA4.4D
宪宗成化十六年(史载为庚子年,即1480年)九月,分铜梁、遂宁二县部分地(铜梁县新兴、安乐、安正、万安四里,加上遂宁县太平里等三里)置安居县(注:民国郭郎溪《新修铜梁县志》引清代《续通典》载:“其所析地,但知为遂宁六里,铜梁四里”),以安居溪为名(见《明史》);治所在安居镇,隶属重庆府。 P17W0,!6KM8;5l
清康熙元年(1662年),撤铜梁、安居两县并入合州。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以原安居(铜梁原划出的部分地)、铜梁二县地复置铜梁县,属重庆府。铜梁境域先后设有35场,但安居仍以县级(无县令,保留县级部分权限)达重庆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安居更名为乡,辖1城(安居城)8场(白羊、水口、凉水、斑竹、平滩、双河、关溅、高楼,后有维新、中和在光绪元年建场),隶属重庆府,仍保留训导、巡检、汛部厅外委把总设置,战、守兵共10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安居裁撤外委把总及兵丁,延续近200年的残存县级政权至此终结,完全隶属于铜梁。 o5!5Kz7+3OG2+6Z
宣统三年秋(1911年秋)铜梁成立保路同志分会;同年十月初五(11月25日),铜梁县军政府成立,改县公署为知事公署,隶属重庆府领导。 n1?6zA5.4mL4!6g
在清代,铜梁有一块飞地在遂宁。据郭朗溪《新修铜梁县志》载:距遂宁县城300余里的欧家河咀,铜梁地主有一片土地,居住着80余户人家,年产稻谷约300老石,到遂宁上粮纳税诸多不便。该地主以资入为道员,因与川东道兵备某某相熟,遂得请准将该区域划归铜梁县管辖,成为铜梁之窎diáo远隔离地。 T1?6qJ8~2xb6-2I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王朝覆灭。同年,从遂宁划出部分地(包括铜梁县原划出部分地,新建东安县。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省、府、州、厅建制,以道辖县,铜梁县隶属川东道(次年一度更名东川道)。民国三年,东安县因重名更名潼南县。民国十八年,撤道恢复行省建制,铜梁县直属四川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四川行政统一,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全省18个督察区),铜梁隶属四川省第三督察区(治所永川)。1935年,铜梁县境域划分为3个区44个乡镇。 n,6TI96sn4+8V
1949年12月2日下午铜梁县解放,是月22日成立铜梁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员公署领导。1950年1月9日,全县设6区44乡镇(含5个乡级镇:巴川、旧县、安居、虎峰、板桥);6月,巴川镇直属县政府领导;8月,全县调整为11个区。11月,废保甲制,改保为村,改甲为邻。此后区、镇、乡变化较大。 b9~3YL3?2wN3-3T
1951年4月改璧山专员公署为江津专员公署,专署迁江津。 H2-6zV8~,TZ3:1z
1953年4月,土地改革结束,实行民主建政。全县进行第一次普选,通过选举成立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4月13日,在民主建政中铜梁县所辖的板桥镇、柳溪乡、三教乡、云龙乡、玉峰乡、寿永乡6个乡因群众上公粮到铜梁的路程太远,经江津地委批准划归永川县。同年8月17日,转龙乡的蓝家村划归大足县,大足县雍溪乡部分村划入铜梁县;8月24日,铜梁县的十塘乡划归合川县。同月,进行区划调整,全县设为11个区(含城关区,即原巴川镇辖地,辖6个居委会),城关区外设有98个乡镇(含安居、虎峰2个乡级镇)。 v,+5Aq2:6rC5-2J
1955年,全县为实现合作化,便于领导,合小乡为大乡,将98个建制乡镇调整为56个建制乡镇,乡镇人民政府改称乡镇人民委员会。次年10月,城关区改称城关镇。 W3,rE1!9Js1.4S
1958年9月下旬,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原56个建制乡镇改为政社合一的56个人民公社,村改为管理区,其下为生产队。10月,农村普遍建立公共食堂,实行生活集体化。同年,全县又调整组合为37个人民公社,刮起共产风、瞎指挥风和浮夸风。 z2=,gv2=6xj,7N
1959年9月,江津专员公署更名为四川省江津专区,1960年江津专区迁驻永川,仍领铜梁。 y2+,Lr7:9Nm1.7H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后期)春,停办农村集体食堂。12月,全县又调整为1镇(城关镇)10区,辖62个人民公社(城郊的上游人民公社划小为7个人民公社),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由管理区更名)、生产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L,.4TV8:,yu76n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1981年2月,改江津地区为永川地区,仍领铜梁。 h6!3FW1!4Iq1?5U
1981年10月,经过地名普查,对重名的玉龙、二郎、古楼、双河、太平、杨柳、转龙、三合、复兴、石龙、新民共11个公社,分别更名为玉峡、长坪(1983年4月地市合并后又重名,1984年9月改名二坪)、泉溪、双山、安平、柏柳、围龙、义合(1984年改四合)、华兴、石岗(1984年改石虎)、民兴公社。 L9+8ez6+2yl4.4j
1983年2月8日,中央发出〔1983〕7号文件,批准重庆成为全国首批经济计划单列市,定位是:“(重庆)以相当于一个省的经济管理权限,由市直接承担完成国家计划和上缴财政的责任”。同年4月,永川地区(辖永川、江津、璧山、大足、铜梁、合川、荣昌、潼南8县)并入重庆市,铜梁属重庆市管辖。重庆市自此扩展为“九区十二县”,面积2.23万平方千米,人口1394万。 B5=7sz4.9px7~20
同年,改革农村管理体制。12月,全县恢复县、区、乡建制,实行公社改为乡或镇,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全县有一镇(巴川,辖6个居委会和东方村)10区65个乡(含安居、虎峰两个乡级镇)。随即划土地到户经营,全面实行“户营联产承包责任制”。 B6-7IS7+9TJ5;9F
1984年9月20日,重庆市地名办公室通知,因在市内重名,铜梁县部分乡改名:长坪(原二郎)改二坪、人和改永清、义和(原三合)改四合、石岗改石虎、凉水改凉井。 x8+4bC3.3ek,!1f
1985年3月,撤销赛龙乡划归安居镇,撤销正义乡划归虎峰镇,全县由62个乡镇调整为59个乡镇(57个乡,安居、虎峰2个乡级镇)和巴川(区级镇)。 O2=5Nn9.60a4-3S
1986年7月25日,撤销西泉乡设西泉镇,撤销旧县乡设旧县镇,并大树乡入永嘉乡。 E2:4FZ,?2hW6+8x
1989年10月17日,撤销侣俸乡、文曲乡设侣俸镇,撤销蒲吕乡、石虎乡设蒲吕镇,撤销关溅乡、少云乡设少云镇;同月24日,撤销泉溪、波仑、团碾3个乡,将3个乡的部分地域划归安居镇,另一部分划归白羊乡;原团碾乡部分村划归凉井乡。 o6:4ei,;4Ca,!,J
1993年12月22日,四川省批准(川府民政〔1993〕51号)撤销铜梁县所辖区级建制。 W4-,nW6;,bb1~7j
1994年1月5日,全县行政区划实行“撤区并乡建镇”改革,县辖区域由1镇10区57乡镇(含44个乡、9个乡级镇)调整为33个乡镇(均升格为县辖区级建制,其中含8个乡:双山、小林、斑竹、新复、庆隆、岚峰、中和、永清),全县有573个村41个居委会,4230个村民小组。此次调整,撤销乡级建制的有:东郭、西郭、南郭、北郭、新桥、玉峡、白鹤、社济、柏柳、石鼓、岚峰、联合、安平、天锡、司马、四合、双碾、塘坪、民兴、长岭、凉井和新兴共22个乡。至此,存在57年的县辖区建制不复存在。 F16vI1;5LN1=9N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铜梁县仍为重庆直辖市辖县。 f3~1gu83Da7!,j
2006年10月11日,铜梁县行政区划调整为3个街道(巴川、东城、南城)22个镇(蒲吕、旧县、土桥、二坪、水口、安居、白羊、平滩、虎峰、福果、石鱼、少云、高楼、维新、大庙、围龙、华兴、永嘉、西河、安溪、侣俸、太平)3个乡(双山、小林、庆隆)。2007年4月,568个行政村合并为282个村。全县有83万人。 h3;4VL2.9xU7+1f
2010年12月,双山、小林、庆隆3个乡“撤乡建镇”。 g7+8ma9:3fh5.2B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批复:撤销铜梁县,设立铜梁区(《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58号);7月3日下午,重庆市委书记、市长到铜梁召开干部大会,正式宣布铜梁“撤县设区”;7月15日,铜梁区正式挂牌。同年9月,撤销蒲吕镇设蒲吕街道;2015年2月,撤销旧县镇设旧县街道,全区辖5个街道、23个镇。铜梁区辖区面积1340.47平方公里(航测数)。 c61yu,:1fF89W
2017年,全区有5个街道、23个镇,辖266个村、67个社区,4050个村民小组与552个城镇居民小组;年末,有户籍人口84.97万人。 Q6=,CK,3ye96R
铜梁文化古遗址
铜梁文化底蕴深厚。1976年春,铜梁在城区北张二塘修建西郭水库。几千民工清理水库坝基时,在距地表8米以下的湖相地层中,出土了300余件旧石器,多种动、植物化石和数立方米乌木,通过碳14测定,其年代为距今21500±310年。出土的旧石器以石片型刮削器为主,石核型砍砸器、尖状器次之。形制原始,粗大而厚重。出土化石共4目10种,既有东方剑齿象、亚洲象、中国犀、巨镆、獐、水牛、鹿、羊、熊等哺乳动物骨骼、牙齿化石,又有楠木、胡桃、毛栗、亮叶水青㭎等植物化石,以及野核桃、云山稠、南酸枣等果实化石和蕨类、菊科等植物的花粉成份。中国科学院对植物化石的鉴定和对孢粉组合的分析结果表明,那时重庆西部地区气候温暖而湿润,属于亚热带或暖亚热带气候,植被茂密,果实丰富,大量动物活动其间;铜梁先民在此从事劳动生产,繁衍生息,主要经济活动应该是以食物采集为主,狩猎活动次之。 0,!5Lf2!,cY3.9B
铜梁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旧石器制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代表了一新的、区域性文化。这一发现在当时是川东地区的第一次,确认这里的人类活动比著名的北京山顶洞人的活动时间还早,被列为全国第九大旧石器文化遗址,经中国科学院科学鉴定和充分论证,被命名为“铜梁文化”。由此,史学界找到了巴蜀文化新的上源,把铜梁和重庆的文明史上推到二万多年前,并进一步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b3;9UW3;6Pp4.1X
国家级荣誉
自改革开放以来,铜梁先后获得不少国家级荣誉称号。主要有:中国民间艺术(龙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首批园林县城、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全国首批改善民生典范县(区)。铜梁龙舞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梁舞龙队先后代表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数十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夺冠摘金,获“中国舞龙队”冠名权。 2016年,铜梁区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产粮大区、产油大区、蔬菜产业重点区;2017年,建成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获“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称号。 D2+6Ac8=6QD8~4P
宗教
铜梁区是重庆市宗教工作重点区县之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 有开放宗教活动场所 43 处(其中: 佛教 30 处,天主教 2 处,基督教 8 处,道教 3 处),宗教神职人员 33 人,信教群众 10 万余人。有佛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道教协会 4 个爱国宗教团体,有宗教界别的政协委员 7 名。 m1.,Ol9:3Wa8;9G
人口
2018 年年末, 全区常住人口 72.60 万人。其中, 城镇常住人口 41.07 万人,农村常住人口 31.53 万人。 城镇化率 56.57% , 比上年提高 1.77 个百分点。 H9:8ih8~5HH4!8o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 32.97 万户, 总人口 85.11 万人, 比上年增加 0.1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9.77 万人,乡村人口 45.34 万人。按人口年龄结构分,0~17 岁 14.88 万人,18~34 岁 17.30 万人,35 ~59 岁 33.17 万人,60 岁 及 以 上 19.76 万人。按性别分,男性 43.69 万人,女性 41.41 万人。全区人口 出生率 9.99 ‰,死亡率 7.95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4 ‰。 T72Cg9;,Ud,2R
民族
铜梁区属部分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全区有苗、彝、回、满、壮、藏、侗、傣、蒙古、土家、布依等37个少数民族,人口 2834 人,分布在全区 28 个镇、街道办事处; 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工作、学习较为集中的地方为东城、巴川、南城街道; 常住外来经商少数民族有新疆籍、西藏籍等少数民族群众,主要分布在巴川、南城、东城街道和安居镇。有少数民族界别的政协委员 6 名。 D4~4ts34Rp4;8H
行政区划
铜梁区由巴川、东城、南城、蒲吕、旧县 5 个街道和 23 个镇组成, 下辖 266 个村与 67 个社区, 4050 个村民小组与 552 个居民小组。 W,3VI7.7hC3;,Q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