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

锁定 排行
长江师范学院秉承“治学促乡”的学术传统,于2005年整合优质资源和学术力量,设立副处级专职科研机构“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6年12月获批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增设为校级研究机构“重庆民族研究院”;2017年“重庆民族研究院”新增为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网站指数
2022-5-4 02:11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7-31 17:34
最近更新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网站详情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简介

长江师范学院秉承“治学促乡”的学术传统,于2005年整合优质资源和学术力量,设立副处级专职科研机构“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6年12月获批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增设为校级研究机构“重庆民族研究院”;2017年“重庆民族研究院”新增为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2011年以来,本部门承担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双重建设任务。在这17年的发展历程中,本院由“乌江”发轫,从“武陵”绵延,至“土司”拓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得到高峰,这一清晰而笃定的学术轨迹,牵引着长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朝着民族学的“学术自留地”扎下根来,丈量田野、埋首书斋,描摹出一所地方高校特色学科的成长与收获,并在民族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 j4:3kG3~,bk2~4U

一、鲜明的地域特色 t38hb3?5Lg6;9c

立足乌江,聚焦土司,研究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或学术前沿。带领团队成员获批“乌江流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获批“土司”问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一般项目8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 K,;5Wt,!4Si4;,m

二、稳定的学科团队 f2,tB62EL4?9v

“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民族理论政策与地方治理”“各民族共创中华与历史文献整理”“长江经济带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治理能力演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计5个研究方向,具有高级职称、获博士学位者各29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10人、博导和硕导17人,市级人才称号8人。 R27Jr9-8hS3!4W

三、独特的研究范式 j96ly56Fq5.7D

秉承“理论与实践,文献与田野、学术与服务、顶天与立地”的“四结合”建设理念,建立“文化与社会—理论政策与治理—历史与文献—经济与生态—土司与民族共同体”的“五方联动”研究机制,突破以单一民族、某一政区为对象的研究传统,形成广视角、多民族、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m3~1H03+4Lp8:9E

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l6-8sM6:2Ws5:6X

近5年获民族学类国家社科基金32项、省部级项目34项,新增科研总经费达1582.6万元;在《民族研究》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4篇,出版专著34部;获省部级政府二三等奖10项;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国家治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研究取得一定理论建树,胡江霞主笔的决策建议《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获得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曾超作为常务主纂的《黔江区志(1986-2017)》,有望成为一部“精品良志”。 P7=6Zq5!1zh6;9I

五、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k85Mr4?6AE6=5l

团队有硕博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导师17人(其中民族学11人),2009年至今联培30名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廖佳玲、吴晓玲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余仙桥硕士学位论文获校级优秀论文,吴晓玲学成后就业于高校,马率帅、袁娅琴等攻读“双一流”大学博士。廖双双等在挑战杯中获特等奖。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素质高、表现好,被社会赞以“用得上、干得好、水平高”的优秀人才。 l2;3ey7.6gQ4-1b

六、高层次的学术交流 y7?4iP7-3yr8-5j

近五年,研究团队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机构建立关系,为50名留学生讲授少数民族文化;邀请60余人次专家来校参加高端论坛;举办国内学术会议11次,与会专家学者共计900余人;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156人次,其中特邀报告24人次,15人次作评议专家。 Q81kP9;7nT5~6r

回溯过往,“汇聚一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团队,产出一流成果、建设一流学科”,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一直在努力、从未敢停歇。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敏锐、实干、创新、卓越的团队努力下,必将创造长江师范学院学科建设的又一个高峰! d1-4Xz9?8GX6+9v

发展规划

加强少数民族研究,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民族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及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重庆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重庆民族研究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加强重庆少数民族研究、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团结和重庆民族地区发展,推动重庆民族工作。 U5.5VC3~,Kl43r

一、重庆民族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s87mP,+3ne,?6C

(一)重庆民族研究的意义 a3~1pU2;7Gv2-7q

重庆现有少数民族人口200余万,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地区的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等“一区四县”,另有14个民族乡分布在万州、忠县、奉节和武隆等地;重庆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脉西翼,是较为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2.72%,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对象,对重庆生态保护发展区影响深远。因此,加强重庆民族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具有巩固重庆民族团结和重庆民族发展,维护重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政治意义;二是具有促进重庆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加快重庆民族地区发展的经济意义;三是具有挖掘重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和研究民族民间艺术,促进重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文化意义;四是具有锻炼重庆民族科研人才队伍与促进重庆民族学学科发展,强化理论建构的学科意义。 Q8:5Zo8~5j02?2i

(二)重庆民族研究的现状 g2+5Gs4~4zq8-,R

重庆少数民族、重庆民族地区和重庆民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重庆少数民族和重庆民族地区的研究相对滞后。受此影响,重庆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没有充分解放,在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仍相对缓慢;重庆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流失,民族民间艺术日渐消亡,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缓慢,难以保障和实现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权利。 o2?9xs3-3IH5~2d

除重庆市外零散或旁及性研究外,市内有长江师范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和西南大学等高校创办民族学院(系),有一批专家学者从事重庆少数民族、重庆民族地区和重庆民族工作的研究,但平台建设滞后,研究力量分散;重庆市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涵盖重庆少数民族和重庆民族地区,但数量有限且无专题研究;重庆市内从事重庆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相关成果不少,但松散破碎且显示度不足。为改变严峻的研究现状,十分必要依托“重庆民族研究院”,整合重庆市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民族工作系统的优质资源,走共建共管、协同创新、成果共享的发展路子,通过联结重庆民族研究协同创新题,大力开展重庆少数民族、重庆民族地区和重庆民族工作的研究,强化重庆市民族学学科建设,为促进民族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重庆民族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K8-8nU4;2vj79f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M5-6wD8.4Om9;6e

(一)指导思想 B1!2Yc1!,ER2~3D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贯彻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突出应用开发研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的开发、推广和转化工作,促进重庆民族大团结、重庆民族地区大发展和重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最终实现“富民兴渝”的目标任务和伟大的中国梦想。 b86xE4:6My9;5S

(二)总体思路 N9:3VK5!,sQ2:9E

为挖掘重庆少数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解决重庆民族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重庆少数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团结和发展、构建、完善民族学学科理论体系,重庆民族研究院在“十三五”期间将围绕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服务地方等方面有所作为。 p27Vy7=4aC6.,p

1.队伍建设。重庆民族研究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以抓好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科研人员为主体、民族工作者为外围的三结合人才梯队,突出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指导、专业人才科研和专门人员参与的分工合作功能,形成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 t7:6By4+7fv8=8Y

2.科学研究。重庆民族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运用最新学科理论和方法,主要围绕重庆少数民族、重庆民族地区和重庆民族工作展开科学研究,挖掘重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解决重庆民族地区发展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重庆少数交流交往交融民族团结和重庆民族地区发展,落实重庆发展的“314”战略部署,彰显重庆文化民族特色和建构重庆西部文化高地,探索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繁荣发展的路径、方法和规律,完善民族学学科理论体系,具体是依据民族学学科专业方向,从重庆民族和重庆民族地区发展、国家在场与重庆少数民族认同、重庆民族地区生态与民族共生、重庆民族艺术与非遗保护、武陵山区扶贫开发与重庆民族地区特色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产出高水平的成果和涵盖广的影响,促成个性强的特色。 g2=70q5?3aU6;9A

3.学术交流。重庆民族研究院持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利用《乌江论丛》、《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和中国土司网等平台聚集重庆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工作信息,扩大重庆民族研究的影响。具体就是以固定“重庆民族研究”栏目持续发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展现重庆民族研究水平;大力整合市内外重庆民族研究力量,及时交换重庆民族研究的信息,组织、参加各种层次的学术会议,组建“重庆民族研究会”,推动重庆民族研究的交流;广泛建设幅射重庆民族地区、涵盖不同学科的田野考察基地及科研工作站。 o2=6Da9-6UB2~4Z

4.服务地方。重庆民族研究院瞄准重庆少数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团结、重庆民族地区繁荣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制定发展规划、解决现实问题、培养专门人才,提升业务能力,最终成为重庆少数民族与重庆民族地区的科研高地、重庆民族理论政策制定的决策智囊及专业人才培养、业务技能培训的服务平台,是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着力点、重庆民族工作的推进剂和中国民族研究的生力军。 M,!8Ee4!,OV5.4K

三、发展目标 m9=3Xq,=4ED1?3N

(一)总体目标 A1!5Py5!4Jh,!3P

重庆民族研究院整合校内外、市内外优势资源,委校共建共管,联结重庆民族研究协同创新体,朝着“扎根重庆,面向现实,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长远目标建设,使之成为长江师范学院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着力点、重庆民族工作的推进剂和中国民族研究的生力军。 j41wY3.9kA2;7N

重庆民族研究院以理论和方法创新为先导,以整合市内外研究力量为基础,以重庆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和经济产业发展为研究重点,促进民族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助推重庆少数民族和重庆民族地区的发展,落实重庆发展的“314”战略部署。 D8.5rK1-5Yr5:9B

(二)具体目标 z1,mp2~4Oq1=6u

1.培育核心竞争力。重庆民族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就是精心打造高品位学术成果和强力参与地方发展,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成果体现出鲜明的“重庆民族”特色,注重民族一般理论与区域具体事象的有机整合。 Q72ew6!2ia3;8z

2.加强优势整合。重庆民族研究院的优势整合是依据重庆民族团结进步与交流交往交融和重庆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具体实际,多方集聚优质的人财物资源,在独立自主研究基础上,加强横向合作和集体攻关,形成重庆民族研究力量的聚合,提升重庆民族研究水平。 a5-,DH95MG8!5F

3.铸造科研精品。重庆民族研究院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逐步扩大研究规模、保持研究宽度和增加成果产出的同时,逐步提升研究深度,推出成果精品,扩大重庆民族研究的学术影响。一是加大重大、长线研究课题的组织与投入力度,二是加强不同学科理论方法的整合,开拓新的研究视角,三是突出研究视线与重庆少数民族整体、全局性重大问题的追随程度,力争重庆民族研究的理论原创性或权威导向性。 q2+2HG6:5Sl7?4P

四、科研规划 k49Xb6.3PM7+3g

重庆民族研究院整合优势资源,根据民族学学科专业方向和市级重点学科建设目标,运用最新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着力挖掘重庆少数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解决重庆民族地区发展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重庆民族团结和发展,构建、完善民族学学科理论体系,具体开展如下工作。 x1=8Hb5:5fV5~6W

1.重庆少数民族和重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广泛收集关涉重庆少数民族的地方文献,开展重庆民族地区发展历史研究,总结民族地区发展规律,整理出版重庆民族地区乡土文献,研究把握重庆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总结重庆少数民族发展成就,吸取重庆民族地区治理经验和历史教训,探索重庆民族团结示范区县和社会进步的发展模式。 Y49Ks4=7RS64a

2.国家在场与重庆少数民族认同研究。全面深入细致地田野调查,重点研究国家在场与重庆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国国家认同,梳理重庆少数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国家推动少数民族认同的政策、路径、措施及其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方面的自我调适策略,总结加强中华民族团结、促进区域发展和维护国家稳定的规律,指导重庆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 G3?60A1=,SO3.70

3.重庆民族地区生态与民族共生研究。运用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研究重庆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区与重庆民族的共生模式,探讨重庆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的良性开发模式,把握重庆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各民族的共生关系,把握重庆少数民族与汉族、主要少数民族与人口较少民族的共生关系、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基本规律,追索重庆少数民族和重庆民族文化“一体多元”的形成过程及规律,探讨建立重庆少数民族共生关系分析模型及评价体系,力争在民族学科理论研究有所建树,考察重庆民族教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构的内在关系,探索新时期重庆民族教育发展的路径、机制、模式和策略,对重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践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J3!3ka92sZ9;2A

4.重庆民族艺术与非遗保护研究。研究重庆少数民族艺术的形式内容、内涵价值、特点类型、传承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重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方法和规律,研究重庆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构建的战略、对策和措施,强化重庆民族地区特色村寨与民族文化旅游研究,构建非遗保护的良性机制和学科理论。 W5;8ej1!2ko2=8p

5.武陵山区扶贫开发与重庆民族地区特色发展研究。把握重庆民族和重庆民族地区在武陵片区的发展共性与个性,深化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重视国家扶贫攻坚的方略与重庆民族地区特色发展研究,在城镇化进程中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研究。 Z4:,oi6+3rR24W

五、实施步骤 z6+,St5-6iA7.8L

重庆民族研究是个系统工作,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根据科学研究的实际,在平台建设、队伍组织、深入研究等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步骤来进行。 f7:6ah5.4qb6!8S

(一)2015年前:准备阶段 X1+,Qo6~3CK5=60

在准备阶段,重庆民族研究院借力《长江师范学院学报》、连续性内部资料《乌江论丛》等,开辟“重庆民族研究”专栏,展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E7?3yX35HZ9-9R

(二)2015-2017年:启动阶段 l8:2LY3=8Mu8-6U

在启动阶段,重庆民族研究院以强化工作基础为核心,联结重庆民族研究协同创新体,组织专业人员整理重庆民族地区地方文献,开展重庆民族地区的深度考察,参与解决地方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着手开展重庆少数民族与重庆民族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度研究,重点抓好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建设与武陵山扶贫战略攻坚研究,开展城市民族研究,推进重庆民族工作。 07-4oL1=4gp7=5v

(三)2018-2020年:发展阶段 g2-1ab9?9hF,?1t

在发展阶段,重庆民族研究院以科学研究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为引导,充分发挥重庆民族研究创新体的资源汇聚优势,组织专业人员完成规划任务并达成建设目标,推出高水平的系列研究成果,从民族研究角度确立重庆西部文化高地的辐射影响;参与重庆民族地区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化解重庆少数民族与重庆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学理保障。 M6:3Qc7.4Ev9:2F

六、保障措施 U4-4Uf2-,eL3;3d

(一)转变科研观念 Q3!8ty1-8Gc1;3a

重庆民族研究属于多学科综合立体研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因而重庆民族研究必须从民族一般学科理论探讨转向具体地域民族个案研究,必须从单一民族学科转向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旅游学、民族学、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南方少数民族史、民族教育史、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民间艺术等学科群,必须从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传统转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研究理念。 D9=5Uf3+9nv1?7e

(二)凝练科研队伍 T3?1px2+,kK9-5b

重庆民族研究必须多方研究力量参与,整合重庆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渝东南民族区县的研究力量,依靠共建单位的领导和指导,选拔重庆民族研究德学双修尚、高屋建瓴的顶级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组织年富力强、学识渊博、视野开阔、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依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民族工作者组成基层研究骨干,不断扩大与优化重庆民族研究的学术队伍。 e,+9YJ,=4My1.7u

(三)搭建学术平台 t5!1ye8,xk7?10

重庆民族研究必须持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科研交流,利用《长江师范学院学报》、连续性内部资料《乌江论丛》等凝聚重庆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展现重庆民族研究水平,交流民族工作信息;广泛组织、参加各种层次的学术交流,广建幅射重庆民族地区、涵盖不同学科的田野考察基地及科研工作站。 03.,fM5=5fN4!9R

(四)革新研究方法 G4!8ai,?9sC3!8v

重庆民族研究必须创新研究视角,打破学科方法的壁垒,实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与民族现实发展的实质性融合,实现诸领域的立体融合与有机互渗,确立立体化、系统性、长期性的研究方式;加强田野考察力度,实现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互补、理论思辩与实证研究的互渗。 E6,lp8=4Wi2-4K

(五)突出研究重点 D1=9bt2~3Zm7.2U

重庆民族研究院的学术领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文化学、经济学、教育学、生态学、人口学等,必须立足民族历史文化、民族现实问题和民族未来发展等不同维度,以民族学学科建设为中心,逐渐建立重庆民族研究的学科群;以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为基础,以民族现实问题为重心,着眼民族未来发展做好重庆民族研究工作,促进重庆民族工作。 d9:6vo94SG9:4w

(六)健全管理机制 E67ta7-7Qq77d

重庆民族研究院努力建立健全《重庆民族研究院研究人员聘任与管理办法》、《重庆民族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条例》、《重庆民族研究院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重庆民族研究院研究人员管理规定》、《重庆民族研究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重庆民族研究院科研成果资助条例》、《重庆民族研究院科研成果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文件,逐步完善重庆民族研究院的科研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确保重庆民族研究水平的逐渐提高。 c7+,cs,~5Hs2-8N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G8.1ch7;7Ji6=4B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相关热词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子站详情
长江师范学院 共收录 个子站
长江师范学院校友会

为了加强我院国内外校友与母校及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服务广大校友,弘扬长江师范学院的优良传统,发挥校友的智力优势和广泛影响,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母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2012年8月,学校特成立校友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校友会筹备工作。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