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简介
厦门大学的海洋学科历史积淀深厚。早在1920年代初即有论文见诸世界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1946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1996年成立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2011年成立海洋与地球学院。90余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伍献文、曾呈奎、陈宜瑜院士等一批杰出科学家,为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与人才培育做出了杰出贡献;改革开放后,学科点即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如今的海洋与地球学院既有传统海洋学科历史悠丽、扎实雄厚的基础,又有瞄准新兴学科前沿的开拓与进取,更有与人文科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成功。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现拥有国家“海洋科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国家“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洋科学特色专业点及福建省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拥有海洋科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及海洋科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拥有一支由11名特聘教授和4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领衔,以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优秀学术团队。在校本科生466名;博士生75名,硕士生176名。 M5;5qq8;,vq,+,e
一、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Z5+6wX91sC9;9a
1920年厦门大学即开始海洋生物学研究,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摇篮。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设有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现有鱼类生物学、浮游生物学、底栖生物学、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海洋光生物学、海洋生物分子生物学和海洋生物技术等研究方向,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员工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各类特聘教授5人,双聘院士1人;工程技术人员14人,在校本科生约160人,研究生约170人。该系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近5年在Science、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等重要期刊上共发表SCI文章253篇;获得科研、教学奖励2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56项;出版专著、译著12部,其中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海洋光生物学等研究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 T4!,HA5;7TH1.7d
二、 海洋化学与地球化学系 Z1-4oU6?7jn5.3B
厦门大学海洋化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方向涵盖:海洋碳循环;海洋氮循环;河口化学;海洋有机地球化学;海洋有机污染物以及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该系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2人;现有在校学生近220人,其中本科生近120人,研究生约100人。目前该系已成为我国海洋化学研究与教学的重要人才基地,近年来本系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在Science等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一项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其中海洋碳循环与海洋氮循环的研究在国内具有先导地位,在国际亦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并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研究项目。 w8;4Bk7:2Iu6~2T
三、物理海洋学系 Y9!9hr4?5PF9.9Q
厦门大学物理海洋学系现有6个专业方向:区域物理海洋学,河口近岸物理海洋学,海洋遥感,海洋数值模拟,海洋混合,海洋气象。拥有专职教师14人;专职工程技术人员5人,博士后2人;本科生80人,硕士研究生19人,博士研究生14人。近五年来,物理海洋学系科研经费逐年提升,主持了多项“863”计划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省市奖励12项;在国家海洋立体监测系统建设及海洋防灾减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本系拥有包括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湍流剖面仪,波浪骑士,波浪雷达,CTD链,无人机在内的数十台先进的海洋观测仪器以及计算服务器集群。 f,!5pR5?2kF1;5d
四、应用海洋物理与工程系 M7+6Ld1.4KC5+1x
应用海洋物理与工程系是国内目前从事海洋声学和海洋信息技术的主要教学和科研单位之一。开展的研究包括:水声通信与水声遥测遥控技术、浅海声场与声信息处理、声学检测与传感技术、智能化海洋声学仪器开发和海洋生物声学等内容。该系有15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10位(含3位教授、2位副教授和5位助理教授),工程技术人员5名(含2位高工、2位工程师和1位助理工程师)。现有在校学生近150人,其中本科生近110人,研究生约40人。依托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和海洋科学一级学科,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近5年来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承担了2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W8?9wG2~3Fg7=3a
五、地质海洋学系 Q,!3Gp,;7Mj6?7N
2012年以来,我院成立了地质海洋学系筹建委员会,经过较周密的策划与筹备,于2013年9月在厦门大学顺利召开了“地质海洋学系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邀请到了多位国际著名和台湾的地质海洋学家献计献策。此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地质海洋学系的建设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会后,我院立即启动人才引进招聘程序,通过国际公开招聘,来自美国、欧洲等几位学者先后联系应聘新系的职位,目前,已有部分应聘者到岗开展工作,系主任及教师的招聘工作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该专业将建立一个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等教育培养体系,研究领域包含(但不局限于):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输沙、地震地层学、沉积物声学、岩土工程、遥感以及沉积物运移和沉积数值模拟。 Y8.8jm2~1wN9?2w
院徽简介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院徽由红绿蓝三原色构成,象征太阳、陆地和海洋,寓意自然万物和谐共生。 n8+6AG5!4Mp6~5H
Produced using the three primary colors of red, green and blue, the logo is composed of the sun, the land, and the ocean, and means that everything on earth should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I9.2UN1:1yP,-7i
1. 绿色图案代表陆地,形如树叶,亦似海豚,寓意地球之生命; B,:7tZ49s0,.1I
Shaped like not only a leaf but also a dolphin, the green part represents the land, and symbolizes life on planet earth. z1+20x9+3NC,.2t
2. 蓝色图案代表海洋,环抱左侧之绿色图案,寓意海洋孕育生命; j8=3Ec91gb12S
The blue part, adjoining the green part, represents the ocean, and symbolizes that the ocean is the source of life. Z3:1oz2;1wv7~1c
3. 红色圆心代表太阳,寓意阳光普照万物; Z9.5Jm,7gi,.7n
In the middle of the logo, the red solid circle is just like the sun shining all over the world. M7!9g03!6CO6=7d
科研概况
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历史积淀深厚,被誉为中国海洋科学的摇篮与发祥地。学院以海洋科学研究为已任,已形成涵盖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物理与工程、海洋地质学的完整学科体系。拥有一流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5年即于2010年进入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阵列。拥有“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洋生物制备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海洋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应用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科研领域,实力雄厚、成果丰硕。 i2=3lw,:7lt8+6g
2008年至今,学院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新增了国家、部委、省市各类科研课题285项,争取到的科研经费累计超过4.5亿元,总量和人均科研经费在我校名列前茅。 L5-4SW8=,Mn5.2g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方面:主持“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及“973计划”项目各1项、负责子课题1项,参与子课题3项;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负责子课题2项,参与课题6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4项。此外,主持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5项,参与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4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因建设成绩显著,连续2次获得滚动支持。 q3=2iQ3=2VE2~4f
学院发表论文的数量也逐年递增,论文质量不断提高。至今已在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EI、ISTP论文702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共计6篇;获授权专利共78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 G4?7PK35BR4.10
学院获得了众多的省部市级奖励,如2009年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全国高校十大科学进展”、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3项。 Y9;6NY,!2Gs3!3A
优势研究方向: y6!3jM4.1Iw5!6s
基础研究方面:焦念志、戴民汉、高坤山等教授及其团队在海洋通量、调控机理、生态效应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子刊等专业顶级刊物,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美国Science杂志评论焦念志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并出版了由焦念志教授等主编的MCP增刊。“微型生物碳泵”成为国际海洋与湖沼科学大会科学委员从100个专题中遴选出的四大前沿问题论坛之一。海洋酸化与UV辐射耦合效应的研究成果被Nature China亮点介绍,并被2010、2011UNEP年度报告、IPCC “Impa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Marine Biology and Ecosystems” workshop报告正面引用。 Y,!4EW2-8Qq2~2O
产业技术方面:王克坚、柯才焕领衔的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团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海洋动物遗传育种、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等领域研究力量整合壮大,构建了高水平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在国内率先取得了大弹涂鱼、东风螺、青蟹和长毛对虾等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培育出“东优1号”杂色鲍、日本囊对虾、青蟹等多个优良新品系等;研发出安全且具有高效抗性的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其中1种抗菌肽产品经国家农业部批准进入中间试验。建设期内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研究课题72项,发表SCI、EI论文220余篇,授权专利70项,国家省部级奖5项。 g36E03:8gT7.7y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