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m3!30l6-3hp4.,Q
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S2:3fB82Vy5.9f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2.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7万册,电子图书132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60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942人。 V7.2WV7?7xy9~20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 m4=8SH3+2zc5:8p
1950年4月,皖北行署决定筹办“皖北滁州师范学校”。9月,新创办的滁州师范学校开始招生,首次招生计划100人。开办中师班、初师班,不少学生在读期间两次参加各类招工考试、参军入伍,到1953年首届学生毕业时,剩下56人。 U9-5my2!1lu4.5M
1951年暑期,学校迁至定远炉桥办学,开设了师资轮训班,招收了一个初师班、两个中师班。 M7~3hf7!5fk9.9T
1952年初,学校回迁到滁县园艺场处(今滁州学院北校区)办学;皖北区滁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滁县师范学校。 e1!2Nv5~8TT6:1T
“文革”期间,1966年到1969年三年停止招生。从1970年秋始,恢复招生,连续招收两届一年制师范类速成班学生。1973年开始恢复考试入学,学制两年。 o,;3OU7;3ih5.6N
1977年11月11日,滁县师范学校经安徽省革命委会批准成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依托滁州师范学校设立的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1977年开始招生,首次招收中文、数学两个本科专业学生204人,这批学生于1978年春入学。 K6~1IO1.5Pc,.5H
1978年,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 B9;,Da4-6xg1+9o
198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滁县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W4~2XF1;8iy2?2W
2001年3月9日,滁州市政府召开滁州师专扩建工作协调会,5月30日,初步决定征用正大饲料厂北侧土地建设新校区。4月4日,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滁州师专新校区规划的批复,原则上同意校园设计规划,要求加快新校区建设,确保实现2005年新校区在校规模达到6000人的发展目标。6月12日,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滁州师专南校区建设指挥部。 U2;4KM9?7QK5+7g
2002年8月27日,南校区首期工程竣工启用,2540名学生正式入住。南校区与教学大楼遥相对应的实验楼、图书馆、风雨操场在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 t1;4uo8:3iT6+6d
2004年5月,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滁州学院。滁州学院首批6个本科专业,当年首次招收500名本科生。 J,!1vc9-4NF7!,Q
2005年,滁州学院新增6个本科专业,其中,部分专业首次面向新疆、江苏等省区招生,这是滁州学院建校以来首次面向全国招生。 h2:1X05:2Kn3:6r
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 H8-1ei5:5Su8!3n
2019年11月,滁州学院凤阳花鼓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12月,滁州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v94Gw25wt2~,z
2020年3月,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m1.3UP9;9em3=1G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W4;6wp2+6zv3+4P
截至2018年2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 C5:8pX5:,ON9-8o
学院 r8,KJ,;8ZG7+3s
专业 V2=7BM3;1Dw2.3n
文学与传媒学院 021Gq2;2MF87p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方向)、语文教育(专科) h,-5oo5~2Qw4;2o
经济与管理学院 q7:3Ro,8Vq5=1k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审计学、物流工程 c,=3yy,+3dV5!8J
数学与金融学院 H9!1mX6;8wW5~5t
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r5.7jH9!7BJ3+5y
教育科学学院 F9+1gB4!4BX1+2O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科) b6.5gi4;4Fq4:5Q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r4!9nK2=1Wx3?7q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a5!1lM3!4Zd9:7k
外国语学院 h1!6Ca2?4YL4?3w
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 f5-5Wk4:1fF8-2A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f,+8RL,:9ls4;3U
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U,!,Io78cx4?4S
音乐学院 H3~5LB89SZ5!2c
音乐学 v7-3wa1:1nl83h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N3-4DL21fw,8g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D8+3zq1+9WB4?4A
美术与设计学院 F1~7UH1!5HM2.4o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含中韩合作办学2+2国际班)、环境设计、广告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z2?6NR1.,yd3-6D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y2=9LU,-3jQ9-2i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木工程 D2-,HD47wP3~8d
体育学院 O5?2QJ1:,wb4!3s
体育教育 M83Ki9;,Mr3~3K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G4:3kx5.1Et5:9Z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N2-9oi78jM7?7E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X68Vx8:,fR2-4a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园林 h4~2QT2+,wj,;7Y
学科建设 e1+7nt1:6ID5+7V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依托“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Y33kQ6:1Ob7.8u
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z17ic8~,Gk,1s
师资力量 w3~1GC4.1fE,,q
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 0,;7KS9;6TZ,-4Q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1名教授入选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培养人选。1名教授入选我省第五批“特支计划”。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 J9+2AV,-5Un5.1O
教学建设 Y1:3pT8:8YL1!2P
数据截至2019年5月,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w81Kc7~1GK2-6V
学校的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 l3=9Cg8.6hb,!7Q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u2;3Ll7:6AL7-5e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F,~8Zn5.7xl,+4k
安徽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新闻学 M,~2Gz9!4xE8?1J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 U5+7OL3;5FU16e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华塑盐(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化工实践教育基地 E,~7oa,?9NM4=7M
安徽省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中国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计算机网络 z2;,am7=1Wk4?40
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数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GIS基础应用技能、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旅游地理学、食品化学、教育心理学 S5-1vT8~6Eu26O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食品工程师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A76oI8;2ea4=6B
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计划、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 r8;6pM4;1JE8?7q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食品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测绘实验实训中心 t8?,TW7.,JA3;40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L9:7qi4?9PI8.4e
教学交流 H2.9OY66Zs5?6e
截至2016年3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 k,?2Mw9.2rh4;3N
学校荣誉 U3=8Md5:9in7!7v
2010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L7.80r2;1nB4-4D
2011年6月,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 w8?4WE9?8sq9;8Y
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s78pd2!4py7=1j
2011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 n7=8UM4~5qj2;5J
2011年12月,获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 h4-9VG8=9yW7=4o
2011至2014年度,连续四年获得省教育厅节能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b3:5PZ7-5ZV8.8b
2012年2月,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O,?1B01-5SL2~4W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d3;7rp9~3mx9~8H
2014年,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M4:1CJ7!4mF2-5F
2014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U7?6BN,:9DA5!1i
2015年2月,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P68rZ4.6MT9-,R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i4!2Mw3.9Cz8;8v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建有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 x6.5DH4:4TE4;4B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h5=9pJ1-9OW8!4S
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T1?3lN1.,rV6;,M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y1-5vw5-7Vv5;9u
校级研究机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滁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国情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 d4?8So5=3pi,+4g
科研成果 D6+8wl1!2k0,+2A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 e4=6RD,~1Ev8~9r
“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h7?4i093MI3!50
学术资源 l32Rn8.2QY7!,e
馆藏资源 x6:3kh4;9am3+7V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截至2013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2.79万册,中外文报刊1980种,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规大典》、《SpringerLink》、《Ebscohost》《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 r8?2CM4!9UJ,,v
学术期刊 W1:9pn3?4yv5;8z
《滁州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R1-9xg3?5Mg2~8h
《滁州学院学报》每年1、3、4、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2、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开设“江淮分水岭研究”“皖东文化研究”和“皖东发展研究”三个特色栏目。 c3-4pP3.8gF8-4y
2009年学报被安徽省教育厅和新闻出版局联合评为优秀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称号。 k8?8AG55lb7!1F
文化传统
校徽校名 d2!7hb6=2Vu4-8D
“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i,+2eq5?5rg8=,C
滁州学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缩写)和“1950”为基本元素。 R2;,my2!8rq62O
篆字“滁”为核心,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旗帜的形制,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奖杯的形制,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 G4?6QU23EN7.7s
校名“滁州学院”采用郭沫若的字体,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50”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 R57cV7;5tf7-6x
校徽呈现开放形态,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汉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w6~5UQ4:5Km,;6W
校训 W4~6qF1-8kQ7=7r
修德、求是、博学、笃行 B6-4lV4+4KA5?,B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W6=9vJ5?3Fk,-,b
“求是”,即勇于追求真理,探索规律。 X7=8dY3!9vA1.,k
“博学”,即广泛地学习各类知识。 I3~,dr1-5GH4+7G
“笃行”,即强调重视实践,实现知行统一。 y8?6Wo2;1bX,.,m
名人题词 Z5.,EJ76mp86z
美国东亚太平洋总干事朱晓陵为学校题词 y8:1GW2=2YU,2B
2003年11月27日,美国基督教协会东亚太平洋总干事朱晓陵先生(滁州籍人)来校参观考察时用大红纸为学校题词:“今天见到家乡有这样的大学,终生难忘。祝愿在新的进程中更有丰硕的成果。” z5~,jk7!7Ha6!5U
著名音乐人舒楠校友为母校题词 R6-,Q04+7eJ5.2a
2010年4月22日,著名音乐人、滁州学院音乐系1992届校友舒楠用大红纸为学校题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家园,母校在我心中是永远的温暖和宁静!祝福她!” J1.7ap3!5AD1-3G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题词 P4=1dQ6;9ml2-3i
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用大红纸为学校题词:“办好滁州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X3;6on4=5bm,~6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