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简介
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是集教学、科研、产品开发于一体的教学院部,下设化学系、应用化学系、生物科学系、核工程与技术系;设有化学本科、生物科学本科、应用化学本科、核工程和核技术本科(含核技术和辐照化工2个方向)、园林本科等共5个本科专业6个方向。在校本科学生900余人,研究生2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 W4:1lr9;2hY5.2Q
多年来,我院围绕学校“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彰显办学特色”的办学思想,坚持“质量立院、转型兴院、人才强院、特色铸院、依法治院”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使我院在办学核心竞争力、办学特色、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办学“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连续10多年获学校先进单位荣誉。 s3.8LM6.8VN8:2G
一、师资队伍 C98XO,-5VU7!7T
近年来,我院抓住发展机遇,结合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建设、2011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坚持“内引外联、高端嫁接” ,汇集人才资源;通过名师引进、自主培养等措施,不断强化改进和完善我院教师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已建成一支科“双高”教师比例大、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各类型人才齐全的师资队伍。 H1=4bM7!3pS2!7o
现有教职工67人,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比53.57%;博士(含在读)37人,占比66.07%;硕士生导师12人。 t6~3lS4!,Hv6=9E
X,;,io8~6Ai46j
二、学科与平台 J6!8kG8=4bQ9?4z
近年来,我院学科和平台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已建成我校“基础夯实、设备先进、师资和科研力量雄厚、服务功能齐全”的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 e,;1Ce1?2Gb8=7g
1)“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产业化创新团队”; o4=,uy3;6ji9;4a
2)“核科学与技术”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 e6:,rv7:6wE,;4C
3)拥有“材料辐射改性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国家发改委“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核电工程与核技术虚拟仿真中心”等高等级科研平台。 P2!1pQ,?1l02?9p
4)“核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F,6ZN7;1WV8;2W
5)“应用化学专业” 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t3.5sh3;3mY7:3i
6)“有机化学”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g7.6Il8.5mQ2!5A
1、2011协同创新中心 A2:9MD1=1Rp2=,Y
2012年12月,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湖北省“2011”计划,并同期正式运行。该中心以“需求导向、流动开放、汇聚融合、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基本建立了六大机制:“运行独立、全面开放”的组织管理模式;“淡化身份、以用为主”的人事制度;“面向需求、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市场导向、项目牵引”的科研模式;“优势互补、流动有序”的资源配置机制;“绩效挂钩、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 。 U5;5Nx4:2qW8.2D
中心自成立一来,坚持“创新机制 夯实平台、转型发展”建设思路,采取“引进培养并举、整合人才资源;增进交流,活跃扩大学界影响”,彰显鲜明特色,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为我院学科、平台、人才培养等奠定了夯实的基出。 K6~2LB2~3MX3-50
2、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实验室 e7=1Lk2!,TG6;5Z
实验室组建了由辐射化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北京大学翟茂林教授担任主任,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吴鸣虎教授担任副主任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13人。学术委员会在确立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r1-4si1-,XS8+,x
本实验室拥有高水平研究团队,总人数52人,固定研究人员42人,其中固定人员80.7 %,高级职称65.3 %;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27人、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2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科研人员94.2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4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 T4=6Ti8?4zl8-7M
本实验室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以辐射技术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辐射机制和技术开发为研究重点,长期开展功能材料的辐射效应、机制等基础研究,产品的应用研发,辐射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处理工艺等研究,凝练并形成了以下有特色的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辐射化学反应过程和辐射效应基础研究、辐射技术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辐射技术在线开发与辐射监测。 X2+4kX8.7PK5~1w
本实验室的组建,为我院教师转型培养培训、研究生培养、教师学生课题研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w9~2nT1-7WF7?4w
三、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 f4:,qL,+4wt6~4N
我院实验条件优越,现有实验场地面积近11000平米,拥有1MeV电子束加速器、核磁共振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离子体耦合谱仪等仪器设备价值2600余万元,拥有“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发改委)”、“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核电工程与核技术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核科学与技术省重点(特色)学科等重要科研、教学平台。 O7!4pe1-5qj5.6d
另有占地面积1000平米的玻璃温室和塑料花房正在建设中,总结投资200万元。 h5+5Vm8.4UF,:9f
近年来,我院科研团队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一系列产业化成果,一部分成果已经事项产业化,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论文。近五年来,已开发出三类达到产业化水平的产品近20余种,其中吸附材料7种产品已工业化生产,申报专利近20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且实现A区论文零的突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G2~3en1=7td1~8Z
1、绝缘芯变压器型高压电子加速器制造 g6-1SA9+8dX1+,m
通过电场分布计算与设计、高压电源设计制造、配电柜、调压器柜、控制柜等安装调试已完成绝缘芯变压器型高压电子加速器制造。 Q1;7nc9;7Oq8,h
R5~9pK3+2YY5!4e
2、水净化与分离系列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G2;4DI75ZL6!5a
已开发10余种产品,其中吸附B、F、 Cr、Cd、Pb、 As(III), As(V)7种吸附材料已在企业转化,吸F、B树脂已在中心加速器车间实验放大生产;已技术入股成立了浙江理水化学技术有限公司(1000万,RISUI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总体规划是在实现吸附材料生产及市场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吸附材料为主要技术的吸附滤芯的生产与销售,最后实现以吸附塔为核心的全套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开发与市场化。 S5?6nR5=7aC7-3s
O9+9ZP3;6RU7-1r
3、电子束辐射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n9.3if2=7oi3=5u
(1)电子束辐射制备陶瓷隔膜,目的是提高隔膜耐温性、润湿性。已达到产业化水平,计划年底或2016中试。优点:耐高温、稳定性好 G7.6xf88UR8=3e
(2)辐照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基于安全),具有比液态电池更好的循环稳定性,但结果较离散(亿纬锂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N34JS2!3CW5;7U
(3)开展了纳米复合储能材料的辐射制备 i7+9fc1;3jt2?4H
F6:3Aw3!6UG3=,l
4、水凝胶辐射合成及产品开发 y6~,iQ74XJ5~2O
通过辐射合成了六类水凝胶:1)温敏纳米复合水凝胶;2)光敏纳米复合水凝胶;3)抗菌纳米复合水凝胶;4)催化纳米复合水凝胶;5)吸附纳米复合水凝胶;6)缓释纳米复合水凝胶。均已到工业生产水平,已申请专利6项。 I7=1XC5+6pO7.3A
5、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研究 s5~,0R,.9mB4+,c
开展有机化学反应方法学研究,通过有机小分子(烯胺)催化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含O、N、S等的杂环小分子化合物,建立小药物分子库,借助药物筛选平台,寻找有有价值的药物分子。有较稳定的研究人员12(教师6人,研究生7),已成功运用烯胺 催化合成了手性环内酯、三氮唑药物骨架、取代噻吩、硒吩并嘧啶酮等,并在精细化工产品(药物)的工艺技术开发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发表文章20多篇,专利10余项。 w1!8fG680s1?1r
6、杯芳烃辐射合成及在乏燃料处理中的应用 X6=3tC4=,UP99j
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通过电子束辐照法合成叔丁基杯芳烃母体;2、应用杯芳烃处理高放废液中关键核素技术研发;3、低放废水处理—杯芳烃液膜分离技术。目前已基本完成电子束辐照法合成叔丁基杯芳烃母体方法的研究。 q2+8o05:4Kc2.1s
a5!9MU2:4Wz7?9J
7、辐照预硫化研究 J8?9nR82cx9:5z
对硅橡胶的电子束辐照化学特性及相关化学规律,并已开发出硅橡胶片材的电子束辐照工艺。 i7:1RV9=6fX6=6d
V8~3Pz5!1ZP,=9O
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j2;5yA,!,bO4?6m
我院现设有“化学本科、生物科学本科、应用化学本科、核工程和核技术本科(含核技术和辐照化工2个方向)、园林本科”等共5个本科专业6个方向。在校本科学生900余人,研究生2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 E3:8Pz4;,OJ1?8V
我院素以学风好在全校著称,学生参与团队及课题研究、开放实验室、考研经验交流会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近五年来,我院学生获国家及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12项,湖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研课题40多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120篇,获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湖北省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湖北省大学生师范技能竞赛、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论文评比等各类奖项35人次(其中1等奖3项,二等奖8项),向各类高校输送优秀硕士研究生近400人,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近40%,最高达到53%,一直稳居学校第一。 K9+3Og3;2fa,:4Y
F4=,AN5+5hD,?60
同时我院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核集团武汉研究所(105所)、滑润集团、能一郎公司、咸宁市园林了绿化公司、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人药业等多家单位达成协议,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能够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同时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就业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d1-5Xs4?6Ud4!6Y
五、学生管理与学风建设 h1?1fS7!4LG9:,n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d6~60D9=6NY9!1Y
1、加强政治学习。以党支部、团委会、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等,采取多样灵活方式组织学生政治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栏、广播室、青年快讯、网站等宣传阵地,宣传我院在组织学生政治学习、考研、学生科研、就业、社团活动方面的工作、活动安排、好人好事、学生标兵等,正确引导学生,传递正能量。 v6~80O8~,kg2=8l
2、发挥政治辅导员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到担任班级政治辅导员,协助班主任管理和引导学生。 H1-4iQ4;3md1+7d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班会、征文、主题演讲等形式开展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与社会情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X,!4zh4=8eU5!8s
二)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m8~8qq2;,BB7=5Z
1、围绕培养良好院风的建设目标,开展“一学两树”、 “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学习互助、“两访两创”等活动,关心学生,营造氛围,为学风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h5+9oF,.3rG66w
2、坚持开展学风建设“三查(查课、查寝、查晚自习)”制度。由辅导员直接统管学生会考评部,专门抓此项工作,做到每日一报,对于违纪学生坚持批评教育。同时在全院大力推广“手机袋”的使用。 H,:4Va,=8wc1:6g
3、以考研促学风。积极支持、鼓励学生考研,为考研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和服务,坚持每年召开“考研经验交流会”,并全程为考研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每年硕士研究生平均录取率稳定在35%左右,最高达到53.2%,一直居全校之首。 e9~8XD7~3jg4=5D
三)强化就业服务,学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 S8-20n7?1GH1-2j
1、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就业工作的规划与协调,建立与学校招生就业处、校友、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机制,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 S5;7pX9-8Pm3!5q
2、大力拓展就业市场。建立与重点地区、重点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拓展学生就业空间。主动邀请相关单位来校现场招聘,积极向重点单位推荐毕业生。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了我院教学与学工管理工作。 l7!7nc,+2Gj2.4v
3、做好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建立困难毕业生个人档案,通过逐一谈心、重点指导、优先推荐等,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就业。我院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 k2.2vT3;1XT,~80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V8;3iL,.6HG6?5U
我院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及暑期社会活动,并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其中“千人爱心接力敬老”获得咸宁市“十大感动人物”奖和湖北省大学生“十大感动人物”奖;“星火支教”团队连续5年暑期赴甘肃会宁义务支教,受到甘肃会宁电视台、香泉都市报等媒体关注并多次正面报道,连续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q5!1Cr,;6Si2?5Y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