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简介
产业支撑强劲
2019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81亿元,增长8.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坚持创新驱动,正积极搭建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1+2+N”科技创新体系。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创新,全社会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达2.75%。依托璧山国家高新区重要平台,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入驻企业1248家,成为全市首批智慧园区。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比亚迪、康佳、中车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建成三担湖康养小镇、重医一院护养中心等多层次康养服务机构。 h1.,rC6+5Ph4.1o
特产资源
璧山区幅员面积9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770亩,人均耕地面积0.83亩。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次为紫色土。现有矿产煤、铁、石膏、天然气、重金石、页岩、石英砂、瓷土等。其中石膏、石英砂、石灰石、页岩等建材矿产配套产出,规模大、品质高,开采条件好,属地区优势矿产。璧山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开辟出一批市风景旅游区,有白云湖风景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站口青杠街道。国家级森林公园青龙湖风景区,位于城区西北29公里处的云雾山,为市级风景区。金堂湖风景区,位于城区西35公里处的正兴镇,主要景点是重庆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天主教堂“露德堂”,占地30亩,历时百年至今完好无损。闻名海内外的“来凤鲜鱼”,在位于城区以南19公里的原来凤镇(现属青杠街道),有近100个品种鱼味,不少文人墨客和海内外来宾都以品尝来凤鲜鱼为快,并竞相撰文泼墨题词。 V,~2rv1?9Ra7:5M
璧山传统的土特产品有“璧山土布”、“璧山干酒”、“玉麟锦缎”、“青杠板栗”、“大路黄花”、“天池银丝粉”,现代的璧山微雕、皮革皮鞋、“璧玉一号”优质梨、璧山财兔、风味源板兔、“白云湖”板鸭等名扬国内外。 N8-9Yu4?4hI38B
历史沿革
在五千年前,璧山就已有先民劳动生息。春秋战国时,县境为巴国地。周慎觐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县,今县域为江州县属地。据清同治4年《璧山县志》载:璧山“禹贡梁州之域,周为巴子国地,秦灭巴置巴郡为巴郡地,汉为巴郡地属益州,三国属蜀汉,晋为巴郡地属梁州,宋齐俱为巴郡地属益州,隋为巴江津二县地属渝州”。两汉时期,璧山境内经济发展已呈较高水平,来凤就设有驿站,成为成都至重庆的交通要道。东汉时期,璧山境内就已流行雕刻精美的画像石棺作为墓葬方式。 V2-,OG8;2dv,~4h
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县。据唐《元和郡县图志》(公元806年)记载:“壁山县,本江津、万寿、巴三县地,……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壁山,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置县,因山为名。”唐置县时,隶属渝州,其时县域包括今县境全部及今永川市、沙坪坝区含谷镇、北碚区澄江镇。 a1?7db6-1ca2-5j
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分壁山县西南部分地置永川县。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县隶属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壁山县属之。元初,壁山县屡遭兵灾。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以壁山“地广人稀”并入巴县。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复置壁山县,属重庆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以“户口尚少,停壁山县铨,以永并治之”(即由永川县代管)。清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壁山县,改名“壁山”为“璧山”,隶属川东道重庆府。 s4=9TI2;1wB4!5d
民国3年(1914年),璧山县属四川省东川道。民国17年撤销道,直属四川省。民国25年(1935年),四川省下设行政督察区,璧山县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P,-5iU4~1P04?5L
1949年12月1日璧山县解放,属川东区巴县行政专员公署管辖。是年12月20日,巴县行政专员公署改驻璧山,更名璧山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4月,璧山专署迁至江津,改名江津专区,属之。1960年江津专署迁往永川。1968年,江津专区更名江津地区,璧山县属江津地区。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璧山县属永川地区。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璧山县属重庆市辖。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璧山县隶属重庆市。 h5!5aj4:9GH6?4U
唐置璧山县时,县署在今璧城街道。清雍正七年复置璧山县制时,因县城残破,衙署无存,短时寄治来凤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县令奉文在今璧城重建。此后,民国时的县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一直在今璧城街道。 Y2-8lo9?8tr4!1D
2014年5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璧山县,设立重庆市璧山区。 J7?5bY6:3pg,~6z
区域优势明显
璧山位于重庆西部,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制,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而得名,2014年5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全区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9个镇,户籍人口64.5万,常住人口75.5万。作为主城的“迎客厅”“西大门”,承担着建设全市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军民融合的高新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田园都市康养休闲旅游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正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交通方便快捷,成渝高速、渝蓉高速、渝遂高速、九永高速穿境而过,地铁一号线大学城至璧山段投运,合璧津高速、渝遂高速支线、渝昆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兰渝高铁渐次布局,成渝高铁55分钟到达成都。城市配套完备,建有高品质的文化艺术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璧山中学、人民医院等重要城市功能性项目,拥有奥特莱斯、俊豪中央大街、红星美凯龙等各类商业体,能够满足市民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I4+9KO9!2Gf1-8g
行政区划
宋《元丰九域志》记载:“璧山,州西一百里,三乡、双溪、多昆、含谷、王来、依来五镇。”清同治《璧山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九年复置璧山县后,全县分为十里百甲,龙溪、普安、燕平、磨滩、壁山、水东、枫香、横山、登云、沙山为县十里。”清初,全县改编为二里十三甲。乾隆二十四年(1795年),巴县缙云山(包括北温泉)以西之西祥里(后更名为依来里)划归璧山,全县便有磨滩里(福禄里,简称福里,在县中部)七甲,登云里(简称登里,在县南部)六甲,西祥里(依来里,简称依里,在县北部)八甲,共三里二十一甲。 T1!8uy4~5bk5~6D
清光绪初年,全县辖三里37场5段。 l7.6cw8!3ls4-2E
民国初年,县仍沿袭清末的行政区划,实行里、甲制。 I3~8MI9~8Bw1!7D
民国4年(1915年),增设临江场,全县行政区划改为38场5段。 B,+3wC3;1AC7-,m
民国24年(1935年),试行新县制,全县行政区划为3个区,40个联保和1个试验乡。 d6?,MT9+1Xn2:7L
1949年12月1日,璧山解放。县人民政府决定,全县行政区划为6个行政区,第一至第六区区政府分别驻城中镇、大兴乡、来凤乡、丁家乡、大路乡、八塘乡。 I4=,ZO2;4Lh78l
经过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8年、1977年、1978年数次变更后,到1980年3月,全县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区(大路、八塘、城郊〈后改名甘棠〉、大兴、正兴、来凤、丁家等七区),1个区级镇(璧城镇),1个乡级镇(来凤镇),38个公社。 Z2=9ET2?5iY4:1K
1985年将人民公社改为乡。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调整为20镇6个乡。 Y5!1yf79mn7~9U
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为两个街道、10镇、1乡。即璧城、青杠2个街道和丁家、三合、广普、正兴、大兴、河边、福禄、七塘、八塘、大路等10个镇及健龙乡。全县计34个居民委员会,151个村民委员会。城镇建成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璧城街道,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 U3?4rb3!8NX4.2a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为现在的六个街道、9镇。即璧城、璧泉、青杠、来凤、丁家、大路六个街道和大兴、正兴、八塘、七塘、河边、福禄、广普、三合、健龙等9个镇。 w8+9hI7-2Zw4=5f
2014年5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璧山县,设立重庆市璧山区。 B7=1Fw1+1oT2;,J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