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研究所概况
中国边疆研究所(原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开放性研究机构,先后由翁独健(已故)、吕一燃、马大正、厉声、邢广程任主任。主要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研改革开放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秀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组织和协调本单位及全国边疆史地领域的学术研究;为本学科的学术繁荣,为维护国家统一,为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边疆研究所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方针,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中国近代边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研究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列为内容,重点研究中国近代边界变迁,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治边政策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边疆研究的历史遗产。同时对当代中国边疆地区热点问题、重点问题进行对策性和预测性研究。 中国边疆研究所下设东北与北部边疆研究室、西北边疆研究室、西南边疆与海疆研究室、疆域理论研究室、编辑部、图书与网络信息部、综合处(下设科研处)7个部门。现有人员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人,管理人员3人;在职人员中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9人具有副高级职称,13人具有中级职称。 继1996、1999年成立“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云南工作站”、“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东北工作站”之后,又先后成立了“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新疆工作站”、“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广西工作站”。在我院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历史文化信息中心”、“新疆发展研究中心”、“东北边疆国情调研基地”,均由边疆中心进行日常管理。这些新的科研组织形式,为加速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促进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学术研究、为扩大中国边疆研究所在该学科的优势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边疆历史系于2003年成立,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2005年中国边疆历史系正式列入研究生院招生计划,至2009年共招收三批硕士研究生。2009年经研究生院批准,中国边疆历史系获得“中国边疆史地”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正式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是我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中国边疆研究所网站”(http://bjzx.cass.cn)为本学科研究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 通过近30年的科研实践,大量科研成果陆续面世,从而对中国边疆史地学科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框架更加丰满,并使我们保持了在中国边疆史地学术研究上的领先地位,为中国边疆学的构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边疆学的建立是中国边疆史地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中国边疆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围绕着构筑中国边疆学这一总目标而展开,本学科本着为边疆研究学科建设服务、为中国边疆稳定服务的原则,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精品战略,出成果出人才;坚持面向社会、实施开放性科研工作方法。 在新的世纪,中国边疆研究所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审慎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开展这一领域的学术探索,并以不懈的努力,促进该领域学术研究以良好的态势持续发展。我们相信在新的世纪本学科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意义的学术成果,从而极大地推动中国边疆学的进步和繁荣。中国边疆历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历史系(简称边史系)成立于2003年,招收历史学专门史专业硕士生,2009年起招收历史学中国边疆史地专业博士生。现任系主任为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国强。 博士研究生方向有中国边疆学理论、中国疆域史、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周边国际环境与中国边疆等。硕士研究生方向有中国海疆史、西北边疆史、北部边疆史、汉唐边疆史、近代西藏史等。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国边疆学通论、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国海疆史通论、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历代治理边疆政策研究等。 边史系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已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学术骨干为重心、后备人才为基础的学科队伍体系。 近年来所有任职导师均主持承担各类课题研究,在中国边疆史与当代边疆问题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学科基础。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均有机会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并通过课题研究开阔专业视野、强化专业训练、提高专业水平。 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招收硕士生19名,博士生12名。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边史系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